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非公经济发展到哪里 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2013年07月08日 11:27

 

非公经济发展到哪里 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渝中 全力创建“两新”党建示范区

近年来,渝中区委高度重视“两新”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本着“跳出党建抓党建,抓好党建助发展”的理念,构建起“党建联建、党群共建”的互动合作机制,探索建立总部、行业、楼宇3种党建新模式,全力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区创建工作,打造“两新”党建工作环境区、基础区、制度区、亮点区,目前已形成“非公经济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和“党建兴、企业兴”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渝中区是重庆市的母城和中心城区,具有“四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地位,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沃土。美国花旗银行、日本伊藤忠等112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中冶赛迪、瑞安天地等171家总部重点企业纷至沓来,金夫人、新鸥鹏、中豪等一批驰名私营企业在此驰聘……集聚6000多家非公企业的渝中半岛,也是非公经济党组织竞相发展的热土。

深化一个理念

把握“两新”党建脉动生命线

近年来,渝中区推进的“一区一基地”建设催生大量“两新”组织。全区现有“两新”组织8897家,其中,新经济组织6054家、新社会组织2843家,民营企业占全区企业数的83.83 %;非公经济注册资本270亿元,实现增加值353.9亿元,占GDP的比重近60%;吸纳了26.67万人就业,安置了全区70%以上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商贸流通、饮食旅游、公路客货运输等30多个行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面对党建工作的新领域,渝中区委提出了“跳出党建抓党建,抓好党建助发展”的工作理念,将“两新”党建工作创新的落脚点定位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上,注重打好“党的建设、经济发展”这套“组合拳”,发挥好“党建品牌”的联动效应和党建工作的“渗透、促进、辐射”功能,立足于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需求、立足于业主和管理层政治参与的需求、立足于党员和职工成长发展需求,让党建工作贯穿“两新”组织发展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党委、政府和业主、职工的重要抓手,为“服务重庆、发展渝中”建成重要功能区和完成新的历史使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目前在渝中区,“一流的党建引领一流的发展”、“党建为企业发展服务”等理念,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两新”组织的共识,为“两新”组织党建发展创造了好的条件。

注重两个融合

构筑“两新”党建互动全域化

近年来,渝中区坚持以打造“党的建设先锋区”为统揽,积极构建“党建联建、党群共建”互动合作机制,促使“两新”党建与机关、社区党建和群团组织建设在资源优势上互补、在活动平台上共享、在工作推动上融合,以形成左右联动、齐抓共管、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深化党建联建。渝中区整合机关、社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资源,推动机关、社区党组织服务企业,企业党组织进驻社区。

一是搭建政企互动平台。确定每月的“领导干部社区工作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定点联系重点企业开展暖企行动,积极协助企业解决在用地用房、用水用电、资金信贷、项目开发和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的问题,让“两新”组织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进而纷纷主动要求建立党组织。

 

二是搭建党员互动平台。全区77个社区均成立了“两新”组织流动党员联合支部,通过“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设施共享、活动共搞”,将零星分散的党员纳入组织管理,并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使区域内各类党组织横向互动,提高了区域化党建资源利用率。

三是搭建党内服务平台。渝中区健全了“区级机关—街道—社区—企业”四级党员志愿者服务网络,在“两新”组织中组建法律咨询、科普服务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扶贫济困等各种志愿服务。

着力党群共建。渝中区按照“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党群共建”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区委两新工委和区总工会合署办公的优势,推行“两新”组织党工组织负责人交叉任职制度;建立起“两新”组织党群联席会制度,做到党群工作同步抓、互促进。还借助群团组织推荐发展党员,近两年“两新”组织新发展的260名党员中,通过团组织推优入党的占65%以上。

拉动“三驾马车”

引领“两新”党建驶入快车道

渝中区针对现代服务业发达、商业楼宇集聚、社会组织众多的区情,积极探索总部、行业、楼宇3种党建新模式,推动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在总部企业“点”上开花,在行业组织连接成“线”,在商务楼宇拓展成“面”。

点有总部带——探索“集聚+辐射”的总部党建模式。渝中区依托“公司总部—子公司(分公司)—项目部(销售点)”的管理层级,在新鸥鹏、百事达、金夫人等171家总部型企业建立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和党小组等各级党组织35家。同时还以总部企业OA办公网络信息化系统为支撑,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总部企业下属分支机构,构建起上下联动、反馈及时、运转顺畅、覆盖城乡的总部企业党建工作一体化体系。

线有行业牵——推行“覆盖+规范”的行业党建模式。渝中区依托行业协会积极推行一个行业建立一个党组织、组建一个工会联合会、开展一个工资集体协商的“一行一支一会一制”工作模式,目前在律师、建筑、旅游等行业协会建立起16个行业党组织,有党员2000余名,目前渝中区行业党建正在成为社会组织科学和谐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面有楼宇统——塑造“共驻+共建”楼宇党建模式。商务楼宇是渝中区“两新”组织的主要集中点。渝中区积极探索“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设施共享、活动共抓”的楼宇党建模式,以物业管理公司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楼宇重点单位组成的党建工作理事会为核心,以楼宇“红岩驿站”党建阵地为载体,现已组建楼宇党组织17家,覆盖企业2000余家,党员1500余人,把楼宇内分散的党员纳入组织管理的服务范围。

着力“四区”驱动

推动“两新”党建开创新局面

渝中区委始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两新”党建工作,将其列为“党的建设先锋区”的重要内容。区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两新”党建工作,以创建“两新”党建工作示范区为目标,按照“优环境、强基础、建机制、促实效”的工作思路,倾力打造“两新”党建工作环境区、基础区、制度区、亮点区,探索具有渝中特色的“两新”党建工作新路径。

全面深化环境区建设,激活“两新”党建“一盘棋”。

渝中区从营造环境、强化保障入手,打造起一条服务于“两新”组织发展和党建工作开展的绿色通道。一是统筹先抓。区级在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联系重点“两新”组织,并将区委组织部、区工商分局、区民政局等13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充实为区委两新工委委员,定期召开联席会和专题会。二是保障先行。严格执行“两新”组织党员上缴党费全额返还制度,每名党员每年匹配100元的党组织活动经费;按照100元至200元每人每月的标准落实党组织书记工作补贴;对成功创建市、区级示范党组织实行“以奖代补”。三是宣传先导。举办了4期“同在CBD,共建一个家”党建先锋论坛,组织拍摄了“星火燎原”系列党建专题片,在《渝中报》、区有线台等区内外媒体、载体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四是考核先促。将“两新”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以及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行党组织书记向上级党组织和本单位党员群众报告工作并接受评议的双述双评制度,结果作为推荐各类政治待遇、社会荣誉的重要依据。

 

扎实推进基础区建设,夯实“两新”党建“新阵地”。

渝中区不断优化组织设置,迅速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从“星星之火”逐步实现“全线飘红”。一是跟进摸底。实行“登记申报、年检年报”与党组织组建同步,通过工商、外经、民政等部门及时掌握企业变动情况。二是跟进督导。推行“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模式,构建起区、街道(系统)、社区(企业)三级党建指导员网络,目前全区共有400余名党建指导员,联系指导“两新”组织覆盖率达100%。三是跟进组建。积极探索楼宇统建、市场联建等“八大建”组建新模式,共建立“两新”党组织702个,党员近8000名。四是跟进管理。建立动态管理的“两新”组织数据库、党组织信息库、党务人才台账等10大类基础数据库,对后进支部提出16项整改提升措施。

逐步完善制度区建设,筑牢“两新”党建“奠基石”。

渝中区按照“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要求,着力推进“两新”党建规范化、制度化,提升科学化水平。规范党务流程。组织编印了“两新”组织《支部工作手册》和《党务工作规程》,并进行实践操作的专题培训。规范阵地建设。指导“两新”党组织按照规范化建设的标准,完善软硬件建设。其中,国贸中心楼宇联合党委打造的400平方米“红岩驿站”党员服务中心,成为党员活动之家。规范运行机制。渝中出台了 “一岗双责”、党员发展规划、党务工作者轮训等一套系统而又指导性强的党建工作制度。规范管理体制。渝中区制订了商务楼宇、行业协会、总部企业党建的实施意见,出台党务工作者、党建指导员、基层“两新”党建工作的考核办法,大力推行流动党员证,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党员动态管理。

典型带动亮点区建设,奏响“两新”党建“主旋律”。

以全面实施示范点三级联创“113”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一是创新管理机制,党的建设与企业运营同步规范。渝中区积极推行党政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员任职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已占到72.1%;大力开展把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把优秀员工党员培养成企业管理人员的“三培”活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党员数已占60%;在全部“两新”党组织建立了纪检机构。

二是创新教育方式,党建影响与企业发展同步壮大。实施“同心思想引领工程、青年人才传创工程、典型示范引路工程、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优化服务发展工程”,各级党组织建立了52个工作联系QQ群、21个党建微博、党员登录12371党建平台。同时,开展加强党性主题教育、设立党建先锋基金等活动,以党内和谐促企业和谐、社会和谐。

三是创新党建方法,党员意识与作用发挥同步彰显。以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贡献”的“三亮”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双爱双比”和党员星级评定活动,设置质量创新岗、安全示范岗等党员先锋岗1812个,举办非公企业劳动技能竞赛,参与党员和职工共1.6万余人次。

四是创新活动内容,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同步渗透。引导企业深入开展文化建设活动,连续3年开展“两新”组织优秀文化载体评比表彰,先后打造出嘉华集团的企业感恩文化、康德集团的廉洁企业文化、百事达公司的公益关爱文化、互邦集团的双拥互动文化等特色企业文化。

五是创新工作载体,党建效益与企业形象同步提升。区律协党委发动30余名律师参与社区调解,提供法律援助60余人次,免费咨询7000多人次,受到广泛好评。同时,渝中区通过深度挖掘推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培育出23个市级示范点以及一大批区、街道(系统)党建示范点,成功创建“双拥”六十佳企业和20家区级以上文明单位,打造出大溪沟创意产业园、上清寺互联网产业园、鹅岭汽车销售一条街党建示范带和CBD楼宇党建、大坪总部企业城党建示范群。目前,“两新”党建的“点线面”集群示范效应初显,助推全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转型渝中涌春潮,“两新”党建谱新篇。迎着渝中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铿锵号角,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渝中半岛的“两新”组织高高飘扬,指引着“两新”组织一路搏击市场,高歌前行……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08/7218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