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安徽:官方须正经回应,媒体要理性追踪

2013年07月11日 09:28

“城管打人”和“城管被打”的喧闹刚刚有些消停,6月下旬网上又屡曝 “公职人员打人”:有网帖称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政府工作人员在办公室殴打来访群众”;网传甘肃省 “天水市委秘书长打人”;网友爆料江苏省苏州市信访局工作人员接待上访群众时口出雷语:“警察不打人,那养警察干什么? ”

这都是十分抢眼而敏感的爆料,又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展开,一曝出就引发一片热议和质疑。但是,如果事发地相关方面坚持实事求是,处理得法、回应得当,热议和质疑肯定能很快平息;如果一些媒体淡化眼球效应,理性追踪、不事炒作,肯定不至于迅速成为全国热门话题。

回应引发吐槽,原因很多。以上述事件为例,原因有三:

——公众要一个明白,回应给不出。对于网帖称“政府工作人员在办公室殴打来访群众”,商州区政府郭姓负责人表示:梁姓干部询问情况,后来发生争执,冀某破口大骂,“两人根本不相识,没有恩怨,没理由动手打人,其他干部更不会动手”;区公安分局城关派出所负责人表示:政府办当事人都否认打人,虽然楼道有监控,但事发地点是办公室,缺乏有效证据。两个回应都容易被质疑:“没有理由动手打人”,不能说明没打人;“政府办当事人都否认打人”,更不能证明没打人。

——公众要一个态度,回应给不出。对于网传“市委秘书长打人”,天水市和“兰州公安”很快就查清事实并明确回应:自称“天水市委秘书长”的是甘肃省地矿局天水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卞某,同乘人员中并无天水市委工作人员。天水市已经“撇清”了,但是,打人的卞某为何自称 “市委秘书长”?为何甘肃省地矿局及天水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不置一词?

——公众要一个道理,回应给不出。对于网曝 “警察不打人,那养警察干什么”,苏州市信访局确认说话的是该局来访接待中心工作人员,来访接待中心表示“确实存在言语不当,已进行严肃批评教育、责令其作出深刻检查”。定性为“言语不当”,显然太轻飘,即便没有搪塞的故意,也有避重就轻的嫌疑;说“进行严肃批评教育”“责令其深刻检查”,读者没看到。

回应既不能为公众满意,而少数媒体非理性追踪、选择性监督又 “风助火势”。一段时间以来,某地发生什么负面事件,最急着追踪的是外地记者,最急于报道的是外地媒体。一般是,微博刚爆料,外地记者当天就联系到相关当事人,第二天就推出报道,再经网络二度放大,自是“越烧越旺”。对上述三起事件的报道也是这样。当然,外地媒体对这类负面事件不是不可以报道,关键看抱的什么目的、想达到什么效果。如果闻“风”就动、跟“风”就上,又因“截至发稿,所涉部门未作出公开回应”,再使用 “有可能”“传言称”“尚未得到证实”等词句,就不是引导舆论,而是抢热点、追求“眼球效应”,更助长网上舆论的偏激和戾气。

由此不能不多说几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真实性原则,既要求报道个案的具体事实的真实,还要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真实、主流真实、整体真实。负面事件的影响当然坏,而忽视“三个真实性”的报道,甚至影响更广、危害更烈。对于此类事件,事发地相关方面只要坚持实事求是,查明真相,查处责任人,进而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大都能挽回影响,防止和避免类似事件再度发生。但类似的报道把一起负面事件凸显出来、把类似事件集中起来,将可能导致广大受众对当前形势、社会环境、政治生态等方面的误认、误知、误判;而受众的误认、误知、误判一旦形成,挽回和扭转将十分费力。

正确导向是新闻媒体的灵魂,服务大局是新闻媒体的天职,社会效益是新闻媒体的最高准则。因新闻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媒体缺乏理性,舆论不可能和谐;媒体放弃责任,社会不可能安定。改革深化攻坚,经济社会转型,利益关系调整,矛盾易发多发,新闻媒体应多做解疑释惑、增进共识的工作,而不可屡兴“挑拨”之举,多做鼓劲加油、凝聚力量的工作,而不可频滋“泄气”之事。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所有地方媒体都忽视社会效益、追求眼球效应,不扫“自家门前雪”、专盯“他人瓦上霜”,事出本地就“失语”、事发外地就“出声”,将是怎样一种舆论生态?

微博爆料,泥沙俱下。是传闻、谣言,必须澄清;属事件、案件,必须查处。前一段“城管打人”和“城管被打”,近期“公职人员打人”,当然损害地方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同时,事发地和有关部门在回应上不怎么得法,加速了事件影响的扩大和舆论热点的形成;少数媒体在追踪报道上做得有些偏、有些过,既影响社会舆论生态,也浪费公共传播资源。公共部门不能被舆论推着走,新闻媒体不能被微博指着跑。但凡局部问题,没必要放大成全国热门话题。做到这一点,既要引导爆料者和网民们理性思考、理智发声,尤其需要相关方面正经回应、新闻媒体理性追踪。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11/7222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