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外媒评述中国新型城镇化路径

2013年07月16日 10:40

 

城镇化是创造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城镇化顺利推进,必然会伴随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城市集聚效益提高,也会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促进居民收入和消费增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7月6日在北京表示,近年来中国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预计城镇化率2020年将达到60%左右,2030年将进一步达到66%左右。

但必须要看到的是,中国城镇化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大量农业转移人口不能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城镇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城镇建设对土地财政依赖过大;城镇空间分布与资源承载能力不匹配、不同规模和层级城镇发展不够协调等。

海外媒体在关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同时,也就当前中国城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1

英媒:中国城镇化取得很大进展需留心金融风险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24日发表题为《中国:城市的界线》的文章指出,中国领导人已把城镇化放在经济及社会议程的核心位置。政府部门正在制定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意欲在未来10年引导逾1亿农村人口步入城市。

文章说,从矿业企业到房地产开发商,从地方官员到股票经纪人,每个人都对各方一致推动城镇化这一前景感到兴奋。在中国增长放缓之际,他们希望城镇化浪潮能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但城镇化不可能如此简单。城镇化在中国几乎不是什么新生事物。过去30年,全国已有逾4亿人口进城。2011年,中国首次成为城市人口占多数的国家,目前有逾5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文章援引《中国的10亿城市人》一书作者汤姆·米勒的话说,“所有类型的城市都在非常快地建设,因为它们认为城市人口将增长。”

文章称,中国城镇化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分析人士指出,在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迁徙过程中,中国面临偏离轨道的风险。

文章援引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的话说:“此前,人们把城镇化等同于更多房子和更多投资。这种观点把我们带入了面临许多问题的处境。我们积聚了许多金融风险,这种状况不能永远继续下去。”

 

2

德媒:城镇化成功将为中国增长注入动力

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6月28日发表文章说,如果城镇化取得成功,一大部分农村人口将过上更好的生活,中国的经济增长也能获得新动力。

文章说,过去30年里,中国城镇人口增加了4亿。深圳等城市的发展符合“拔地而起”这个词的字面意义:1978年的深圳是个偏僻渔村,只有6.8万居民。今天该市拥有近900万居民,城市规模比纽约还大。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住房建设每年所用水泥和钢材占到了全球水泥和钢材消费总量的40%。

港媒:城镇化和户籍改革需伴以慎重的政策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3日刊文指出,现如今,凡是关于中国的谈论都会迅速转变成讨论城镇化的经济前途。据称,它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引擎,可为大力投资提供依据,并推动转向更可持续的消费型增长模式。

文章认为,如今只有略多于一半的中国人口生活在城市。假如这个比例要在今后20年升至75%,达到富国的水平,他们估计就必须有3亿人从农村移居城市。为了容纳这些人,中国将不得不在今后20年里每年建造一个与上海差不多大的新城市。那就需要大力投资于住房和基础设施,扶持从日用品到房地产价格的方方面面。

针对中国城镇化建设路径,文章提出,城镇化未必涉及大规模迁徙。事实上,它甚至根本不需要多少新的建设。在许多情况下,城镇化只是对已经开发但仍被界定为农村的区域进行重新分类。

3

(图片:今年,银川出台14条“户改新政”,在取消“先有住房再转户口”限制、允许农民“带土地进城”等方面作出很多人性化探索,以吸引城郊农民和外来人员落户银川。)

文章进一步指出,中国的国民储蓄率——即储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很高,但这并不说明中国消费者格外节俭。这是因为中国的相当大一部分国民收入掌握在国家和公司的手里。因此,城镇化和户籍改革只有伴以慎重的政策将更多财富从国家和企业转移到消费者的口袋里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16/7229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