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安徽:领导者提高品格增强本领的大学校(三)

2013年07月10日 13:22

 

我们党永葆生机发展强大的生命线

领导者提高品格增强本领的大学校(三)

三、充分认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新形势,深刻把握新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新实践

贯彻群众路线的原则性要求是统一的、一贯的,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不同的形势任务,贯彻群众路线的重点和要求是有所区别的。相对于敌强我弱、异常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在党执政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新挑战、新要求、新考验。

第一,党的地位的历史性转变给贯彻群众路线提出了新的挑战。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正如党章中所指出的:“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和平环境下,执政时间长了,就容易滋长忽视群众的思想;执政业绩好了,就容易滋长轻视群众的情绪;执政资源多了,就容易产生不相信群众的意识。由此,容易导致脱离群众,甚至在有的地方、有的方面引发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问题。如何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坚持和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是新时期党的自身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课题。

当前,在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身上,严重脱离群众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据有关方面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脱离群众的表现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宗旨意识不强,为当官而当官,对群众缺乏真情,表里不一,言行不一;二是形式主义、命令主义严重,不重视群众意见,做表面文章,搞长官意志,伤害群众感情;三是政绩观不端正,急功近利,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四是干部成长进步经历单纯,与群众接触较少,不真正了解群众;五是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不尊重群众意见,忽视群众基础;六是贪污受贿,腐败堕落,动摇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

这些问题,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阻碍了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对党的执政地位构成了威胁。脱离群众的危险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保持足够的警惕。

第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给贯彻群众路线提出了新的要求。 “群众”的概念,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正确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对当前人民群众的状况做具体的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一是群众队伍空前扩大。除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还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群众素质全面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广大群众思想认识水平、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

三是群众诉求日趋多元。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今社会主要矛盾,但是,在以经济文化利益诉求为主的同时,政治的、社会的、生态的利益诉求不断增多,而且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群体,出现了不同的利益诉求。

四是社会矛盾复杂多样。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民内部矛盾呈现总体增加之势。各种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合理要求与不合法方式相互交织,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极少数人的无理取闹相互交织,群众自发行为与敌对势力插手操纵相互交织,使得各种社会矛盾处理的难度不断加大。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使得贯彻群众路线的要求提高了,难度增加了,一些党员干部“不愿、不敢、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问题突出了。一些影响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具体原因,但是归根结底的原因,都是侵害群众利益、忽视群众情绪、弱化群众工作造成的,也就是没有真正贯彻群众路线造成的。

第三,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给贯彻群众路线提出了新的考验。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挑战,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并根据群众愿望要求和时代环境的变化,不断赋予贯彻群众路线以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

邓小平同志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改革开放必须充分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改革开放实践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推进。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要求,并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新任务新考验面前,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自觉端正自己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习近平同志强调,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为民、务实、清廉”是根据新情况,结合新实际,高度凝练地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贯彻群众路线的新要求。在新的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群众路线的落实,作风不端正,群众路线难贯彻。所以,就必须坚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为民,就是真正把人民装在心里,真诚爱民、真心为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务实,就是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坚持摸真情、下真功、重实际、求实效,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清廉,就是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秉公用权,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握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要注重坚持和运用好在实践中形成的新认识、创造的新经验。

第一,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和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坚持,并要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贯彻群众路线的体制、机制和办法、手段。

第二,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其他方面的需要,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着眼点和立足点。要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三,要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正确反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努力促进各方面关系和谐。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注意掌握各方面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和极特殊少数。

第四,要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扩大群众参与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向,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充分发扬民主,完善基层自治,在更大领域、更多事项上推进群众自我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要加快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第五,要切实畅通群众利益和诉求表达的渠道,在继续坚持完善传统的从群众中来的方式方法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网络在了解社情民意、反映群众诉求、征求群众意见、教育引导群众中的作用,切实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落在实处。要建立正常的信息反馈机制,最大限度地消除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第六,要进一步完善决策程序和规则,不断提高集中民智的科学化水平。要完善调查研究、群众代表参与、社会公众调查、专家咨询等办法,确保在决策中广泛吸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要在重大立法、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方面,广泛推行公开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办法。要逐步建立重大公共决策的社会风险评估和群众评价评议制度,切实增强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第七,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不断创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方式方法,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创新社会动员、组织引导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新形势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八,要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实行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第九,要深入推进保证群众路线贯彻落实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制度、加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监督的制度、党员干部加强与群众联系的制度,增强制度科学性,提高制度执行力。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高执政水平,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第十,要采取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新时期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贯彻群众路线的实际水平,真正使党的群众路线在党员干部的头脑中和实践中生根。

(本文原载于《道与法——领导者的智慧》一书,发表时内容略有增加)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10/7222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