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理论研究
李洪峰:延安整风的历史经验
2013年07月05日 11:20
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极其光辉的一页,是我们党着重从思想政治上建设党的一次成功实践。这次整风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成熟,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和组织准备,对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加强党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我们党即将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时候,重温延安整风的历史经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延安整风的历史背景
延安整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第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二十多年里,中国革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也经受了严重的挫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给中国革命造成危害最大的,是王明的教条主义错误。从1931年到1934年,王明的“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长达4年之久,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全国的革命根据地损失90%,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组织几乎全部丧失。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毛泽东同志在1943年1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曾说:遵义会议以后的路线和遵义会议以前的路线,是马列主义和非马列主义者的区别。遵义会议前被诬为机会主义者的,今天已变为主要领导者。但是,由于当时严峻的斗争环境,还没有来得及在全党范围内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特别是没有从思想路线的高度对造成过去党内历次“左”倾和右倾错误的根源进行深刻总结。党内在指导思想上还不够统一。王明曾经写过一本小册子,叫《两条路线》,后改为《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这本小册子,是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代表作,曾于1932年2月在上海正式出版,3月在莫斯科再版。这在当时情况下,是不足为怪的。但是在时隔11年之后,在经历了革命的严重失败和红军被迫长征这样的重大历史曲折,在我们党已经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开始走上正确道路的时候,这本小册子竟然在1940年3月于延安再版。而且王明在“三版序言”中,仍然以“共产国际代表”、“百分之百的马克思主义者”自居,自我吹嘘“本书所记载的事实,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阶段”,“许多人要求了解这些历史事实,尤其在延安各学校学习党的建设和中共历史时,尤其需要这种材料的帮助。……因此,好些同志要求将此书加以翻印,这就是本书三版的动机”。
这个情况说明,王明本人对自己所犯的“左”倾错误及其对中国革命所造成的严重危害,还没有认识,也说明当时许多党员和干部对王明错误的实质还认识不清。尤为严重的是,当时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高级干部,对王明的“左”倾错误,也缺乏正确的认识。1940年12月,毛泽东同志为党中央起草《论政策》的党内指示。其中指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的过左政策,不仅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概不能采用,就是在过去也是错误的,要求大家在党的政策上区分两条路线的是非。可是,在讨论这个指示时,有些领导同志却认为,王明“左”倾错误不是路线错误,只是策略上的错误。为了彻底清理王明的错误及其恶劣影响,分清路线是非,党就必须从思想上进行整顿。这是党中央进行全党整风的最重要原因。
第二,从整个党员队伍的状况来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随着民族革命形势的高涨,党的队伍有了很大发展。党员人数由抗战初期的4万人,发展到1940年的80万人,增加了19倍。这些党员来自五湖四海,情况各种各样。他们中有工人、农民、店员,还有不少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他们都有满腔的革命热情,但是还没有经受过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革命斗争的考验,有人把小资产阶级和其他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感情、作风带进党内来。许多人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并没有入党。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他们都不免或长或短地拖着一条小资产阶级的尾巴进党来”。而在这期间,党的主要精力是在反侵略战争方面,对大批新党员还来不及进行普遍的教育,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还很贫乏,容易受假马克思主义的欺骗。这就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这些不正确的作风在党内滋长,提供了一定的土壤。解决这个新的严重问题,也是开展整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从当时面临的战争局势来说,1941年和1942年,我们党正处于抗日战争以来最困难的时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侵华日军集中主力部队对付我抗日根据地。日军所到之处,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企图从根本上摧毁我们的生存条件,消灭解放区。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消极抗日的同时,也加紧了反共的罪恶活动。继1939年底第一次反共高潮之后,1941年初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他们还对解放区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解放区处于严重困难的境地。为了克服困难,坚持抗战,夺取最后胜利,我们党制定和实行了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整顿三风、审查干部、时事教育、三三制和减租减息等十大政策。在这十项政策中,生产和整风两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当时极端困难的环境和条件,是对党的严峻考验,也迫切要求党加强自身建设,整顿党的作风,使全党达到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更加统一和巩固。这是党中央决定进行全党整风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二、延安整风的准备
延安整风经过了扎实而充分的准备。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党中央从保安搬到延安。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为了适应领导中国革命的需要,我们党把教育训练干部的工作提到重要日程。党相继在延安开办了各种学校,如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军事学院、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大学、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女子大学,等等,为干部的学习提高准备了阵地。
1938年9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这次会议批准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政治局的路线。时隔七年后,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作关于选举问题的讲话时说:中国党的历史上有两个关键性的会议,一次是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一次是1938年的六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在这次大会上向全党发出号召:从我们这次大会之后,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他说:“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毛泽东同志在倡导全党学习的同时,首先从自己做起,挤出时间,不分昼夜,发愤苦读。他还亲自组织了一个哲学小组,研讨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在他的倡议下,延安成立了新哲学学会,很多机关也成立了学哲学小组。针对当时研究哲学的同志还拘泥于30年代苏联教科书的情况,毛泽东同志指出,研究哲学一定要联系中国的实际,要打破教科书的框框。此期间,毛泽东同志还以极大的精力致力于理论著述工作。《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都是在此期间写成和发表的。这些著作科学地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基本问题,以及党的纲领和政策,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1940年12月开始,毛泽东同志还用了半年时间,主持编辑了党的历史文献《六大以来》,随后又编辑了《六大以前》,共收入1921年至1941年党的重要文献754篇,提供给党的高级干部,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这些资料书出版后,成为整风学习的重要文献,在党内引起了很大反响。人们对党内两条路线的主要内容、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思想认识逐步趋于统一。毛泽东同志很看好这几本书的影响,他在1943年10月中央政治局整风会议上说:“六月后编了党书,党书一出,许多同志解除武装,才可能召开1941年九月会议,大家才承认十年内战后期中央领导的错误是路线错误。”为了加强马列著作的出版工作,从1938年开始,由延安解放社陆续重印和译出《马克思恩格斯丛书》10部,《列宁选集》第1至18卷,《斯大林选集》第1至5卷,为全党学习准备了教材。延安整风准备阶段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党的高级干部进行整风学习。1941年1月,党的高级干部开始了整风学习。在延安参加学习的有120多人。学习的文件,有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党的重要历史文件。同年9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中央作出了《关于高级学习组的决定》。在延安和外地各重要地方都成立了高级学习组,参加学习的有中央、中央局、中央分局、区党委或省委的委员,八路军、新四军各主要负责人,各级机关的干部和高级学校的一些教员,军队的师、军区或纵队的干部,地方的区党委或省委的干部。同时还成立了中央学习组,由毛泽东同志任组长。在重庆的高级学习组,由周恩来同志任组长。党中央还把相当一批高级领导干部,包括各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选出的“七大”代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一些高级干部,逐步集中到中央党校学习。
在学习开始的时候,当时在干部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教条主义和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许多人只注意引用马恩列斯的词句,而不懂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不注意研究中国的现状、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革命问题。针对这种情况,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这个报告着重阐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原则。6月,中央组织了《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编辑委员会。7月,中央作出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8月,又作出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这两个决定把学习理论和增强党性、调查研究密切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全党党风的转变。
从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到1941年9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三年来,在全党学习热潮的推动下,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的许多历史问题和政策问题,有了基本一致的认识。这里特别值得提起的是,九月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曾写过一篇批判“左”倾路线的文章。1965年5月,毛泽东同志将文章标题改定为《驳第三次“左”倾路线(关于一九三一年九月至一九三五年一月期间中央路线的批判)》,原标题成了副标题。毛泽东同志对这篇文章极其珍爱。他说:“我常常觉得,马克思主义这种东西,是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的。中国自从有那么一批专门贩卖马克思主义的先生们出现以来,把个共产党闹得乌烟瘴气,白区的共产党为之闹光,苏区与红军为之闹掉百分之九十以上……,全都是吃了马克思主义太多的亏。这批人自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家里有成堆的马克思主义出卖,装潢美丽,自卖自夸,只此一家,并无分店,如有假冒,概不承认……。直到被人戳穿西=-东同志此处从反面说明了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的道理。所谓“吃了马克思主义太多的亏”,是对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的深刻批评,为全党普遍整风的开展,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未完待续)
(作者:中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组长、部党组成员、部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徐晶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05/7216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