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案例】抑制高房价是实现“中国梦”的首要前提

2013年07月12日 14:03

 

 【中国梦想案例】

   编者按:住建部面临人民住有所居的期望——遏制房价的非理性增长,让人民买得起房。房地产领域已经成为中国中产阶层最不满的领域,因为高房价正在吞噬他们的“中国梦”。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经典案例。

【事件介绍】

 

高房价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经济的顽疾

不少专家和楼市“大嘴”(如任志强等)屡屡抛出的“神论”更是刺激着国人的神经。当然对此小编也就只能吐吐槽,愤愤青。不说吧,心里不爽,说了吧,貌似也没用,但是忍了又忍,笔者还是要把这个文章发出来。不久前,独立经济学家金岩石爆出又一个楼市“高论”,称“高房价不是为了让富人发财,而是让穷人能住上房子”。此番言论不仅引爆互联网,更被《人民日报》批为“奇谈怪论”和“歪理邪说”。对此,金岩石在个人微博做出回应,称(房地产)市场是买卖双方的博弈,成交即合理!

金岩石连发两条微博,对自己的“高房价有利穷人”言论进行自辩。他觉得普通住宅和豪宅都是住宅商品化(市场化)的必然结果,而两者也形成了差异化的税费,豪宅税费高。征收高税费只能让房价更高,但是政府应该“劫富济贫”,承担提供保障性公租房的社会责任。“市场是买卖双方的博弈,成交即合理,高房价伤及贫民,故保障房是政府的良心!”他还反问道:“《人民日报》文章的主导思想依然是让商品房巿场承担保障责任,为政府的失职开脱。请公论:保障房责任由谁承担?豪宅补公租何错之有?”

金岩石向以“敢言”和“大嘴”著称,其多次发表“惊人”言论。“黄金剩女经济学”,即剩女多的城市房价高。在提及股市走势时,他说:“沪指2000点是慢牛起点。”早前,这位“索罗斯的中国门徒”、“纳斯达克市场的活字典”还预言,北京的房价未来会涨到每平米30万。

高房价的十大危害

一、家庭负担,包袱沉重

“鸟有鸟巢,鸡有鸡棚”,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总得有个窝,房价再高,也得咬紧牙关,收紧裤带去买。这是当前许多工薪阶层买房的现状。房是买了,包袱也就由此背上了,使原来一个或两个,甚至更多的轻轻松松的自由人,从此变成了仅有”死资产”,没有消费力,身负重担的“房奴”。要到什么时候能够轻装上阵,少则十年、二十年,多则这就难说了,有的可能从此翻不了身。可见高房价,害人之苦。

二、消费结构,严重扭曲

柴、米、油、盐、酱、醋、茶,或说衣、食、住、行、文、教、医,每个家庭的消费,需有一个合理的结构,才能使每个家庭成员过上幸福的生活,得到全面的发展。可一旦全家竭全部之积蓄,统统投到房屋这一件上,其他什么衣食行……,或说文教医……只能少顾,甚至无法顾上了。据有关部门分析,一个家庭合理的财产结构,房产一般只占其中三分之一,最多不能超过二分之一。而我国在高房价面前,一个工薪家庭的房产,一般要占全部财产的80%、甚至90%以上,而且这不是真的家产,是背负沉重包袱的债产,至使家庭消费结构严重失衡,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而且影响人的全面发展。有些人甚至会出现由消费结构失衡,影响到心理素质失衡,做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事来。

三、银行信贷,千钧一发

在房产市场中,银行起着双重的作用:一边贷丶款给房产开发商,使他们能租地建房;另一边贷丶款给购房者,使他们能有条件购房。开发商卖掉了房,把钱还给银行,使银行再有钱贷给购房者,这样就完成了由钱到房、再由房到钱的一个循环。这个循环能否顺利和可持续地不断进行下去,关键是两条:一是购房者能否按期还款,如果购房者不能按期还款,银行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二是开发商建了房,能否按预期卖掉,如卖不掉,开发商就无法按期向银行还贷,银行资金链也会随之断裂。两种情况,一个焦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消费者是否有钱购房,己购房者是否能桉期还贷。在正常房价情况下,这是没有问题的。何谓正常房价?据国际上有关权威部门测算:住房价格与家庭年收入比例比较合理,如美国的比例为4倍,日丶本为8倍,新加坡为5-8倍,我国香港为8倍左右。这种比例,表明购房者具有还贷能力,银行就不会有风险,房产市场也能持续进行。据《上海证券报》2009年12月18日一文《高房价危害性己远超想像》中揭示:一些城市房价收入比,己超过20倍。其实,这还是算低了的。这就隐藏着极大的风险,只要广大工薪劳动者无力买房,房产开发商就会卖不掉房;己购房者无力按时还贷,两股危机全向银行袭来,银行就会难以抵挡。这不是抽象理论分析,而是银行面临千钧一发的现实反映。

 

四、储蓄资金,由活变死

城乡人民的银行储蓄,本应是具有充分活力的资金。城乡人民根据生活需要,可以随时取用。工商企业需要资金,随时可以向银行贷丶款。资金活的标志,就是流得快,转得动。但如果把大量储蓄资金投入房产市场以后(适量投入是可以的和必要的),情况就会发生变化。房产不是即时消费商品,而是耐用中特殊商品,一般使用寿命至少在五十年、甚至上百年左右。因而房贷还款时间特长,十年、二十年、甚至在三十年左右。如果房贷资金适度,对整个资金流动影响不大;如果房贷资金占用比例极大,就使活资金变成了死资金。如加上房产开发商和住房购买者,无力按期还贷,那就更使城乡储蓄资金由活变死了。

五、内需“马车”,难以快动

我国经济发展,靠着内需、出口和投资“三驾马车”的拉动,其中内需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内需的持续增长,国家经济的增长才能建立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在一定时期,工薪劳动者的收入是一定的量,投入购房的钱多了,用于其他消费的钱就少了。房价合理,影响不大。如果是高房价,那就是把劳动者收入的大部、甚至极大部分,投到购房或租房上,其他消费只能是紧缩再紧缩,减少再减少,造成我国多年来内需不足。有人认为,房产业是能带动多项产业发展的部门,不会影响内需不足。其实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人民的消费品,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耐用消费、短期消费和即兴消费。由房产带动的消费,大多为耐用消费品,一旦购入,可用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以上。在购入的时候是消费,此后就处于长期不消费。要使内需始终保持旺盛的气势,最主要的是要使后两种商品能源源不断地消费。

六、社会分配,加剧恶化

分配差距过大,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一大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要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如何缩小分配差距?既需从第一次分配着手,也须协调好第二次分配。而在高房价的情况下,却起着相反的作用:高房价,标志着房产开发商获得了更多、更高的剩余价值,进一步拉大了与建筑工人收入的差距;高房价,又表现为对价格的垄断,要求购买者多掏腰包,使劳动者仅有的一点收入,除了有一部分流进了地方政丶府的腰包外,极大多数则以房价形式流进了开发商的腰包,结果使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导致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

七、地区经济,饮鸩止渴

对一个地区来说,经济的持续发展,坚实的基础,靠的是政丶府的正确决策,合理的产业结构,广大人民劳动的积极性……。要做到这一点,对政丶府的要求很高:政丶府必须廉洁勤政、深入调查、服务人民,等等。省力的途径有没有?有!这就是近几年有些地方政丶府找到的妙法――炒土地、炒房价。通过地价抬高房价,抬高了房价,再推动地价……这样一来,财政收入有了,GDP也上去了,可谓一举数得。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是不可能持久的。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终有一天会炒完。因而这种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将会过早地诱发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衰退:一方面,炒地炒房将迅速拉升本地区的商务成本和生活成本,使竞争力急剧下降;另一方面,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无疑在给以后的财政挖坑,造成一系列后续问题。从一线城市这两年的情况看,去除房地产虚假因素,已经出现了衰退迹象。如果弹性系数差的二、三线城市也这么做,那后果将更不堪设想。

八、刺激预期,恶性循环

住房消费,分为即期消费和预期消费两类。即期消费,是指当前就需居住的房屋;预期消费,是指要过三年、五年或十年以后才需要的房屋。在合理房价的情况下,两类购房者时序非常清楚,预期消费的购房者,决不会提前购房。因而房产市场能有序推进,供求能大致平衡;在高房价的形势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许多人为了怕今后房价不断上涨,大家就争先恐后地把预期购房变为现期购房。有的不仅提前为自己买好房,甚至为儿子、孙子也买好了房,於是不断加剧房产市场的供求失衡,房产市场的供不应求,进一步推动房价的上涨。

九、民怨日增,影响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全国人民的企盼目标。但在高房价的刺丶激下,却与此背道而驰:由于房价疯涨,使许多人买不起房,难免抱怨日益增多;开发商为了多赚丶钱,就要多征地,多拆房,引发群丶体丶性丶事丶件不断;地方政丶府为了靠出租土地,保财政,站在开发商一边,帮开发商讲话,造成政丶府与人民的矛盾,等等。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消除上述矛盾,就必须使房价回到正常水平,建立起合理有序的房产市场。

十、疯涨不止,危机无情

对我国当前的房产市场,国际上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一种可称之谓“无害论”。认为中国房价不高,房产市场很正常,用不着杞人忧天;另一种可称之谓“崩溃论”。认为不仅中国房产市场己到了崩溃的边缘,而且整个经济也到了崩溃的边缘,叫你听了毛骨悚然。其实,这两种观点都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中国的房产市场,既不是太平无事,也绝非要马上崩溃。客观的现实是,有泡沫,需解决,如任其发展下去,那确实终有一天会破灭。何谓泡沫?通俗的说,是由于大量的房产投机资金通过抢购房产,使房产市场出现了高比例的“伪需求”,从而导致房价严重脱离其实际价值的现象。对我国现实的房产市场,虽不能把它看成己成崩溃灾难,但也确不能掉以轻心。存有泡沫是客观事实,如不认真对待,防微杜渐,泡沫一旦破灭,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一、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是一个伪命题

二、高房价造就严重的社会分化,影响消费扩张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三、高房价和建筑垃圾化是中国政治腐败的标志,形成党群、官民对峙局面,严重损害了共产党的声望

四、高房价是中国城市化的最大障碍,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解决高房价

五、向高房价挑战、解决城乡居民住房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住建部面临人民住有所居的期望——遏制房价的非理性增长,让人民买得起房。房地产领域已经成为中国中产阶层最不满的领域,因为高房价正在吞噬他们的“中国梦”。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影响到国内的经济健康,还会影响到中产阶级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影响到政权在其心目中的合法性。因此,住建部长面临的压力不可谓不大。可以预见,中国过去10年一直持续的两位数增长景象可能不会再现,决策层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主动让经济发展速度降一降,以兼顾经济的健康与社会的稳定,保护社会。在此背景下,如何平衡这一目标,是新任住建部长不得不思虑的一项课题。

 

高房价吞噬中产中国梦非危言耸听

住建部面临人民住有所居的期望,遏制房价的非理性增长,让人民买得起房。房地产领域已经成为中国中产阶层最不满的领域,因为高房价正在吞噬他们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每一个人的梦,是人民的梦。中国梦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的最强音和最热词。在憧憬和畅想中国梦愿景时,我们有许多积极有利向上的因素,我们有各族人民凝聚成的中国力量,任何时候都没有现在离中国梦如此之近。但同时,我们也必须分析实现中国梦道路上存在的不利因素,特别是作为中国梦组成部分的每一个人、每一个阶层中国梦的阻碍因素。

中产阶层是一个国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社会政治经济都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一国经济来说,中产阶层富足稳定、压力小、负担轻,关乎着一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持续力和后劲。成熟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消费是经济的主要拉动力,往往占到7成以上。而中产阶层是消费拉动力的主力。因为,低收入阶层消费倾向强,但无能力消费;高收入阶层有能力消费,但消费意愿较弱。只有中产阶层既有能力消费,消费意愿倾向又强。扩大中产阶层比例几乎是所有国家共同致力于的一项经济大事。中产阶层范围扩大又是社会的稳定基石。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中产阶层在迅速扩大,不但支撑着国内消费,而且是社会的稳定器。然而,近十几年来,一个高房价正在使得中产阶层背负巨大压力,不但挤占中产阶层的消费动力,对启动消费构成打压,而且正在削弱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力和后劲,正在扭曲中国经济动力结构,还使得社会稳定基石正在出现晃动。更加重要的是,一个高房价正在击碎中产阶层的中国梦,正在成为中产阶层实现属于自己的中国梦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一个现实是,低收入者的安居问题,政府正在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来解决。高收入者对于高房价承受力较强,通过商品房市场解决自己住房问题不会带来负担。而中产阶层,收入中等,不高不低,政府建设的保障房够不上条件,一个畸高房价又使得其根本买不起商品房。无奈只有采取高负债买房。或到银行按揭贷款,或从父母、爷爷辈以及亲戚朋友那里借钱买房。像北上广深房价都在每平方米4-5万元,100平方米需要四五百万元。一个中产阶层家庭年收入20万元,不吃不喝需要25年以上才能还清贷款本息。可以说,背负一生高房价债务,从黑头发还到白头发,何谈实现中国梦呢?背负一生买房债务的中产阶层如果还有中国梦的话也是噩梦。

中产阶层的中国梦被高房价吞噬绝不是危言耸听。高房价不断吞噬中产阶层的中国梦,而且,吞噬了中国的消费潜力,吞噬了中国经济发展后劲,吞噬了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消费拉动力。

因此,必须硬着头皮继续调控,不达成功决不罢兵,坚决遏制住高房价,我们已经没有选择、没有退路。当务之急是,住建部、央行、银监会、财政部等职能部门要尽快将国五条细则落地,进入执行阶段,使其尽快开花结果。各地方政府应该尽快出台具体实施办法,绝不能让已经出台20多天的国五条细则被架空在那里。

总之,不遏制住暴涨的房价,包括中产阶层在内的大多数人就很难园其中国梦,中国经济就可能重蹈日本覆辙,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不让高房价吞噬“中国梦”需政府舍得让利于民

近些年来,政府对房价的调控手段主要在于限购、限贷、限价,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投机投资性购房,增加了房产的有效供给,对于房产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价的上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房价虚高的问题,使房价回归合理的价位运行,让普通老百姓都能够买得起房,而且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僵持、观望之后竟然出现了恐慌性购房,致使房价不降反升。这说明政策性限制手段调控房价的作用是有限的。

我国房价居高难下固然有投机投资性需求“炒作”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此,而在于土地的价格,说穿了,房价的居高不下是由于地价过高而“水涨船高”。在现行的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已经形成了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地方经济发展的项目投资来源仅靠当地正常的财税收入早已是捉襟见肘,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又是有限的,就只有靠“卖地”从中赚取“差价”弥补建设投资不足的缺口了。

地方政府从农村集体低价征地转为国有土地后,通过收取“土地出让金”高价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再将地价打入成本最终转嫁到房屋价格中,落到购房者身上,房价不高才怪呢。显而易见,现行的这种供地模式使得农民低价出让土地,市民高价购房,农民和市民两头的利益受损,而政府通过赚取土地差价、开发商通过获得利润从中受益。如果不改变这种供地模式,虚高的房价也就下不来,而要改变这种供地模式,政府就必须要舍得让利于民。

为此,在房产调控上必须变行政手段为法律手段,通过修订相关法律法规、调整相关政策,尽快在房产保有环节全面开征房产税,使地方政府获得稳定可靠的财税收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民生福祉改善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在此基础上逐步弱化并最终消除其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遏制地方政府的“卖地”、“炒地”冲动,方能从根本上消除虚高房价的“底数”,使房价回归合理的价位运行,给中产阶层的“中国梦”保留空间。

高房价阻碍中国梦 多管齐下才是解决之道

“中国梦”这是今年反复萦绕在人们耳边的词汇,的确,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梦正离我们越来越近,然而普通老百姓却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收入增长水平相对缓慢、食品安全、高房价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高房价已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国人对房子的情节似乎达到了一个高峰。

为了遏制疯狂上涨的房价,中央政府自2010年以来便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从“国十一条”、“国十条”、“九月新政”、“新国八条”再到今年的“国五条”,密集的政策让人们看到中央调控房价的决心,不可否认的是在一系列政策的打压下,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确实得到了遏制,然而,老百姓买不起房的现在依然没有的根本解决。

在一个普通家庭面前动辄上万每平的房价确实是不小的压力,至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几万每平的房子则让年轻人望而却步,最近几年不少刚刚毕业准备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因为高房价纷纷逃离北上广,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能留在大城市打拼自己的事业,拥有自己的房子或许就是他们的“中国梦”。

“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这是最近一段时间在媒体被反复论述的“中国梦”,对于具体的每一个中国人“中国梦”所指可能各不相同,但幸福或许是共同归宿,而对房子有着特殊情结的中国人来说,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是幸福的基础。

 

其实老百姓之所以买不起房子与其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密切相关,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695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三口之家的城镇家庭来说,一年的收入只能在北京三环买到不足两平米的住宅,高房价和相对低收入的差距可见一斑。

因此提高老百姓收入是解决高房价的根本途径,同时加大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和管理也是重要手段,唯有标本兼治才能真正解决困扰中国人的高房价问题。

【启示与思考】

什么是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已经给我们阐述的非常透彻,如果从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来讲,可能就是能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孩子幸福,大人安心,工作有目标,生活有奔头,也就是中国社会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不为生存忧虑,不为发展困扰,不为孩子教育焦心,其实这么简单的生活愿景,都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物质保障来支撑,而这个保障,除了必备的政府公共服务来支撑之外,个人也需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来支撑消费,这就是所谓的中产阶层消费能力。

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必然是很多经济学家所描述的那种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模式,即高收入群体是一头,低收入群体也是一个小头,真正是社会主流的是中产阶级,纵观西方经济发展较为稳定的国家,基本上从人群经济消费能力来看,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和规模是最大的,所以才会持续拉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因为有内需才有动力,如果大家都没有钱消费或者有钱却不敢消费,对这个国家的经济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让人堪忧的事情。

中国的楼市从2003年开始了疯狂的大跃进之后,到现在依然“高烧不止”,我们从当初抱怨买不起到现在的不敢想,其实短短十年时间,中国的高房价已经让中国还为数不多的达到中产收入的家庭在这场房地产“盛宴”中将十几年的辛苦所得一夜之间都押到了房子上面,而且是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因为孩子的学区房,因为工作变迁等的变动,因为改善居住需求,只要没有参与炒房的群体,基本在这场房产狂欢中扮演输家的角色,因为最近几年楼市的疯狂已经不能用飞涨来形容,几近失控的态势让所有只有一套住房的人都心惊胆战,生怕在这场豪赌中一步走错,损失惨重。

高房价对有房有车的中产阶层尚且如此,那么对于更多将来有可能成为社会中坚阶层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噩梦,因为早早的背上高额房贷,成为30年的房奴,这些年轻人已经鲜有勇气有创业的想法,也鲜有勇气去创新,因为蜗居不存,何谈创业。所以,高房价对这个群体最大的杀伤不是高额房贷,而是精神上的阉割,让他们一辈子小心翼翼的打一份工,不敢有丝毫闪失,这无论对国家还是个人,无疑是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高房价伤及的不仅仅是城市里的人群,多少年轻人在城市买房是把父母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拿来当首付的一部分,因为没有调查,所以没有数据,但不可否认,不在少数,他们的父母在老去之后,尤其是乡镇农村等不发达地区,他们的养老该如何解决,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这个梦的前提是,他们必须在每个生存的空间里有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蜗居,土地财政还要走多远,房产税还要躲多久,这些现实的问题都需要答案,而中国梦的实现日期,在这些答案中间。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12/7225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