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美元汇率短期波动增强 中长期仍看涨

2013年07月12日 09:25

 

今年第一季度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涨势明显,但进入第二季市场波动性增强,尤其是6月19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首次明确量化宽松退出时间表后,短期内美元走势变得不明朗。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由于美国经济竞争力增强、财政状况改善等原因,美元长期仍然看涨,美联储未来何时开始削减货币刺激措施规模成为重要影响因素。

美元汇率短期不确定性增强

今年一季度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普遍上涨,投资者对美元的看涨情绪达到高点,然而,进入二季度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的波动性不断增大,尤其是5月底以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有关收紧量化宽松措施的态度从暗示到逐渐明朗,在汇市掀起了一阵波澜。

第一季度,美元指数累计上涨4%至82.9,美元对欧元、日元分别上涨3%和9%;经历近期的市场震荡后,美元对日元上半年累积上涨8.7%,欧元对美元基本与年初持平,美元指数涨幅收窄至1.1%。

5月22日伯南克表示,如果就业前景持续改善,美联储有可能在今后几次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削减每月85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规模。该表态迅速造成市场动荡,美元指数升至三年来高点84.4后再次回落至80.67,摩根大通用于追踪七国集团国家货币波动性的指数5月飙升17%,去年12月该指数还曾位于5年来低点。

1

(图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到了6月19日,美联储结束为期两天的议息会议后,伯南克首次明确表示了在预设前提情况下退出扩大版的第三轮量化宽松(QE3)的时间表。这一前提的主要指标是失业率降至7%以下。美联储表态之后,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一直到7月初之前,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连续走高。

市场剧烈动荡后的一周,为安抚市场情绪,包括纽约联储、旧金山联储以及两位美联储理事在内的多位高管纷纷出面讲话,反复强调金融市场认为美联储将很快收紧宽松政策是一种误读。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开始逐步回落。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言论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市场对于退出量化宽松的预期,直接冲击非美货币走低,欧元首当其冲。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日前表示,欧洲央行准备好在必要时采取新的行动,但其货币政策无法创造实质的经济增长,各国政府必须采取改革措施加以配合。德拉吉还表态,距离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仍然遥远,将在必要时激活OMT购债计划。

德拉吉的言论预示欧元利率前景依然趋降,这对欧元构成负面拖累,导致欧元兑美元连续下跌。同时,英镑等欧系货币也受到欧元拖累。

从技术面分析来看,欧元对美元汇率在1.3整数关口有一定支撑,如果在此点位能够企稳,则后市有望开启新一轮反弹;如果支撑不利,欧元对美元可能会进一步下探至1.28附近。

 

美元中长期仍然看涨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基于以下四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美元汇率在中长期仍然看涨。

第一,美国竞争力增强,成为投资目的地。摩根士丹利认为,近期上涨的美国国债收益率使美元成为高收益的货币,更多投资将会流到美国,令美元上升,未来收益率还将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以及美联储减小债券购买规模而上升。

摩根士丹利指出,美国正在成为投资目的地,这不仅会带来资本流入,也会增加内部投资,将使投资需求进一步增大,对美元来说是一个很强的支撑因素。

美银美林全球外汇研究主管戴维·吴表示,过去十年美元经历了贬值期,但没有对美国经济产生太大正面影响,现在很多公司准备将生产线转移回美国,都说明美国的竞争力正在增强。

第二,美国经济复苏形势相对较好。美国房地产市场数据不断改善,目前美国失业率保持在7.5%到7.6之间,虽然仍然较高,但显示就业市场稳定回暖,就业市场回暖对占美国经济70%左右的消费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2

(图片:美元汇率中长期仍看涨)

相比之下,欧洲失业率却屡创历史新高,而且经济前景的风险仍然较大,虽然2013年第四季度有可能开始复苏,但各个成员国之间的分化情况将依然严重。

信贷体系问题是欧元外围国家复苏的障碍,预计欧元区经济复苏乏力、欧洲央行继续放松货币政策以及缓慢的经济改革进程将会对欧元造成压力。

第三,美国财政状况前景改善。戴维·吴表示,虽然现在的削减赤字计划造成的财政紧缩会对经济造成影响,但最终赤字减少将会对美元有利;另一方面,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被各个研究机构下调的时候导致资金流向其他更为安全的资产,美元下跌,而现在美国政府开始解决美国财政问题,这会增加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再次巩固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

第四,美国在能源独立之路上取得进步。美银美林认为,能源问题对美元的影响很重要,2009年,美国、日本、欧洲的石油净进口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份额几乎相等,而现在美国已经降到了三者最低,这说明美国的赤字将会减小,进而利好美元。而且这仅仅是美国能源独立故事的开端,美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不仅会直接减小进口,还将助力美国经济增长。(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12/7225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