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经验启示

“一四五”活动创富民工程

2013年07月10日 15:31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全面推进市委“两抓整推”、“一特四化”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全县各级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壮大特色高效产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金塔县在农村深入实施了“一特四化·五步联推”党群共富工程。

一、背景与起因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尤其面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如何与时俱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增强广大基层党组织的帮富、带富能力,激发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是摆在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当前,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等“四个多样化”的影响,大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加之村组干部工资报酬低,工作难度大,使得党组织选人渠道越来越窄,党组织负责人帮富带富作用越来越弱,已直接影响到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针对这种情况,金塔县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落实市委“一特四化”发展战略与加强基层党建有机结合起来,以“一特四化”农业发展战略为方向,立足县情实际,在农村党建方面探索出了一条“一特四化·五步联推”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切实增强了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和公信力,充分激发了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从而大大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做法与经过

按照市委推进“一特四化”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部署,金塔县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实施了“特色产业规划到村、产业任务分解到组、增收措施落实到户、科技培训服务到人、技术规范指导到田”的一特四化“五步联推”工程,通过乡镇党委统筹规划,层层分解产业任务,在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帮带作用,带动各项致富措施的落实的同时,实现党群共富。

特色产业规划到村(党组织)。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和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力挖掘党组织的组织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撑、资金扶持等措施,发展符合本乡镇、各村实际的特色产业。乡镇党委统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各村实际确定不同的产业发展方向,并指导村党组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责任书的形式落实到各村,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目标,建设一批高标准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不断夯实党的基层战斗堡垒。

产业任务分解到组(党小组)。村党组织根据全村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各党小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力优势,综合考虑各组耕地、人口、劳动力、交通等因素,将产业发展任务层层分解到各组,并将落实情况与各组负责人工资、评优树模、党小组资金扶持等相挂钩,确保各项产业任务的顺利推进。

增收措施落实到户(党员户)。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分类指导、因户施策、举措到户、科学增收的原则,坚持分产业施策、分农户定计、分步骤实施的措施,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结对帮扶等办法,千方百计帮农民增收想办法、出主意,真心实意地把农民增收的措施办法落到实处,走好党员带群众、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组、多村成基地、基地引市场的路子,逐步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科技培训服务到人(党员)。按照“围绕主导产业、进村办班指导、培训专业农民”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人才实训基地、远程教育网络、县乡党校、农广校等载体的作用,变“以培代训”为“以需代培”,根据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和农民科技致富需要,围绕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典型示范、观摩学习等办法,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地对广大党员群众开展相关科技培训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群众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切实增强广大党员群众的致富能力。

技术规范指导到田。要按照“实用、实效、实际”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撑作用。各基层党组织要把科技推广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引导农民选择、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切实加大技术指导力度,让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瓜菜大棚、养殖小区等将良种良法、技术要领手把手的进行规范指导,促进传统农业向特色现代农业转变。

三、成效与反响

1、激发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通过“支部树标兵、党员亮身份、建功新农村”、党员服务队进村组、“城乡支部心连心、城乡党员手拉手”等经常性、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把产业发展任务以岗位职责形式分解细化和落实到每个党员身上,通过强化监督考核,把农村党员从“台下”拉到 “台上”,从“后台”推向 “前台”, 使党员应尽义务以责任制形式落到实处,让他们有责、有位、有为。同时对支部和党员挂牌实行动态管理,制定党组织创建“五个好”和党员“挂牌争星”的具体要求和考评细则,对党小组和党员进行量化评定及星级动态管理,在确保产业任务的按期完成的同时,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励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2、拓展了基层党组织运行模式。在坚持党组织一元化领导的同时,依托特色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改进党组织运行机制,大力推行了“党支部+双强村干部+专业合作社(协会)+远程教育+特色农业人才实训基地”等基层组织运行模式,在葡萄、日光温室、草畜产业等高效产业发展中创新建立了“产业型”、“联合型”党组织,有力增强了村级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同时依托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流通大户、经济能人、龙头企业和农畜产品流通市场等产业链,因地制宜地建立起了多元化、多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形成了“一个产业、一个协会、一群党员、一面旗帜”的发展模式,在实现产业发展到那儿,支部就建立在那儿的同时,通过支部带产业,产业促增收,实现了农村党建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

3、丰富了“双培双带”工程内容。在继续深入开展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为内容的“双培双带”工程的同时,把村“两委”班子成员中的党员至少要与1名确定为党员培养对象的致富能手结成帮扶对子,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党员致富能手每人至少要帮扶2名中低收入的党员和一名干部包挂若干重点产业项目、一名党员联系帮扶多名群众增收致富的"1+N"党群共富工程等内容充实到“双培双带”工程中,在不断丰富抓手,充实内容的同时,通过双带互动,逐步形成党员带群众、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组、多村成基地、基地引市场的增收路子,有力促进了党群共同致富目标的实现。

4、实现了党建和群众致富的互促双赢。通过落实“特色产业规划到村、产业任务分解到组、增收措施落实到户、科技培训服务到人、技术规范指导到田”的“五步联推”措施,全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党员示范带头作用的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群众的致富能力、致富手段和富裕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各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广大党员群众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日光温室、弓棚为重点的瓜菜产业,以优质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以标准化养殖为主的设施养羊业等特色鲜明、效益突出的新型农村产业体系,在逐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同时,使广大党员群众的生活变的越来越富裕。

 

四、探讨与评论

“一特四化·五步联推”党群共富工程,尽管在促进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和加强:

1.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联系帮扶制度。要在认真落实帮钱帮物等 “硬”帮扶的同时,不断加大以帮政策、帮项目等“软”帮扶力度。不断完善县级领导包乡、部门包村的帮扶工作制度和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通过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研究分析发展思路等方式,帮助包挂乡、村以特色产业培育、优势产业提升、发展方式转变、基础设施加强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政策,扶优扶强特色产业,力争使全县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布局。各包挂单位党组织要在结对帮扶活动中,积极帮助包挂村开发生产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名优特新农产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高效现代农业,推进特色产业规划到村,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发展潜力足、产业链条长的特色产业品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力争年内在日光温室新建,葡萄种植,香梨、红枣特色林果,制种等特色产业发展上乡乡都有新突破,村村都有名牌产品。

2.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考核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农村党员考核评议机制,切实改善农村党员难管理、作用难发挥问题。通过向每名农村党员印发《农村党员党性定期分析评议考核手册》,分村组干部党员、产业一线党员、流动党员和特殊群体党员等不同群体,把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内容和“五步联推”产业任务分解细化到《党员先锋卡》、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党群结对帮带等党内活动中,采取面对面直接评议和背靠背量化评分的形式,每半年对党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根据评议考核结果,对党支部和党员进行公开挂牌,挂牌情况作为评优树模、选拔任用、走访慰问、授信贷款的重要依据。通过党员定期分析评议活动的开展,在激发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先锋的工作热情的同时,确保各项产业政策落到实处、各项包挂项目取得实效、各类增收措施落实到户到人。

3.要切实加大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力度。要结合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全面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充分发挥县乡党校、农广校,18个人才实训基地和96个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的作用,采取集中培训、远教平台点播、人才实训基地培训、科技示范户现场指导等办法,加强对各类实用技术的学习和指导,力争达到普通党员每年集中培训学习要达到16学时以上,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每年集中培训学习要达到24学时以上。深入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科技服务行动,实行县级技术人员包乡,乡村科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分片包干、责任到村、服务到户,努力做到村村有科技人员指导、户户有科技明白人帮扶。通过培训,努力培养一支熟悉基层情况、掌握惠农政策、懂得使用技术的农村骨干人才队伍,增强广大党员依靠科技、使用科技的能力。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10/7221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