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纪委“清卡”难道真的无卡可退?

2013年07月21日 21:12

 

【反腐倡廉案例】

编者按:5月27日,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召开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会议,要求纪检监察系统的在职干部职工6月20日之前,自行清退所收受的各种名目的会员卡,做到“零持有、零报告”。宣讲家网此前也报道过该事件。而今自行清退会员卡最后期限已到,但许多单位表示无人退卡,因为“无卡可退”。 是真的无卡可退,还是一些干部在玩“躲猫猫”呢?是中纪委高估了会员卡腐败的情况,还是一些地方低估了中央清卡的力度呢? “无卡可退”只是反腐大动静的先兆,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片刻宁静。面对“无卡”,下一步行动值得期待。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经典案例。

【事件介绍】

 

纪检系统“清卡”大限已至 多地表示无卡可退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6月20日是中纪委要求纪检系统在职干部职工自行清退会员卡的最后期限。但近日,许多单位表示无人退卡,因为“无卡可退”。南宁、石家庄、太原多个地方纪委部门也陆续表示,清退会员卡已经结束,统计结果显示没有违规。有观点认为,根据中纪委给出的时间安排,6月20日是那些持卡的纪检监察干部的最后“救赎”期。在此之前清退的既往不咎;此后清退或被查出有持卡的,则会从重处罚。曾参与王岐山主持的反腐专家座谈会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这种解读,不无道理。

5月27日,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召开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会议,要求纪检监察系统的在职干部职工6月20日之前自行清退所收受的各种名目的会员卡,做到“零持有、零报告”。在退卡行动持续一段时间后,中央纪委又向有关部门和地方下发了《无卡承诺书》,要求无卡可退的纪检监察干部全部填写。作为“零持有”报告的升级版,《无卡承诺书》更具有威慑力。

但是,有媒体分析认为,部分“无卡可退”或许只是因为会员卡的实名制当中,有多种变相操作,可以逃避追查。

首先会员卡可以通过转卖公司的方式,逃避个人实名制。例如,最初用公司名义买的某张卡,很多公司都只是登记一下,后来就注销了,公司基本上是空的,然后就把公司卖给后来的实际用卡人,做一下公证。如果觉得不方便,登记的时候可以直接把名字改成徐总或者是徐星星之类,或者少写一个字也可以,就会怎么查也查不到。

而登记名下为公司的会员卡,还有另外一个变种,就是公司卡1+1。也就是一个实名卡,搭配一个不记名的卡。而这种卡要比单纯的个人实名卡贵出一倍以上。北京一家高尔夫俱乐部负责销售的工作人员说,搭配的不记名会员卡,随便给谁用都可以。

此外,高档消费场所的私密性也让实名制的追查颇有难度。深圳一家高尔夫俱乐部的工作人员说,除非征得会员本人同意,否则,不会向任何人透露会员的个人信息。

此前有媒体报道,中纪委退卡的大限将至,导致出售高尔夫会籍的官员增多,会员卡开始贬值。不过北京的一家公司的中介人员却表示,会员卡并没有降价。“怎么查都一样,官员都能打球。不在北京打,就飞去海南打,飞去日本打”,该中介说。

 

“无卡可退”是不是某些部门的借口

如果猫扮成老鼠,和猫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结果会怎么样?自己人查自家人结果会怎么样?纪检系统自身查自身是否有违规持有各类会员卡,很多地方报出“无卡可退”的结果就是演绎的现实版的“猫和猫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或许不是“无卡可退”而是贼喊做贼,怎么有贼?

一张小小的会员卡记载的是一些官员的腐败及奢靡的生活。有人愿意主动承认自己的过错和不对呢?自己检举自己的错误,在现实生活中是少之又少傻瓜级别的幼稚行为,有贪腐的官员愿意这样吗?有既得利益的官员愿意这样吗?同时这种变相的操作让会员卡的持有人变得具有隐蔽性。变得很难查到实处,这样谁愿意主动交出自己的卡:既让自己的利益受损,又留下把柄?

“无卡可退”折射的是反贪腐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苍蝇”和“老虎”不会是摆在秃子头上的虱子,他们回隐藏自己的行踪,他们会掩饰自己的罪行,同时他们也有自己保护自己的伎俩。“无卡可退”实际一些持卡的官员通过某种运作变相地保护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转移了自己的既得利益。

“无卡可退”是真的无卡可退,还是中央的这项工作是空穴来风?或许两者都不是,中央既然将此项工作拿上的工作议程,就说明官员违规持卡的现象是存在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现象还应该比较严重,但是为什么却“无卡可退”。让中央的此项工作“被太极”了呢?或许变相操作是“被太极”最大的推拿手。因此查违规持卡工作应该根据工作实际调整思路,这样“苍蝇”和“老虎”才能原形毕露。

无卡可退,能否昭示天下无“贼”

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这次在纪检监察系统进行的会员卡清退行动,本意是打破滋生腐败的温床,彰显出我们党和国家对腐败“零容忍”的强硬态度。然而,活动伊始便有不同声音参杂在里面:清退会员卡不过是一场做给群众看的秀。

如今自行退卡已经结束,许多单位表示无人退卡,无卡可退。结果公布后,社会的反响不是赞扬四起而是嘘声一片。无卡可退就意味着真的“无卡”了吗?可以说小小的会员卡记载的腐败及奢靡,又有谁愿意主动承认自己的过错和不对呢?答案可想而知。

再有“卡文化”也深奥的很,据透露,很多官员不想以个人名义拥有会员卡,所以一些送卡的人以公司的名义购卡后再转送前者,这样的“会员卡主人”很难查实。进而导致部分单位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无卡也便“无人退卡”。

“无卡可退”再次为反贪腐工作敲响警钟。“苍蝇”和“老虎”不会自己主动跳出来,他们会粉饰自己的丑态,他们也有自己保护自己的伎俩。作为纪检部门尚且存在无人退卡的情况,可想而知,以后在大范围的进行反腐工作将会面临怎样的困难。

清卡行动要想达到除歪风、树正气的目的,不仅要求自行清退,还需相关部门明察暗访,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更不应仅仅依靠“无卡可退”,便证明没有违规,天下无“贼”。中央开展此次活动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因此,“无卡可退”的想象而应引起警觉。

无卡可退”,为何无人喝彩?

南宁、石家庄、太原多个地方纪委部门陆续表示,清退会员卡已经结束,统计结果显示没有违规。在6月20日退卡大限到期之后,多地“无卡可退”的现象也就浮出水面。如此一清二白,想下应该高兴才是,然而事实上,却好像是“无人喝彩”。

是不是真的无卡可退,对于体制外的围观者来说,也只能是见仁见智。然而我们用倒推逻辑来想下,如果不是知道会员卡现象已经很严重了,为何中纪委要出此通知?捕风捉影肯定不是中纪委的风格,而高层出台各种法令,也必定是建立在有理可据的基础上的。如此说来,可真有言之凿凿、听之藐藐的意味。

 

从人性角度出发,换成谁恐怕也不会轻松自如的拿出会员卡。虽然说是在6月20日之前清退便既往不咎,然而人都有瞻前顾后的时候。主动交卡虽说不追究,但至少有劣迹之嫌。有卡的官员,胆小的赶紧地下出货、转让,胆大的按卡不动,等风头一过,再拿出来享受,又何乐而不为?有侥幸的人是绝对存在的,但整个地区出现无卡可退,恐怕就成了笑不起的黑色幽默了。

会员卡的魅力巨大,其背后除了物质享受之外,更多的是一个圈子的荣辱与共。就拿小小的高尔夫球来说,为何让那么多有权有钱之人趋之若鹜?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小小卡片,承载着人生几多沉浮,对于局外人来说,也只能用不得而知来释怀。但退卡的大限来临之间,北京一家公司的中介人员却道出狡兔三窟之妙:“怎么查都一样,官员都能打球。不在北京打,就飞去海南打,飞去日本打”。

任何形式的吃拿卡要,对于官员来说,都是腐败。而反腐也已经上升到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性质上来。对于纪检部门的清退会员卡的通知,更像是让“打铁人”身子骨板硬起来。既然无卡可退,那咱们姑且听之信之。只希望手中无卡的纪检部门,可以轻装上阵,以强健的体魄去打更多的老虎和苍蝇。

【启示与思考】

纪检监察系统开展的清退会员卡行动,是一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具体实践。治本必先治标,清卡行动虽然是治标,但是实质上是在思想上给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敲警钟、打预防针,让大家“照镜子、正衣冠”,积极自查自纠、自揭短处,找出纪检监察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大家一个改正不足,修正错误的机会。同时,也为下一步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同志“洗洗澡、治治病”创造条件,切实做到打铁自身硬,正人先正己,从而起到惩治腐败、转变作风“治本”的效果。

然而,很多地方却出现了“无卡可退”的局面,是真的无卡可退,还是一些干部在玩“躲猫猫”呢?是中纪委高估了会员卡腐败的情况,还是一些地方低估了中央清卡的力度呢?现在,自行退卡已经结束,许多地方表示无卡可退。那么接下来是上演“打卡”的反腐好戏,还是通过调研证实无卡可退的真实性呢?

清卡行动要达到预防腐败、转变作风的目的,不仅要地方干部自行清卡,还要监督部门明察暗访,鼓励社会监督举报,动员各方力量“查卡”、“打卡”。“无卡可退”可能是“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干部作风转变彻底,确实没有会员卡。另一种可能就是“藏卡”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干部仍存在侥幸心理。

当前,“无卡可退”的现象引起了很多群众的质疑。质疑是一个好事情,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群众十分关心党的作风建设,对我们党近期反对腐败、整治作风的一系列行动表示关切。另一方面,群众的质疑也为我们党继续做好作风建设施加了压力,有压力才能有动力,督促我们党以更大的决心、更硬的手腕打击“会员卡腐败”。

“无卡可退”只是反腐大动静的先兆,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片刻宁静。面对“无卡”,下一步行动值得期待。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21/7236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