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高考作弊—何时变得理直气壮了

2013年07月17日 15:40

 

【网络传媒案例】

编者按:编者按:2013年6月8日下午5点,高考结束后,湖北钟祥市第三中学艺体高考考点监考老师遭到部分考生和家长围堵,1个多小时后监考老师在警方护送下离开考点。如此围攻监考老师为的是哪般?是监考老师过于严格,还是发现考生和监考老师之间存在某种交易?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经典案例。

【事件介绍】

 

高考刚刚结束,有一条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有网友发微博称,“湖北钟祥高考考生作弊被抓,数百人围攻监考老师”。很快,现场视频也被传到网上。事情因何而起?真相到底如何呢?央视网记者赶赴当地进行了详细调查。

当时现场有大量学生和家长围堵在学校门口,也出动了很多警察维持秩序,场面看起来很混乱。考生围攻老师,对此网友们都表示不可思议。

记者在“湖北高考语文评卷员”的QQ群里,找到了一位老师在现场发出的求救信息,时间是2013年6月8日下午六点多。这位老师写道,“下午考完试后刚下楼,被几百学生围攻”、“我们所有监考老师正在考点办公室躲着,等待救援”、“试卷就在我们脚底下,我们誓死保护试卷”。为了解更多情况,记者找到了几位当时在现场的老师,他们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场景:学生有扔水瓶的,有拿小石子在丢的,声音很大,很吓人。还有学生用砖头砸玻璃。他们围在考点办公室外面,大吵大闹,突然丢了一个像板凳一样的东西,把玻璃砸碎了,老师们在里面感觉恐慌,就往台子上面躲。

原本应该是严肃而有序的高考,怎么会演变成这样一场考生和监考老师之间的冲突呢?在高考期间,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2013年高考中,钟祥市第三中学是艺术和体育类考生的一个专门考点。全校共设27个考场,796名考生。根据湖北省考试院的要求,今年荆门市作为试点,对艺体类考生实行异地监考,也就是从外地调老师来对本地学生实行监考,钟祥市作为荆门市的下属县级市,也执行这一规定。今年在钟祥三中监考的老师共54名,都来自邻近的荆门市区和京山县。这些外地来的监考老师发现,从考试第一天起,这个考点就有些不平静:安检的时候检出来很多作弊设备,手机最多,还有像橡皮擦一样的作弊工具,有的把手机藏在鞋子里面鞋垫下面,有的藏到裤兜里面。“有的女同学藏到内衣里面,有的男同学缝内裤里面。就我监考的几个考场情况,每场都可以搜十几个出来”,每场30名学生就有十几个带作弊设备的。

据监考老师反映,钟祥三中考点在安检过程中,检出了很多手机和其他违规设备。还有一些安检中没有被检查出来的,进入考场之后被发现,也被监考老师没收。说不清这一天这些违规携带的设备到底有多少。就在第一天考试结束后,考生家长殴打监考老师的事件便发生了。

 

监考老师为什么会被打呢?记者来到钟祥市公安局,拿到了当天的询问笔录。原来,2013年6月7日下午,这位监考老师没收了考生带进考场的手机,引起家长不满,于是殴打了监考老师。对于自己的行为,笔录中这位家长这样解释:“因为我希望孩子能考好,这名监考老师的行为影响了我儿子的高考,我很气愤。”

据几位监考老师反映,为了保护自己、避免冲突,他们没收了考生的手机后,一般不会给考生记舞弊或给处分,等考试结束后也会把手机还给他们。然而即使这样,由于监考严格,考生和监考老师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高考第二天,又一起家长殴打威胁监考老师的事件发生了,依然是因为没收了考生带进考场的手机。在公安局的笔录中记者看到,这位家长是这样说的:“我儿子已经进入考场里面,一位监考老师过来对我儿子搜身,将我儿子的手机从内裤里搜出来。我听后很恼火,就让我儿子带我回校园去找监考老师了。”

而这位考生的笔录则记述了他和家长一起计划作弊的过程。警察问:“你为什么要将手机放在内裤里?”考生答:“高考第一天结束后,我跟父亲说了监考很严手机带不进考场去,我与父亲商量后决定将手机放在我内裤里躲过仪器检查后带入考场。”警察问:“你带手机到考场干什么的?”考生答:“是准备作弊的”。

这两起冲突之后,考点气氛更加紧张,一些监考教师提出了加强保卫的要求。2013年6月8日下午是最后一科考试,钟祥三中的每层楼都有两名警察值守。然而考试结束后,老师们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监考老师们走出教室时,一些学生聚集到一起,领头的几个学生开始围攻老师。

监考教师们迅速进了考点办公室。这是一间阶梯形教室,安装有防盗门。每场考试结束之后,监考教师都必须将试卷交回此处清点。然而老师们很快发现,这里也被学生围堵了。监考老师被困在考点办公室一个多小时后,当地警方派出多辆警车,护送监考教师返回了各自县市。

事件发生后,钟祥市纪委已介入,就可能存在的高考舞弊情况展开调查。记者找到了一位把手机带进考场的考生,向他了解相关情况。

考生告诉记者:“我在家里就把手机放在裆部了。”记者问家长看到了吗?考生说是家长“帮着我放的”,而手机是考生父母帮他买的。

据了解,2011年,钟祥市的艺体考点就曾发现雷同试卷,被湖北省考试院给予黄牌警告。之后钟祥市针对高考考风考纪开始整改。2012年钟祥市高考考场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和巡查系统,每个考场派三名监考员。但是在2012高考阅卷中,钟祥市艺体考点依然出现疑似雷同试卷99人次,被湖北省考试院口头通报批评。今年钟祥市各考点启用了全新的金属探测器、手机信号屏蔽仪等设备,防止考生作弊。可是从目前记者的调查来看,还是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和家长抱着侥幸心理,为了作弊不惜铤而走险。

而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钟祥三中还存在着考务人员帮助考生贿赂监考老师的情况。在2013年6月7日被打老师的笔录中,记者看到了这样的细节:这位老师在考试结束后回到考点办公室,“考点的一位女复核员过来说,不好意思,搞忘记了,应该事先就给你的。说完就将写着该考生考号的两卷钱往我手上塞。反复几回后,当时因为办公室老师很多,大庭广众之下我也顾及她的面子就没有再推了,准备事后再找领导反映这个事情”。而记者采访到的一位监考老师也讲述了类似的事情。

2013年6月13日上午,湖北省钟祥市召开政府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钟祥三中艺体高考考点围堵监考老师事件”的有关情况。钟祥市公安局已经依法对两名殴打威胁监考老师的考生家长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考场工作人员为考生家长递钱贿赂监考老师的行为已构成违纪,给予其降低岗位等级处分。

其实,发生在钟祥三中的“围攻事件”并不是个例。比如,在2009年的高考中,吉林省农安县就有学生和家长围攻殴打外地监考老师。在吉林省九台市,甚至连公安局的信号屏蔽车也遭到了家长围攻。这样的情景为什么会一再上演?监考老师正常履行职责,做的是本来就应该做的事,却引起考生和家长如此过激的反应。值得注意的是,钟祥艺体考点以前舞弊行为就很普遍,这次严格监考无疑是打破了一些人的如意算盘,所以引起了部分考生和家长的抵触,也就不足为怪了。考试考的不仅是学识,还有诚信。而在这个无形的考试中,很多考生和家长还没进考场,就已经不合格了。执行考场纪律,就得严格严格再严格,以正压邪,让遵纪守法形成风气,才有可能让舞弊行为绝迹。严查是对规则的尊重,更是对所有考生的公平。

“不让作弊就没法公平”是什么逻辑?

钟祥视考试经济为主要竞争力,并由此催生产业链条。这与当地为维护“教育品牌”形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报道看,钟祥部分高考学生家长,喊出“不让作弊就没法公平”,这种是非观和价值观完全颠倒的口号,居然能够轻易地“吼”出来,并成为封堵和追打监考老师的理由。而且,在管理严格的“高考”中,异地来监考的老师还没到现场,就收到诸多“网开一面”的请托和“定当重谢”的短信,保密在这里就是一片浮云。这背后,究竟是谁让作弊者们轻易得到各种信息,并“知己知彼”?

应该说,这些“乱象”,都与当地为维护教育品牌形象,保护“教育招牌”“教育品牌”“教育名牌”,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更为严重的是,当地居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作弊“代理”公司,形成进考场窃卷、答题、无线电传输以及介绍客户和收费等“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这种不问“是非”,只问“利益”的生意的存在和盛行,暴露的一是价值观的问题,二是违法成本与获利不成比例的问题。在人们不将作弊视为羞耻,反将其作为一种谋利工具,而且因此受处罚的人数和力度都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做出了自然的向下选择。

而且,抓到作弊的人,没收了手机还让其再继续考,在考场打人不过“拘留三五天”,而被省考试院亮黄牌的糟糕考场秩序,居然没有人因此受到处理。这对作弊的人们,无疑是一种逆向的鼓励。

这些不可思议,连成这样一条逻辑线——在一个视考试经济为主要竞争力的城市,很多行为扭曲到不择手段的地步,并由此催生产业链条,以至造成“作弊正常,不作弊就吃亏”的公众心理逆差。这种种乱象,也就一点都不奇怪。

教育名城”成“作弊名城”,里面有啥罪恶

学生和家长围攻监考老师,湖北钟祥三中考点,在高考结束当天“一举成名”。

不知道这个教育名城的称谓是怎么来的?是不是因为作弊得逞,升学率高得来的?不过,今天,作弊败露,应该叫“作弊名城”了。

为什么这里会成为作弊名城?报道中告诉了我们原因,作弊已形成市场链条,学校老师乃至有关部门人员涉嫌参与其中。原来在这里,作弊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在经济利益面前,谁都投降了,校长投降,老师投降,学生投降,家长投降,相关监管部门也投降,什么叫整体沦陷,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诠释。当一个地方不正常的成为正常的时候,监考严格被殴打这种怪相也就成为必然了。

6月7日下午,在抓作弊分子时,围观群众指责:“不要到这里来没事找事,没事就滚开!”工程师高峰背着监测设备在路上走,有群众指着他说:“滚出去!吃饱了撑的!”李金祥说,当地相关部门配合工作的力度也不够。由此可见,当地邪气已经深入骨髓了,正气正义成了吃饱了撑的,正气正义的行为在这里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是怎样的一种怪相?

面对如此怪相,其实不是当地政府部门不监督,不维护社会正义,而是出色的升学率能给当地带来名誉,给教育部门带来政绩。于是,相关部门沉默了,默许了,这是根本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不仅滋生了高考作弊猖狂怪相,还滋生了其他怪相,比如污染经济怪相,比如开发商特享受超国民待遇怪相,等等。总之,是一种狭隘的政绩观,虚荣的形象观打造了这种邪气猖狂,胜过正气的怪相。

当然,高考在这里之所以成为作弊经济,也和高考自身的机械单调只看分数不看实际能力有很大关系,假如我们的高考看的是真本事,那些作弊打造加本事的人必然如跳梁小丑,贻笑大方了。这也和我们的大学教育缺少针对性有关系,作弊上来的考生照样可顺利接受大学教育,并顺利毕业,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教育名城”成“作弊名城”,不是学生与家长的罪恶,是地方诸多部门的罪恶,是高考以及大学教育的罪恶,或者说诸多罪恶在这里凝聚升华,于是成了罪恶爆发而已。因此,当我们在反思这起案件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反思的是案件背后的诸多罪恶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这个案件中中发现问题的根源,并推动我们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启示与思考】

发生在湖北钟祥的“家长围攻高考监考人员”事件,震惊了舆论。该事件背后也折射出了许多问题:

首先,长短不分,道德沦丧。作弊者和想作弊者如此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岂非荒唐。高考是严肃的事情,也是国家千百年来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如果考试的监考人员轻易向舞弊者屈服,一则对遵守规则的绝大多数考生是一种不公平,是一种伤害。再则,也是对国家高考制度的一种亵渎和对职业道德的不作为。家长和考生的愤怒过激行径,也折射出了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下人们急功近利,个人私利至上,金钱至上的一种不正常心态。是长短不分,社会道德沦丧的表现。

其二,缺乏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如今社会上假药、假货泛滥成灾,不仅仅是人们利益至上的心态作怪,更深层次地反映出了我们中国人缺乏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人们愿意享受规则带来的利益,却不愿意承担规则规定的义务。这是一种无赖精神。这些考生愿意参加高考,来改变本身的命运,但又不愿意遵守游戏规则,希望靠作弊考高分,获得意外的成功。

其三,缺乏自我担当与责任意识。遇事成功是本身的功劳,失败了就怨天尤人,缺少担当,缺乏责任意识,也是当前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高考成功的前提在于本身付出的努力,还有天资禀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综合作用。如果寄希望于投机取巧,购买答案,雇佣枪手,这无疑是一种典型的赌徒心理。没有得逞便群情激愤,聚众闹事,真是荒唐至极。

另外,透过此次事件,我们看到了其背后的利益链。虽说现在的高考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高考成绩的好坏影响到的,不仅是学生的前途命运,高考成绩也是学校、教师身上一道难以摆脱的箍。高考成绩还是政府对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家长对学校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硬指标。总之,高考成绩意味着考生的前途命运,意味着学校的成绩,意味着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政绩。于是,某些人在种种利益面前,法律规定、诚信道德统统不放在眼里,大家心照不宣,各打各的如意算盘。

笔者以为,对于舞弊事件,除了严查相关人员的责任,更要逐步淡化高考情结,改革教育政绩评价体系,改变学校、教育部门与地方政府的教育观、政绩观。只有这样,这种集体舞弊事件,才有可能减少。

真心希望家长、孩子、老师和社会都要理性地看待高考,不要妖魔化高考,给孩子一个选择的余地,给社会一个多元化发展模式,给民族前进的动力。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17/7232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