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豆腐渣工程为何屡禁不止

2013年07月13日 20:07

 

【百姓心声案例】

编者按:近日网友“满城天花”在东湖社区发布帖子《如此市政工程是技术创新还是偷工减料?》爆料湖北黄冈市在黄州城区道路刷黑工程中,使用竹条代替钢筋。相关单位回应称,原设计并无布钢筋要求,加铺竹条是为增强混凝土强度。 此语一出,满座皆惊,并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纷纷质疑施工方偷工减料。详情请关注本期经典案例!

事件发展:

黄州市政工程用竹条代替钢筋遭质疑

 

2013年6月9日,网友“满城天花”在东湖社区发布帖子《如此市政工程是技术创新还是偷工减料?》反映“黄州新近又有几条道路刷黑,在赤壁一路发现施工单位在路上铺竹条代替钢筋。不知道是不是科技发达了,现在种出来的竹子都是高强度的,不仅能用来铺路盖桥,还可以盖高楼大厦,建议市建委给个说法”,并附上了现场施工照片。帖文发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纷纷质疑施工方偷工减料。

网友所反映的为黄州赤壁一路(赤壁大道-中环路)道路刷黑改造工程,全长1361米,四车道。施工方湖北红安市政建设有限公司陈三元经理介绍,他们是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的,设计中此路段不需要作钢筋网加强处理,为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力和抗压力,他们就在混凝土层施工时加铺竹筋,此项费用是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

此工程的设计单位黄冈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夏存丰院长介绍,此路段道路刷黑工程属于老路改造工程,按照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经过前期的勘察,除涵洞外,此路段不需要作钢筋网加强处理。

针对质疑的加铺竹筋是否会有质量隐患,项目监理单位黄冈东晟监理总监陈侠介绍,加铺竹筋的确可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力和抗压力,在此前黄冈南湖榨舟街等道路建设中使用过。

豆腐渣工程为何屡见不鲜

“豆腐渣工程”,是指那些由于偷工减料等原因造成不坚固的危险容易毁坏的工程。狭义的“豆腐渣工程”是专指质量不达标的工程,而广义的“豆腐渣工程”应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切不合格项。比如:发生车祸,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司机违章造成的,车辆检修格、驾驶技能不合格、经营思想不合格等等,所以要闯祸。又如:楼房坍塌,往往是设计考虑不周、施工偷工减料所致。

1999年1月4日,重庆綦江彩虹桥那一声巨响,建成仅为3年的桥突然整体坍塌,40人死于非命之后,全国“豆腐渣工程”塌声四起,而且坍塌的速度也不断被刷新:

云南省投资3.8亿元修建的云南省昆禄公路,正式通车才18天,就出现路基沉陷、路面开裂;

2006年3月,主体工程刚完工的广东信宜市石岗嘴大桥突然坍塌,连装修都来不及;

2010年09月28日,媒体又爆出一个“豆腐渣工程”——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白沙洲长江大桥近日展开40天的封闭维修工程,这是这座投资人民币11亿元的长江大桥通车10年来第24次大修 ,平均不到1年要修两次,最近一次大修是去年7月至9月间,桥面用的是美国进口环氧沥青混凝土,耗资逾亿元,结果开通不到3个月又修了一回,目前主桥桥面已出现数十个坑洼。

 

2012年12月30号晚上的11点30分左右泰州市高港区一男子在家门口倒车的时候,由于方向失控,一下子撞破护栏坠入了冰冷的河中,没想到这一撞居然是揭开了泰州南官河河堤工程质量问题,应该用钢筋水泥修筑的堤坝,竟然使用了芦苇杆做替代。

2013年5月24日下午,郑州市未来路与福元路口东南角,一售楼处门前广场,有人摆了半扇红色房门。每当有人问起,守在门旁的沈庄村民都会愤懑地解释:这就是我们3000多套安置房的房门。

村民宋先生说,他们的安置房在玉凤路上的沈庄新城社区,“纸板门”是一位业主搞装修时发现的,“外面是两层硬纸板涂上红漆”。

在安置房2号楼,一业主拿自己的门做实验,从外表看,这扇门没有什么不妥,但一落锤就是一个空心洞。顺着洞眼,几下就能把外层的纸板撕下,除了边框少部分是木材外,中间全是由纸填充的。

建筑工程何以变成了“豆腐渣”?大多是工程在建筑过程中或擅自篡改设计、或偷工减料、或使用劣质材料。违规的建筑又何以被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呢?公共投资项目中大量存在的腐败机会,使得建筑领域一直是腐败的重灾区。据有关方面统计,在一些地方近些年发生的腐败大案要案中,90%以上与建筑工程领域项目有关。在中纪委进行的一次反腐民意调查中,建筑工程领域被群众选为5大腐败领域之首。

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得一双双黑手伸向建筑领域。而且由于管理者失职、渎职,工程的质量问题很多时候似乎只有靠突发事故进行“检测”,而每一次“检测”的结果,不仅是豆腐渣工程被暴露,还伴随着老百姓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豆腐渣工程”的根源

“豆腐渣工程”的根源有哪些呢?因素固然很多,最主要的有三点:

一是反科学抢工。明明要两年才能干完非要压缩到一年完工,中国人好象很喜欢这样干。什么“大干三十天、确保任务完”、“出大力、流大汗,干群同心争奉献”、“决战三天不睡觉、国庆完工放鞭炮”等等,你都在用吃奶的力气拼命了,还顾得上施工质量吗?真应验了一句顺口溜“上级放个屁,下边跑断气”。然而中国有句古话叫“欲速则不达”,施工速度虽然快了,可忙了半天却是个“豆腐渣工程”,这错到底该记在谁的头上?

二是资金不到位。这种现象在建筑行业比比皆是,明明只有一千万元资金,却要上报立项一亿元的工程,用发包商的行话说“慢慢筹吧”。于是开工不久的工程由于资金不到位,要么暂停施工,要么由承包商自己垫支,发包商再慢慢还。这种方式导致的必然后果是偷工减料,甚至滋生腐败,因为找人还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中标的施工单位或厂家在骑虎难下之际,哪还能想到“建优质工程”诺言?

三是盲目求发展。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在我国许多地方和单位,新领导一上任都喜欢大搞形象工程建设,市政设施、公路桥涵、高楼大厦、美化亮化,有事无事重整一遍,好象这样政绩就出来了,人民就拥护了。但是财政收入又有限,咋办?很好办!先改造状况比较好的,差的留下不搞,以便作为今后向上级要钱再修的筹码。项目资金不足,就让施工单位垫支,自己还可以从中“腐败”一下,真是“一箭双雕”啊。其用心之险恶,怎么不会出现“豆腐渣工程”呢?

“豆腐渣”工程被评为“质量优良”、问题暴露后却无人问责,如此咄咄怪事,折射出了公共工程质量监管上的“公地悲剧”——如同对待一块无人看护的“公地”,大家都认为事不关己。假设一处有具体产权归属的建筑工程被发现是“豆腐渣”,只怕施工单位与质量验收部门早已被业主诉上法庭了。但对于一项属于公共产权的公共工程,该由谁来问责其质量问题呢?

从理论上说,当地政府部门代行业主职权,显然有责任对公共工程的质量问题提起问责。然而众所周知,公共管理部门通常既是一项公共工程的投资者,又是工程质量验收的鉴定方,无法想象一个人既当原告又当被告。比如这次被现实无情地证明是“豆腐渣”工程的汉江大桥,就是由交通部门主要投资、最后再经交通部门验收合格的,你要交通部门出来问责,何异于叫他们自己抽自己嘴巴?而且,作为公共工程投资者的交通部门,实际上所用的钱来自纳税人,这种真正的业主不在场的情形,也容易导致交通部门在对公共工程的质量验收时漫不经心。

说到底,当我们质问“豆腐渣”公共工程何以被评为“质量优良”、质量问题暴露后又何以无人问责时,答案指向同一个:对于公共工程的质量监管,作为真正的业主——当地民众往往不在场,他们对政府的工程招标、工程验收过程缺乏监督权与话语权,对在工程质量监管上失职的公共部门缺乏责任追究权,这种权利缺失又反过来促使人们淡漠了对公共工程质量的监督热情与问责自觉。

 

一些“豆腐渣工程”,普遍存在偷工减料行为。特别是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由于资金紧张,就在降低标准、采用不合格建筑材料上打主意。于是,一个个“驴粪蛋”工程被人为造就出来,表面光鲜,内在质量脆弱。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特殊天气的出现,“优良工程”变身“豆腐渣工程”就成了意料中的事。违背建筑规律,一味追究“政绩”和“形象”的人,应该汲取教训。

“优良工程”变身“豆腐渣工程”,工程监督和监理不到位、不尽责的教训同样不能放过。目前,不少工程监理单位不尽职,过分迁就业主要求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一些工程质量监理形同虚设,甚至成了摆设。于是,一些存在质量隐患的工程堂而皇之地验收通过,有的甚至评上了“优良工程”。加强工程监理,同样是防止“优良工程”变身“豆腐渣工程”的教训之一。

“优良工程”变身“豆腐渣工程”,质量评定体系和方式存在不足的问题也应重视。有些工程本身的问题较多,但是,在行政干预下、在金钱诱惑下,一些“豆腐渣工程”跻身“优良工程”。

“优良工程”变身“豆腐渣工程”,腐败预防、责任追究的问题更不能放松。事实证明,腐败是不少“豆腐渣工程”问世的重要原因之一;责任追究不彻底,从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必须完善好才行。

“优良工程”不断变身“豆腐渣工程”,教训深刻。但是,有些地方并没有认真汲取教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问题发生了,处理一两个人了事,并没有完善相关的预防、监督等制度措施,或者也只是将制度和措施挂在了墙上,写进了文件中,而没有落实。这一状况应该尽快改变。

【启示与思考】

钢筋是钢筋,竹条是竹条,两者抗拉力和抗压力有天壤之别。竹条柔软易腐烂,钢筋则坚硬耐用,与混凝土结合不仅可以避免风蚀腐烂,而且可以增强混凝土强度。依照常识,混凝土只能与钢筋结合,而不能与可燃易腐的竹条结合。前者是强强结合,后者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竹条混进了混凝土,不久就会腐烂,混凝土会被腐烂的竹条分割成一个个孤立的方块,这哪里能提高工程质量,只会给工程埋下安全隐患!

用竹条替钢筋增强度,其不是增强度,而是毁质量。既然如此,就不能只由施工方自说自话,而要给以科学解释,不让施工方达到逃脱惩罚的目的。如果设计图纸真没有要求加设钢筋,施工方便犯下常识错误,这样的施工者根本就没资格承担道路刷黑工程。如果设计图纸有使用钢筋要求,施工方用竹条替代钢筋,这是偷工减料,贻害无穷。监理人员视而不见,这是渎职行为;若个中存在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则要立案调查,不让损害公共安全者从中捞到好处。

那么,黄冈市黄州城区给道路施工,为何要用竹条替代钢筋?莫非如网友调侃的那样,如今科技发达了,种出来的竹子也是高强度的,可以替代钢筋不成?如果真是这样,竹条上岗了,钢筋下岗了,既可节约建设成本,又可减少环境污染。施工方近于解嘲般的解释称,原设计并无布钢筋的要求,加铺竹条是他们自己所为,是为增强混凝土强度,并且费用都由自己承担。如果是这样,施工方做赔本买卖,就是好心而非歹意,应该得到赞扬才是。

市政工程往往牵动大众的神经,不仅仅是因为它出现了众多的问题,然很多的百姓对于市政工程早已是苦不堪言,另一方面监督的缺失以及信息的不公开,也让很多的政府在遭受百姓质疑的同时百口难辩。其实无论是用竹条增加强度也好,还是需要钢筋增加也好,很多时候解释才是最好的“原材料”。

正如网友调侃一般,科技的发达让现在种出来的竹子都是高强度的“代言人”,不仅可以铺路,还可以架桥甚至是盖高楼大厦。这仅仅是百姓们对于政府不满的一种表现,试问用竹条建设的大楼有谁敢用,至少当下的科技还不能满足这样的需要。

在常人的眼里钢筋混泥土才是最好的建筑材料,它代表的是无坚不摧,然而在杭州竹筋混泥土早已不再是大众眼中的另类,它的好处正在一点点的被大众所发现和接受。

竹筋的抗拉强度在112.89-331.49MPa的平均水平以上。也就是说其抗拉强度将高于222.19MPa。也就是说等于或者高于钢筋的抗拉强度235MPa。如果确实是优质竹材,其抗拉强度将远高于钢筋。当然我们不清楚当地的竹条是否使用的是优质的材料,但是这一点足以证明竹条并非不能替代钢筋。竹材的抗腐蚀性也堪比钢筋,早在吴越王时期,其建造钱塘江所用的椤木,经过千年海水的腐蚀,仍能保持皮烂木不烂,继续充任护佑我乡邦之干城。故而面对钢筋被竹条所取代而带来的危机,我们更需要的是增加信任的“强度”,而不是仅仅依靠钢筋而增加百姓“信任的筹码”。

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密切联系群众,相信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在此。信任是国家发展的根基,如果根基不牢,那么上层建筑再美丽,都会有坍塌的一天。故而我们的政府各级部门,应把公开作为发展的“金钟罩”,让老百姓能够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那么他们带给政府的只会是智慧,决然不会是麻烦。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13/7226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