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风险并存 顺势而为助推中国经济

2013年07月22日 08:48

 

【人民币升值系列解读之三】

自2005年7月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的八年间,人民币汇率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实现了“量增质变”,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人民币对外币互换、离岸市场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全球化深入,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演化,人民币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顺势而为,推动人民币走向世界,有利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也可以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

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自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闸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香港、新加坡、伦敦等离岸人民币中心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人民币对澳大利亚元、日元直接交易相继启动。中国和包括英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崛起与国际货币体系需求有机结合的产物。一国经济规模越大,其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可能性也越大。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贸易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如此大的经济体量,人民币不可能永远低调。

世界经济在调整中艰难复苏,中国的增长引擎地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催化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曾表示,在完成改革的前提下,人民币没有理由不成为储备货币,并将获得与中国经济规模相称的地位。

为何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渐高?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为对外贸易和投资活动提供便利。当对外贸易和投资以美元结算时,中国企业经营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大。若以人民币结算,汇率风险大大降低。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不仅会给中国带来铸币税收益,还可以巩固中国在全球金融活动中的发言权,增强中国对地区和国际货币事务的影响力。

从全球来看,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诸多制度性缺陷,人民币国际化将促成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减小各国对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过度依赖,有利于国际金融体系稳定和全球经济发展。

1

(图片说明:今年6月,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走过整整一年。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与日元每日交易额上海市场为500亿—1000亿日元,东京市场为150亿日元,两个市场合计交易额是一年前的两倍。)

风险与机遇共存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华裔经济学家姚树洁说,过去八年,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累计上涨了35%。人民币汇率强势的背后是中国经济迅速增长、拥有雄厚外汇储备以及有能力创造巨额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既是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表现,又为进一步国际化提供了条件。

 

不过,他也认为,按人均收入计算,中国还是中等收入国家,人民币国际化速度过快,升值势头过猛,可能会给国内实体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风险。

就这个问题,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郭生祥警告说,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可能造成产业阵痛,若此时控制不好人民币汇率,将导致出口优势过快消失,十分不利于改革深化。

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黄育川指出,人民币汇率改革重点之一是增强汇率政策的灵活性。他认为,鉴于当前中国经济减速,贸易顺差下降,允许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非常重要,这将使投机者难于押注人民币汇率走向。

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将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上述几项改革是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央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去年发布的报告认为,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账户开放是循序渐进、协调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2

(图片说明:7月10日,一艘大型远洋运输轮在江苏连云港港口新东方集装箱码头装载出口货物。当日,海关总署发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9976.9亿美元,增长8.6%。)

促资本流动

就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应当逐步放松资本管控,实施扩大货币互换的范围和规模,丰富人民币离岸业务,加紧构建和完善人民币出海与回流路径。

据悉,中国先后与约20个经济体达成货币互换协议,这些经济体对华双边贸易额约占中国外贸总额的30%。郭生祥认为,中外本币互换有助于最终形成境外人民币互换货币资金池,有效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

郭生祥说,中国大量外汇储备需要等额人民币与之对应。若把人民币互换出去,再配合一定的融资功能,使之出得去、流得动、回得来,可缓解国内货币过剩问题。

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首席亚洲经济学家休·麦凯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将带来更多资本流动,更多人民币将作为结算货币存储在中国境外,这将推动交易成本下降,便利全球贸易。

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首席执行官方方认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要不断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以便使人民币成为第三方愿意使用的清算货币和投资货币,为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打好基础;二要实施机构创新,包括中国金融机构在海外分支的创新,设立并壮大专业机构,促进产品创新。

 

人民币国际化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在不少分析人士看来,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经济内外环境息息相关,若处理得当将有助于国内经济改革深化,促进结构调整、转型与升级。

黄育川表示,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业竞争力相对下降,一些产业甚至转移海外,这对中国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中国需要产业升级,向高端价值链转移。

黄育川还说,从中长期来看,中国依然面临资本流入压力,给中国央行造成冲销压力,推高国内通胀。这种情况下,应当藏汇于民,鼓励中国企业和民众海外投资。这将有利于为改革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迈凯指出,人民币走出去和金融领域改革应当与其实体经济改革步调一致。长远来看,实体经济调整到位、保持财政健康,将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日本大和总研常务理事金森俊树认为,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市场化,需根据中国经济状况及美联储货币宽松政策退出动向,考虑扩大汇率浮动幅度等新举措。

虽然人民币国际化尚处于“孩提时代”,向“成人阶段”转变将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但中国经济增长和国际货币体系变迁成就了人民币国际化之势,辅以成熟的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人民币国际化必然水到渠成。(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22/7236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