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伯南克国会作证发出鸽派信号 市场依赖QE不利于美经济前景
2013年07月19日 14:24
7月17日和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先后在美国会两院就半年度货币政策作证,对退出量化宽松(QE)和加息的时间点作出了说明。美联储将视美国经济表现,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决定退出QE和加息的时间点。分析认为,近几年来,市场过于依赖美联储的超宽松措施,一旦“曲终人散”,美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依然很大。
伯南克释放“鸽派”信号
在回答参议员提出的美联储是否会在9月份削减资产购买规模的问题时,伯南克说,现在作出判断还太早,美联储正在评估数据。如果未来经济数据基本符合预期,美联储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削减量化宽松规模,并于明年年中彻底结束资产购买操作。但他同时强调,美联储政策将基于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发展,绝不是预先设定。
他进一步解释说,如果经济情况好于预期,通胀水平逐步朝2%的目标靠拢,削减资产购买的决定可能来得更快;如果就业市场前景不如预期,通胀水平未逐步接近2%的目标,或者近来已经有些收紧的金融环境不足以使美联储实现政策目标,资产购买计划将继续保持更长时间。他没有排除美联储必要时增加资产购买规模的可能性。
(图片:伯南克在国会作证。)
伯南克同时着力解释了资产购买和利率这两大政策工具的区别,并指出在资产购买停止和经济复苏加强后,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相当一段时间,失业率降至6.5%不应被视为加息的“触发”指标,美联储将综合考虑多项因素来决定加息时机。
从5月份伯南克释放美联储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开始削减量化宽松规模的信号以来,金融市场出现了较大波动。伯南克此番在国会作证所释放的“鸽派”信号进一步缓解了市场的不安情绪,17日和18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连续小幅上涨。
经济表现是关键
伯南克在国会作证时,特别强调经济数据对美联储资产购买计划的决定作用。近一两个月来,美国经济呈持续复苏态势,从而引发了美联储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但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美国经济增势还没有强劲到可以不依靠美联储宽松政策的地步。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7月17日发布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说,今年6月至7月间,美国经济继续以“缓慢到温和”的步调复苏,楼市、制造业和个人消费均保持增长势头。
美国劳工部7月5日公布的报告显示,6月份美国非农部门新增就业岗位19.5万个,超出市场预期;当月非农部门失业率仍维持在7.6%,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图片:美国6月份失业率为7.6%。)
“尽管美国就业前景显著改善,就业质量却存在不少问题,这也是美联储制定政策时所要考虑的,”美国FTN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洛表示。他指出,6月份美国服务业的很多就业岗位从全职转向了兼职,制造业还削减了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财政紧缩仍是制约美国经济增长的一个负面因素。美联储前资深经济学家约瑟夫·加尼翁认为,预计财政紧缩可能拖累明年美国经济增长率0.5个百分点,低于今年的拖累近2个百分点。
继续稀释债务
对美国政府财政而言,持续的超宽松环境显然有利于稀释美国债务。加尼翁7月15日表示,美联储QE政策有助于增加美国政府税源和减少债务压力,从而帮助美国政府改善财政状况。
这位前美联储资深经济学家当天在该智库网站发表文章说在美联储最终退出QE政策和启动加息的数年间,美联储还能通过资产购买计划得到巨额收益,美国财政部还能用较低收益率发行长期国债。
加尼翁认为,受美联储资产购买计划影响,美国经济复苏能够提速,从而能帮助美国政府增加税源;此外,资产购买计划还能推升通胀率,从而使得美国国债缩水,并帮助美国政府稀释债务。
自从伯南克在5月份暗示将退出QE政策以来,美国国债的收益率明显上升,但是依旧大幅低于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使得美国政府仍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发债,维持寅吃卯粮的财政政策。受购入巨额资产的利息收入推动,2012年美联储向美国财政部上缴889亿美元利润,创历史最高纪录,远高于金融危机爆发之前2006年的291亿美元利润。
经济前景仍不明朗
尽管自6月19日美联储议息会议以来,市场逐步消化了美联储退出QE的负面消息,但正如花旗集团前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普林策那句名言,当市场流动性的音乐停止时,事情将变得复杂。
目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经超过3.4万亿美元,包括逾1.9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逾1.1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些举措在美国国内外引发较多质疑和批评。
(图片:美国经济前景难言明朗。)
自金融危机以来,伯南克执掌的美联储采取了多种超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在2008年12月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零至0.25%的历史低位,此前通过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入大量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从去年12月开始执行“扩大版”QE3,每月资产购买计划总额达到850亿美元。
在美国股指屡创新高和美国并未出现强劲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流动性宽松的预期成为维持股市上扬的关键力量,市场已经患上了“伯南克依赖症”。《华尔街日报》6月19日就曾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伯南克的言行主宰了股市的涨跌,当前的经济是“伯南克经济”。
货币政策不是万能药。如果市场摆脱不了“伯南克依赖症”,实体经济无法取得实质进展,未来美国经济前景依然难以明朗。(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19/7235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