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专题评论 正道沧桑系列评论
《正道沧桑》观后感:公正•客观•睿智•远见
2013年07月10日 14:09
1980年8月21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以提问刁钻尖锐而著称的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固然,法拉奇的第一个问题就涉及了当时中国最敏感的话题:“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邓小平回答:“永远要保留下去”。“我们不但要把毛主席的像永远挂在天安门上,作为我们国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而且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
8月22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各小组召集人汇报会上说:“现在正在准备搞一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主要是把建国后30年的历史清理一下。这个决议的核心问题就是怎样评价毛泽东?”
《正道沧桑》第35集里的这个只有一分多钟的短片,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33年前的盛夏,其时,天气炎热,人心更热,各种意见、观点在火热交锋,激烈碰撞。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如何看待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一时间成为国内外最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中央如果没有一个客观而权威的“说法”,全党的思想就不能统一,老百姓也会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就会无休止地争论,就无法进行改革开放和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等同志亲自启动并主持,历时一年零三个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前后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征求意见,终于在1981年6月29日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上正式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今天重温《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厚重权威,卓识谠论,仍使我们感到闪耀着历史灿烂的光辉,《决议》对中国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让我们看得越来越清楚。时光在流逝,但《决议》的精神依旧在发挥重要作用。《决议》内容博大精深,《决议》意义重大深远,归纳起来,《决议》有公正、客观、睿智、远见四个重要特点。
公正。主要体现在《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的评价。邓小平曾经深情地说:“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决议》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客观。主要体现在《决议》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认识。为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决议》全面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一生的功过,既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也深刻分析了他晚年所犯严重错误主要是“文化大革命”的主客观原因。《决议》一方面指出:“文化大革命”实际上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使中国丧失了宝贵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决议》强调,这些错误毕竟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不能把这些错误归结于个人品质,因为这些错误既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一些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原因。
睿智。主要体现在《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定位。《决议》做了一个很重要又很必需的工作,就是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严格地区分开来,这是需要超乎寻常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艺术的。《决议》明确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全部实践活动的理论升华和科学的总结,是必须坚持而不能有丝毫动摇的。毛泽东同志的科学的思想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而毛泽东的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同时,《决议》还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所证明的正确的理论体系,这也为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奠定了重要基础。
远见。主要体现在《决议》对社会主义大局的深远影响。其时,一些刚刚走出“文革”的人们,由于“文革”中受到冲击与迫害,对“文革”的发动者带有各种各样的可以理解的情绪和怨气,有的甚至主张全盘否定毛泽东,彻底放弃毛泽东思想,引起严重思想混乱,邓小平同志则高瞻远瞩地指出:“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丢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要看到这个全局。”在这一指导思想下问世的《决议》,不仅在当时对于拨乱反正,统一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天乃至以后仍是我们正确认识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依据。
32年前,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星移斗转,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我们将隆重纪念这位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缅怀他的历史功绩,继承他的宝贵精神遗产,同时也记取文革等历史教训,“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自强不息,发愤拼搏,把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10/7222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