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公交车上的“安全砖”是一块“耻辱砖”

2013年07月03日 11:08

 

 【百姓心声案例】

编者按:公交车上的安全锤一年丢千余把,近日,湖北襄阳市公交总公司打算将用红砖代替,驾驶室、后车厢角落各放两块,既保证应急,又避免被盗。但是以板砖代替安全锤来实现应急,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值得商榷。襄阳市公交总公司此举,从本质上不客气地说,放到公交车上的“安全砖”是一块“耻辱砖”,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我们市民的素质低下、相关部门的管理不到位。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经典案例。

【事件介绍】

 

湖北襄阳为防盗 拟用砖头代替公交安全锤

公交车上的安全锤一年丢千余把,近日,襄阳市公交总公司打算将用红砖代替,既保证应急,又避免被盗。

14日上午9时许,襄阳公交总公司修理厂内,27路公交司机王明功,拿起一块红砖用力朝公交车车窗砸去。3次尝试后,一块完整玻璃化为碎片。

原来,每辆公交车上都配备有7个安全锤,但安全锤经常被人盗走。上周,王明功开车经过广场时,看见一名精神病人用砖块砸破了公交车前门,便有了用廉价、结实的砖块代替应急工具的想法,此想法得到公司支持。为验证应急砖是否实用,他在一辆废弃公交车上试验。

据统计,每年有1100多把安全锤被盗。市公交总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将在王明功的公交车上放置应急砖试用,驾驶室、后车厢角落各放两块,若可行,将在全线路推广。据《楚天快报》

“以砖代锤”是对公共安全的不负责

公交公司称,一位公交车司机拿起一块红砖用力朝公交车车窗砸去,3次尝试后,一块完整的玻璃化为碎片。然而,这样的“依据”真靠得住吗?首先,公交公司并非对红砖的应急功能做过长期性和极大量的实践试验(尤其是柔弱女性使用效果如何);其次,一辆公交车应配备多把安全锤,且分布在各个部位,而红砖的数量和分布方式能保证应急之需吗?

也就是说,当地公交公司设计出来的“安全砖”貌似有“安全功能”,实际上又是一个弱化了的、“缺斤短两”的应急设计,实际上是对公共安全的一种不负责。就安全锤频繁丢失而言,当然有一些市民的责任。然而,面对公共安全,即使有这样的管理难题,也不该以降低安全指数来“防范盗窃”。按此逻辑,难道因为窨井盖频繁丢失,就将之弃用或换成木板竹子?

防范公共安全设施被盗和被侵占损坏,管理者不应推诿责任,更不应“节节败退”。一些地方城市公交安全锤保护得就比较好,市民自觉维护意识也比较高,说明这还是与管理者的主观能动相关。责任心强了,自然会想出好的办法解决问题;采取“逃避责任式”的办法,看似取巧,实际上是一种懒政和极不负责的表现。

 

为防盗拟用砖头代替公交安全锤 呼吁锤小作用大

相关方面说如此做法有几点好处,一来廉价,二来防盗,三来也实用。其实,砖头代替安全锤不是“发明”,而是一种无奈。从有些网友的调侃中不难看出,“安全砖”也不保险,也有丢失的风险。

现在全国公交车上安全锤丢失严重,也不是襄阳市独有的现象,公交车上安全锤丢失已成了“老大难”问题,从公交车上安全锤丢失可以看出市民素质的亟待提高。公交车上安全锤是市民安全上最后一道屏障,如果在封闭的公交车上连最后逃生的安全锤都没有了,市民逃生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就没有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危险场景呢?从近年来发生的公交车安全事故来看,多数公交车上都没有安全锤,最终都造成重大人员身亡,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安全锤虽小,作用不小。一些市民连几十元一把的安全锤都偷,可见素质之低。作为公交公司没有提高市民素质的义务,但一点,作为襄阳市文明办公室、宣传、教育部门应从推广“安全砖”这件事上受到启发,难道没有对市民进行“安全锤丢失”的教育吗?公交车是公共交通,公交车上小到一把锤子,大到一张椅子都是为公众服务的,不是私人财产,谁都没有占为己有的权力。所以,对市民进行这方面的文明教育是必要的。

可以说,我们一些市民不是买不起一把安全锤,的确是素质的问题。笔者以为,真正的小偷是不可能专偷安全锤的,那些“顺手牵锤”的往往都是些普通市民,他们为什么要“牵”锤回家呢?无非是一种习惯性思维——“公家东西不拿白不拿”,这也是时下公共设施丢失的主要原因。其实,一把安全锤也不值多少钱,但有些市民拿了公家的安全锤心里就“安心”点,你“安心”了,公共安全就得不到保障,最终受害的也包括拿安全锤的市民。

从这个角度来说,砖头代替安全锤不是“发明”,而是无奈。笔者担心的是,从新闻图片上看到“安全砖”,都涂上了红色,并写上了“应急”两字,是不是有些市民认为是什么特殊材料制成的呢?也来个“顺手牵砖”呢?所以,砖头代替安全锤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还需要我们相关部门进行市民素质教育,不然无论安全锤怎么“变脸”,都改变不了“安全锤”丢失的命运,不是的吗?

红砖上岗替代安全锤 道德何往

不应该用砖头代替安全锤,毕竟安全锤是用来保护百姓安全的,如果真到事上,恐怕砖头起的作用不能和安全锤相比。防盗也要有相应的措施,不能一换了之。这一点石家庄的公交就做得很好。一旦有人拿起安全锤,车内报警系统就响,司机和所有乘客都可监督安全锤的安全。一个报警系统就从源头上解决了安全锤丢失的问题。其他省市可以借鉴石家庄的经验,没有必要因噎废食。

有道是:铁锤被盗遭下岗,市民脸上无荣光。安全维系一块砖,懒政思想让人伤。另有诗为证:公交车上放板砖,为防丢失保安全。奇思怪想惹深思,打架用上不更悬?

安全砖”让谁汗颜

安全锤是救命锤,乘客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借助安全锤击碎车窗玻璃逃生。而这些年,遇到车内突发火灾,因为缺失安全锤,于是一车乘客只能在满车烈焰中被“闷烧”的惨剧已屡屡发生。以“安全砖”替代安全锤,自然是公交公司无奈之下才想出来的招,而且这招儿也许真是一个最“安全”的法子——难道真的有人连一块砖也不放过?我想说公交公司想出“安全砖”是要让文明汗颜,然而谁又能说这块红砖不是凸现了现代文明与市民法制观念、公德意识的落差,足以令全社会蒙羞?

用砖头替代安全锤,或许少见,然而安全锤一次次被乘客顺手牵羊,公交公司再一次次补上,然后又是一次次失踪,这样的情形,却是更多地方的常态。今天我们许多城市的公交车辆,其档次已可以与发达国家比肩,然而一流的车辆守不住一把安全锤,或者换言之一流的车辆要靠一块砖头来作应急保障,这不是黑色幽默而是悲哀。

安全锤除了敲碎车窗玻璃,没有其他用途。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人要顺手牵羊,占为己有。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社会伦理。然而偷走安全锤的人却践踏了这个最基本的社会伦理。我们曾经简单地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事实却证明这其实是一厢情愿。否则又怎么解释安全锤的不翼而飞?物质生活水平跨越了“小康线”,跨越了“富裕线”,却守不住道德底线,发人深省。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经济再发展,文明也是跛脚的。

为什么这些年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对“缺德”的人和事,一针见血、不留情面的批评少了,即使有批评也是绕着弯儿说,总怕得罪人。对不文明不道德行为的的姑息,说到底正是对公序良俗的伤害。对“缺德”的人和事,一定要理直气壮抨击、针锋相对抵制,寸步不让,这是对道德底线最好的守卫,也是对道德生态的最好的呵护。比如公交车上乘客众多,安全锤几乎时时处在大家眼皮底下,要不是许多人都“不管闲事”,看见了也装没看见,有人想拿走安全锤几乎是不可能的。安全锤一事如此,其它事亦然如此。

 

【启示与思考】

用板砖代替安全锤?王明功的想法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也说明了王明功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但是以板砖代替安全锤来实现应急,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值得商榷。

当地公交公司称,一位公交司机拿起一块红砖用力朝公交车车窗砸去。3次尝试后,一块完整玻璃化为碎片。这就是该公交公司认为“安全砖(红砖)”既保证应急,又避免被盗的依据,然而,这样的“依据”真的靠得住吗?

首先,公交公司并非对红砖的应急功能做过长期性和极大量的实践试验,仅一次“试验”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其二,做试验的公交车司机身强力壮,但在特殊应急状态之下,拿“红砖”求生的可能是柔弱的女性,她们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持红砖破窗,这又如何解决?

其三,公交车安全锤一辆车至少7把,且遍布车厢前后中各个部位,而当地公交设计的“安全砖(红砖)”不过就是驾驶室、后车厢角落各放两块,其安全性和应急性无疑和安全锤差距甚大。

也就是说,当地公交公司设计出来的“安全砖”貌似有“安全功能”,实际上又是一个弱化了的、“缺斤短两”的应急设计。

以“应急砖”取代“安全锤”,从本质上不客气地说,放到公交车上的“安全砖”是一块“耻辱砖”,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我们市民的素质低下、相关部门的管理不到位。

首先,应该受到谴责的是偷安全锤的乘客。公交车上的安全锤是救命锤,在危急情况下可以挽救一车人的性命,这样的常识每个人都知道。但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为了蝇头小利,竟然置全车人的安全于不顾,这样的人枉称现代公民。

其次,车上的其他乘客也不是没有责任。有人偷放在最明显的位置的安全锤,不可能没有人看见,甚至可以说,大多数偷盗行为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而面对偷安全锤的乘客,大多数人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没有人站出来制止,这才是安全锤越丢越多的原因。

最后,公交车的管理方也应该反思。安全锤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但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公交车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着各种广告,却没有想过制作并播出一则关于安全锤的重要作用、教育大家不要偷窃安全锤的公益广告。而从防盗技术上讲,如果采购的是一拿下来就自动报警的安全锤,相信被盗的概率也会小很多。放着这么多好办法不用,偏偏用砖头来代替安全锤,这或多或少有一点懒政思维。

厦门公交纵火案也给人们敲响了一个警钟,让人们看到了安全锤的重要性,如果当事公交车上的安全锤被偷了又会如何?加强安全知识宣传,让人们意识到保障公共安全工具安全就是保障自己的安全,能够自觉履行对公共安全的维护义务,对安全锤进行严防死守。提高公民道德意识、安全意识,同时让犯罪份子不敢伸手才能真正让公交车更加安全。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03/7211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