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政治

张智新:“中国梦”的时代背景、内涵与要求

2013年07月23日 16:20

 

张智新专家照片-小

张智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政府与政治、国际政治学,曾为香港《文汇报》评论专栏作者、《上海商报》、《新京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媒体评论作者。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非常荣幸今天有这个机会到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来向各位领导汇报分享一下我对“中国梦”的几点理解。我的汇报,第一点,提一提“中国梦”的历史和时代背景。第二,简要提一提“中国梦”的内涵和要求,当然也结合我们今天的主题“政治体制改革”,从政治体制这个维度重点谈一谈“中国梦”。第三,稍微提一提政法口的基层干部如何对待“中国梦”。

一、“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会在十八大之后提出“中国梦”?并且把它作为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第一个重大的政治表态,并且把它上升到国家政治战略的高度?我觉得它是因为我们时代背景的变化。

(一)当前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

今天这个时代背景的变化,我认为有几大特征,一个是全球化,信息化、城镇化,再加上在欧美主导之下的所谓第四波的国际民主化浪潮。这个时代背景变化对我们提出了很多的挑战和需求。当然这个挑战,时间关系就不多讲了。

(二)当前中国面临的矛盾和危机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建国60多年的发展,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个成就是主流,我们必须充分肯定。但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也的确蓄积了一些矛盾,也面临不小的危机。

比如说在政治领域,我觉得政府的公信力有危机。刚才许老师也讲到了我们政府的公信力问题。

第二,我们经济转型,尤其是GDP增速,从过去长期两位数高速增长,我们现在进入到一个8%或者比8%更低的一个增速上,我们可能面临一些压力。

第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危机。

政治体制改革如果太慢,或者阻力太大都会导致我们内部的一些风险,比如说执政党内部整合的风险、公共参与失序的风险、改革策略失当的风险,那么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三)“四信”问题突出

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的变化之下,我们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直面我们今天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果用过去经常总结的话就是四信问题,所谓信仰、信心、信任、信念。

信仰领域,主要是有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包括一部分社会群众,对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理想现在出现了松动。另外一个角度,在精神信仰层面,我们社会上也有很多公众,甚至一部分领导干部在精神道德领域也越来越虚空了。信心,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包括人民群众,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对我们未来中华民族未来的前景信心不足。信任,既包括刚才许老师提到的对政策、对公职人员、对领导干部的信任,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足。信念,一部分党内的少数腐败分子或者是领导干部,他们信念动摇,尤其是没有道德底线。这些也是问题。

信仰、信心、信念、信任,这四信问题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所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才在十八大之后提出“中国梦”。

(四)党中央提出“中国梦”的目的和出发点

我认为党中央提出“中国梦”的主要目的,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第一,要用“中国梦”来化解我们面临的危机,应对挑战。

第二,要用“中国梦”来凝聚党心,激发民意。

第三,要用“中国梦”来回应国际社会对我们新的期待。我们说自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说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可是国际社会它认为我们已经是老二了,很多发达国家说你已经是发达国家了,不是发展中国家,所以他们期待我们在国际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我认为“中国梦”也是对这样一个期待的回应。

第四,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倡导“中国梦”还有一个深层的政治涵义,希望用“中国梦”来引领祖国的统一大业,来团结凝聚包括大陆民众、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在内的全球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精气神,促进我们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我认为这是我们“中国梦”的一个背景和目的出发点。

 

二、“中国梦”的内涵和要求

它的内涵和要求,我着重从三个维度来提。我认为我们的“中国梦”,第一它是民族复兴梦;第二,它是社会主义梦;第三,它是民主法治梦。

(一)“中国梦”是民族复兴梦

为什么说“中国梦”是民族复兴梦?因为十八大最大的理论贡献,就是提出我们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调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落脚点,我认为就是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它的具体形式就是“中国梦”。它的重要特色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

“中国梦”首先强调我们全民族的民族复兴。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经过数千年文明积淀,也形成了优良的民族文化性格。这些民族文化性格,打个简单比方,我们捎带粗略地提一提,比如说我们的淡定、自信、平和、宽容,我们这些民族性格,曾经让世界其他很多民族非常地佩服和羡慕,也是很多其他民族和文化向我们学习的优点的地方。

但是从晚清到近现代,我们民族的自信心没了,很多人丢掉了我们几千年文明积淀形成的民族文化性格中优点的地方。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丢掉了淡定,丢掉了自信,丢掉了平和,丢掉了宽容。

那么我觉得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之所以倡导“中国梦”,就是希望用“中国梦”来激发我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让大家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

从文明、文化的角度,或者从民族复兴的角度弘扬倡导“中国梦”,我认为必须做到:

第一,要反对食古不化。我们也有少量的国学家或者是少数的一些儒学宣扬者,他们认为今天的中国要走儒家之路,儒家复兴才能拯救中国。我觉得这是食古不化,我们要倡导推陈出新。

第二,从民族复兴的角度,从文明文化的角度倡导“中国梦”,还要反对厚今薄古,要提倡古为今用。今天的东西不一定都比古代的先进,古代的东西不一定都过时了,都落后了。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精髓值得我们提倡。

第三,反对崇洋媚外,提倡洋为中用。我认为从这个角度去落实“中国梦”,实践“中国梦”,追逐“中国梦”,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们要在强化优化外语教育的同时,更加强化优化中文教育。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同行有没有感觉,我在教学过程中深刻地感觉到,我们很多年轻一代的学生,英语说得很流,但是中文一塌糊涂。写起论文,写起什么东西来,对我们母语掌握的水平,感觉有点一代不如一代,非常忧虑。所以我们在今天倡导“中国梦”,怎么去落实?我觉得有一点,就是强化“中国梦”。

第二,在推广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更需要提倡践行我们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我们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实际上几千年来曾经让很多民族非常地佩服和向往。我们的人生哲学其实跟西方主流人生哲学还是有点区别的,我们强调简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强调节俭,强调物质的享受跟精神的追求要统一等等。这些是我们古代中国人人生哲学的主流,在今天我们更要倡导。

第三,我们在传播西方价值理念,比如说今天现代西方的价值理念里面的人权、自由、民主、法治、科学,这些我们都要倡导,但是更需要弘扬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比如说天人合一,比如说家国情怀,比如说强调等级有序,强调节制有礼等等。这是第一个维度。

(二)“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梦

第二个维度,我认为“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梦。

今天的“中国梦”要靠什么来实现?要举社会主义旗帜。而且这个社会主义旗帜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我认为它的特,既体现在它不同于前苏联和朝鲜的传统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前几年有学者倡导的欧洲的民主社会主义。

那么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跟前苏联的传统社会主义有什么不同?

我认为在政治方面我们有很多的不同。比如说在指导思想上,前苏联和朝鲜的传统社会主义,他们主张以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那种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教条为指导,而我们今天强调的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尤其是特别倡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第二,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前苏联的传统社会主义是国家完全控制社会,社会没有什么自律度和自由度。而我们是国家适度地控制社会。

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是高度中央集权,我们是在统一领导下的适度的分权。

在政党制度上,前苏联的传统社会主义是一党制,而我们是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在政府和民众的关系上,前苏联之所以失败,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长期实行高压统治。但是我们今天是充分发扬发展人民民主。

当然我们在经济制度方面跟前苏联也不同,比如说我们没有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我们是多种所有制并存,我们没有搞计划经济,我们搞市场经济。

同时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跟西方、跟北欧那种福利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也不一样。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各位去过的都知道,很多人感慨,说社会主义在哪里?社会主义在这里。但是我们认为那个社会主义不叫社会主义。它打着民主社会主义的旗号,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哪些不同呢?第一,它没有共产主义的终极理想,我们有。第二,在民主制度上它搞的是资本主义的民主宪政,倡导所谓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国际民主。而我们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在权力结构上,他们是三权分立的,我们是一权合一的。在议会制度上,他们是代议制,我们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政党制度上,我们中国走的是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这些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他们走的是多党轮流执政的道路。在选举制度上,他们是普选、直选。我们是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在基本经济制度上,他们是私有制为主导,我们是公有制占主体主导地位。同时在经济政策目标上,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倡导福利国家。但是我们中国现在还不能走福利国家的道路,福利国家应该说是个陷阱,我们只能倡导共同富裕。

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梦”的基本保障和道路选择。那么我们走这个路才能实现“中国梦”。从社会主义维度弘扬和倡导“中国梦”,尤其今天我们社会思潮越来越多元,我认为必须反对几点,我认为第一,要反对右倾西化。有些学者巴不得我们一天就赶快美国化、欧洲化。这是绝对不行的,非常危险的。第二,我们也要反对左倾僵化。最近习总书记之所以提出两个30年不能否定,就是因为我们在思想领域也有一部分人以前30年来否定我们的后30年,甚至有个别极左的学者、极左的一些群众他们甚至认为文化大革命好,替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招魂。这个左倾僵化我们要不得的。当然我们还有一点,我们“中国梦”的实现还是要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尽管说要重视传统文化,要重视儒学的复兴,但是儒学不能成为我们的政治发展道路,这一点我在所有场合都强调过。有些国学学者认为说我们要按照儒家来设计我们中国的政体,这一点历史已经证明走不通了。

(三)“中国梦”是民主法治梦

第三,“中国梦”是民主法治梦。我们的民主法治梦,我认为要追求政治文明,尤其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很多同学,你们是学法律的,那么我觉得我们今天更要进一步去弘扬法治精神,坚持法治理念。我们这个“法治”,尤其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理念的提出,曾经让很多法学学者欢欣鼓舞。用我们宪法学者的话说,这是我们法学家几代人奋斗最终才得来的一个结果,我们才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所以以往的“法治”跟我们讲的“社会主义法治”有很多不同,在座有很多是专家,我这儿是班门弄斧。

以往“法治”的主体是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用法律做工具来统治被统治者,而我们今天倡导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府和公民都是主体,把法律作为一种信仰来治理我们的国家,同时也治理我们的政府,当然也治理我们的公民。后一个“法治”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前一个“法治”,在封建社会强调“刑不上大夫”。后一个“法治”强调的重点是既依法治民,更要依法治官,而前一个“法治”,说白了就是依法治民。

我觉得我们法律战线的工作者也好,还有学法律专业的学生也好,你们将来会走向执法岗位,所以我们一定要信奉法律精神。

(四) 政治体制改革与“中国梦”的实现

当然说到一点,因为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实现“中国梦”,追求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我们未来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方向。那么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我非常赞同刚才许教授提到的要推进顶层设计。我们今天已经进了深水区,面对这些问题,十八大做了正确的部署。我们未来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和难点是什么?

方向和难点

我认为难点和核心,第一,要重塑政党和国家的关系。目前党政关系还是个难题,我们不断在探索,但是不能说我们这个探索就已经结束了,终结了。

第二,权力和市场的关系。现在我们公权力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政府跟市场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我们仍然还是在摸索和探索之中。

第三,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第四,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第五,官员和公众的关系。这也是我们未来政治体制改革的难点,也是我们政治发展的难点和核心。

愿景和目标

我们的愿景和目标是什么?我认为第一,从政治学角度来说,要继续进行国家建构。这虽然是一个西方政治学术语,有人说60多年了,我们国家建构还没有完成吗?我认为我们很多基本的制度还需要完善,比如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如说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基本的政治制度还需要重新建构。刚才许教授列举的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迫在眉睫,不能拖延。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有责任感和秩序感。我们今天的改革已经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新时代,每一项改革都牵扯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所以我们今天的改革非常考验执政者、决策者的智慧。所以我们既要有紧迫感、危机感,同时也要有责任感、秩序感。王岐山同志为什么向全党同志推荐《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他的用意非常简单,就是提醒我们,我们今天的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深水区就更加要小心,因为一不小心,改革的策略把握不当,原则把握不当,就有可能像法国大革命那样就改崩盘了,这是很危险的。

第二,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价值平衡。我认为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只追求某一项价值或者某几项价值,而要在这几项价值之间追求一个有机的统一和平衡。比如说今天的中国稳定压倒一切,肯定稳定是我们最重要的政治价值追求。但是不能因为稳定就牺牲掉了效率,牺牲掉了民主,牺牲掉了自由,牺牲掉了平等,那种刚性维稳是要不得的。我认为在稳定、效率、民主、自由、平等这些价值之间我们要寻求一个平衡点、结合点。

第三,政治体制改革要进行一些重点突破。哪些重点突破?我认为法制建设是我们政治体制改革重要的突破点。还有就是县乡的直选。前几年我们还在四川很多地方做过公推直选等等一些试点试验,我觉得这些很好的试点试验还应该继续探索。还有我们的行政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这也都是我们重点突破的地方。

另外我们还要主动规划。像刚才许教授讲到的,我们要进行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关键的一点,在政治体制改革领域要出一个路线图。有许多人说不要出路线图,我觉得政治体制改革迫切需要路线图,我们未来10年改什么,20年改什么,未来50年我们的改革改什么,要有一个时间表。我觉得这是非常紧迫的事情。经济体制改革,我们过去有这个东西。

改革的当务之急

政治体制改革有哪些当务之急?

第一,以党内民主为核心的执政党自身建设和改革。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事实上证明是我们共产党成功的法宝。但是这个民主集中制在现实中很多时候执行得不好。事实上证明,我们共产党什么时候民主集中制执行得好,我们的事业就健康发展,什么时候民主集中制有问题,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但是我们现在需要在民主集中制具体的机制、制度方面进一步去改革创新,进一步去完善。

第二,以劳教制度、信访制度、司法审判制度为关键的司法制度改革,我认为这是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劳教制度已经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了。但是我们的信访制度、司法审判制度还有很多东西要做。我认为这是我们政治体制改革当务之急的第二个领域。

  第三个领域,以人大、政协为核心的基本政治制度的细化完善。人民代表大会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没有问题。我们要坚持。但是它具体的机制、运行的方式一定要细化完善。比如说人民代表的专职化,人民代表为他设立专职办公室等等,还有地方人大怎么更好的跟党委协调关系。像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进行制度设计。

 第四项,我认为我们政治体制改革还有一个当务之急,就是要强化一些民主监督制度。刚才许教授已经讲到了。哪些民主监督制度呢?比如说财政预算制度,我们现在改革已经走了很大的一步,但是我觉得还要进一步,比如说第一,预算公开。第二,官员财产公示。这个中纪委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判,我们前不久还参加过一次会议,官员财产公示怎么去实施?有人提出说名单管理,分不同的名单。第三,新闻媒体的管制制度目前还要进一步去优化。这些都是民主监督制度的建构和完善。

第五项,政治体制改革还要从户籍、土地、财产等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修改完善这方面入手。户籍制度,这是现在老百姓非常关心的一项基本公共政策,同时它也是政治性很强的一项制度改革。包括土地制度、财产制度,这些都是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展开了。

 

三、政法口的基层干部如何对待“中国梦”

最后一点,我简单汇报一下我个人的体会,我们法学类的学生应该怎么对待“中国梦”。我个人觉得要从三个角度:

第一,先要做减法。我们将来很多同学可能会去做执法工作。为什么先要做减法?因为执法者,我觉得是公权力的直接体现者,我觉得首先要特别注意几点。“中国梦”是一个很好的政治纲领、政治口号。但是作为我们的基层执法者,千万不要逼人做梦。第二,不要代人圆梦。我们的公权力掌握者,我们的政府,任何时候都是辅助作用,市场对资源起基础配置性作用。所以政府不能代人圆梦。我们很多地方政府逼人致富的教训一定要吸取。第三,当然不要痴人说梦。“中国梦”是一个很实在的政治梦想,我们千万不要把好经念歪了,念歪了就是痴人说梦了。

当然最后一点,我们执法工作者更要以身作则,带头执法、守法、懂法、公平执法。我们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承载着千百万人的梦想,如果你自己做执法者,我个人认为,你稍有不公,或者有以权谋私的想法,有可能千万个家庭的梦想就会破灭,所以千万不要制造梦魇。

 第二,要做加法。我觉得我们的执法工作者,或者说法学类的学生,第一,要培育人民群众热爱梦想的土壤。第二,要尊重人民群众追求梦想的自由。第三,要增加人民群众实现梦想的机会。我们主要是给他培育土壤,我们主要是给他提供更多的选项,我们主要是给他创造机会。这是做加法。

第三,我认为我们法学类的学生,或者是我们的法律工作者,在践行“中国梦”或者是助力“中国梦”上要做到三个有机统一。哪三个有机统一?

第一,尊重群众创造历史和充分发挥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有机统一。不能只讲领导,甚至说“中国梦”是我领导你去实现的,甚至我代替你实现,那就放弃了我们的群众路线,放弃了我们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一个基本的唯物主义的原则。第二,崇尚法制和尊重人权的有机统一。我们是执法工作者,我们是法律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有人权观,要崇尚法制。第三,要强调个人奋斗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有机统一。曾经有学者在我们的媒体上发表文章,比较了“中国梦”和“美国梦”,他说“中国梦”强调的是集体梦想,而“美国梦”是个人奋斗的梦想,我认为稍微有点偏颇。我们“中国梦”强调个人奋斗跟集体努力相结合,有机结合的梦想,这样理解可能更正确。我们既要鼓励、推崇个人奋斗,同时也要强调个人、集体、国家紧密一体,荣辱与共,这样才是“中国梦”实现真正有效的机制。

时间关系,再加上我学识有限,谈一点我对“中国梦”的几点浅见,供各位领导、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参考,不对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谢谢。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23/7240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