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海外学者认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2013年07月24日 14:02

 

中国经济第二季度数据近日一经发布,即引来国际舆论密切关注。从去年第四季度迄今,中国经济增速从7.9%到7.6%,再到7.5%,走出了持续回落的轨迹。海外学者和专家认为,中国经济放缓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中国若能释放结构性改革潜力让增长更有质量和效率,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中国经济放缓有因可循

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说,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迟迟未摆脱“金融危机后遗症”,是造成中国经济增长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20年里,世界贸易年均增长10%以上,而这两年年均增幅低于5%。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额还没有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深受影响。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出口增长率大幅下滑,目前只有6%左右,远低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20%的增长水平。仅仅由于出口增长下滑,中国经济增幅就可能比金融危机前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

1

(图片:中国经济放缓有因可循。)

洪平凡还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也有自身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原因。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已经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过去那种依靠高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不计环境和资源代价的粗犷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此外,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包括贫富差距扩大、行业垄断、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以及人口红利进入逆转期,都开始成为经济增长的阻力。

法兰克福财经管理大学经济学家菲利普·波音告诉记者,近来中国实施了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对虚假外贸加大了打击力度,这使得银行和实体经济获得的流动性支持下降,一定程度上造成短期内经济增速下滑。

波音认为,中国像先前那样保持8%的高增速或许已不可能,但即便增速在7.5%左右,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相比,速度依然惊人。与此同时,增速下降也说明中国经济过去依赖的增长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作出重大调整的时机已经到来。

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包括人民币升值致使出口产业竞争力下降、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甚至消失等。中国若想继续保持增长,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要从先前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向高附加值的、科技创新驱动的生产模式转变。“我们注意到,中国政府正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加大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的创新力。”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一架飞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副主任马克斯·罗德劳尔说:“我们非常有信心,中国经济并没有处在硬着陆的过程中。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在滑向可持续增长的轨道。”他同时指出,要确保未来经济继续安全和稳步地向前滑行,还需采取更多措施,而这也是中国政府正致力于和承诺要做的事,“我们期待看到中国出台更多执行改革的具体措施”。

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主管研究工作的副总裁包道格说,每个经济体在“起飞”之后都会放缓,中国现在到了靠投资无法继续驱动增长的阶段。未来几年中国将面临从“起飞”到“稳定”的增长模式转型,中国可以避免“硬着陆”,也可以成功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2

(图片: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主管研究工作的副总裁包道格认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布鲁塞尔欧洲与全球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达尔瓦斯说,外部环境疲弱将继续制约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但通过扩大内需和向私人资本开放部分行业准入等手段,可以对冲经济“硬着陆”风险。

法国巴黎银行分析师佩尔蒂埃认为,在宏观政策方面,中国新一届政府决心进行结构性调整,近来不断展现出优先采取结构性改革措施的意愿。他认为,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拉动经济,在外部环境改善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有望实现预定目标。

 

海外学者建言中国经济

进入改革深水区的中国经济走势如何,受到海外人士和媒体高度关注。受访人士普遍认为,释放结构性改革潜力让增长更有质量和效率,中国经济将迈上新台阶。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亚洲问题高级顾问葛莱仪认为,如果中国能够落实包括金融服务、税收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在内的多项改革措施,中国在未来十年仍可以保持7%至8%的增速。

葛莱仪表示,中国政府在改革进程中将会仔细评估改革影响,调整改革节奏,正如中国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归根结底,改革是为改善增长质量。

他说,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扩大内需是一大特点。未来“中国消费”将是世界经济一大主题,对全球经济都会产生影响。他还建议,应以开放的理念调整金融和投资领域政策。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命脉,金融业改革至关重要,引入更多竞争,也能遏制影子银行过快发展,对信贷市场正常发展十分必要。

英国经济分析机构凯投宏观经济学家王秦伟表示,中国转变增长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该机构仍看好中国经济中期转型潜力,因为政府表现出更大的改革决心以推动转型。

3

(图片:中国经济将迈上新台阶。)

洪平凡表示,中国想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并成为高收入国家,必须摆脱过去的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寻求新的增长模式和结构。不过这种转变并不容易。历史数据显示,1960年大约有100个中等收入国家,而今这些国家中只有11个上升到高收入国家,其余的大多停滞在“中等收入陷阱”,甚至倒退为低收入国家。

洪平凡认为,经济改革应注重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特别是资本和劳动力资源;减少垄断,促进公平竞争。在经济改革中,金融体系改革极为重要。在金融改革中,利率市场化最具挑战性,但也是其他改革、包括汇率改革的前提条件。在调整经济结构方面,中国还应避免快速提高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误区,避免一蹴而就。(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24/7240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