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江西:守住党员干部的“生命线”

2013年07月25日 10:06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对加强个人修养提出了一些精辟的论述。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中写道:“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一个人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这些让人浅显易懂的道理与当前中央“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是一致的,既是对全党同志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对领导干部敲响的警钟。

“照镜子”――修身正己、警钟长鸣。这里所说照的镜子就是指道德品质、党纪国法,这是一面面为民之镜、务实之镜、清廉之镜。我们的党员干部要经常对照这几面镜子,问问自己究竟品质高不高、作风正不正、工作实不实、为官清不清,知不足然后奋进。现在,有些人不太愿意“照镜子”,只图安于现状,有的忌讳“照镜子”,明知有错也不改;有些人“化妆”之后再照,照不到“真容”。有的人即使照了镜子,也是做做样子,敷衍了事,不联系实际,照不到问题;有的人照“哈哈镜”,只见长处,不见短处,更不敢触及痛处。这样的照法,起不到作用,达不到目的。党员干部平时要瞪大眼睛往“实”处照、往“深”处照、往“小”处照,这样才能纤毫毕现、照出问题,才能修身正己、警钟长鸣。

“正衣冠”――改正错误、行止有度。对领导干部而言,正衣冠既不是穿名牌服装、戴高档手表、坐豪华轿车;也不是抖威风搞特殊,高高在上,一口官腔,一副官架,一身官威;更不是像庙里的泥塑那样,八面威风,久坐不动。我们更重要的是要看一看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党章的要求,是否符合群众的期盼,经常性地正一正党性修养这顶“帽子”,正一正党纪国法这条“领带”,上一上党的纪律这根“弦”。

“洗洗澡”――去污除菌、清白做人。领导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洁,这个“洁”就是要求党员干部的思想和作风一尘不染、干净整洁。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应该洁身自好,多给自己的身体和思想“洗洗澡”,去除一下附着于身体、思想、作风上的不实之“泥”,浮夸之“泥”,教条之“泥”,形式之“泥”,腐败之“泥”,以达到增强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使自己能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治治病”――祛除毒瘤、治病救人。一个人身体生病了,要吃药打针,思想和作风生病了,更要抓紧根治。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只图生活安逸,为一己私利,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得了“腐败病”。这些病轻则害人害己,重则误党误国。要做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防微杜渐。千万不要执迷不悟,讳疾忌医,小病变成大病,由“疾在腠理”变成“病入膏肓”,最终悔之晚矣。当前,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提出改进工作作风的严厉要求,就是一副“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我们必须要以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勇气,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宁断一指也不伤九指的智慧,针对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出“病症”,对症下药,铲除“病灶”,真正把工作作风转变过来。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大千世界灯红酒绿,既有挡不住的风情,也有禁不住的诱惑。身处此间的党员干部,更要经常“照照镜子、正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守住党员干部的生命底线,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远离干部。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25/7243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