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恐吓中央巡视组,狂妄还是做贼心虚?

2013年07月25日 10:39

 

【反腐倡廉案例】

【事件介绍】

中央巡视组:“钦差”出巡

 

2013年5月30日,中央巡视组抵达重庆时,一切都悄无声息。“来的时候一点征兆都没有。”重庆相关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事先对此毫不知情。“巡视组到了之后,才接到通知。”巡视组到来后,一切似乎也都风平浪静。但在重庆大街小巷,中央巡视组是个令人兴奋的话题。人们猜测巡视组进驻重庆的背后原因,希望巡视组的到来能够给那些买官卖官、贪污腐败官员一个震慑。

目标——巡视组要找出“老虎”和“苍蝇”

王岐山是整个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这次直奔问题的巡视风格,说明中央“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决心之大。

尽管行动低调,但今年的中央巡视组自公开行程的那一日起,就受到了不同寻常的关注。

“要找出"老虎"和"苍蝇"。”2013年5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出席中央巡视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上指出了此次巡视工作的要义。他为 10个巡视组圈定了4个工作重点,分别是: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违反党的政治纪律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王岐山还指出,巡视工作要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要关口前移,“下沉一级”了解干部情况,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进行抽查,提高巡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次巡视,王岐山将是整个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长敏表示,此前的巡视工作也有对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廉政勤政的考察,但没有提升到如此重要和紧迫的程度,这次直奔问题的巡视风格,说明中央“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决心之大。

目前,全国共有10个巡视组分赴内蒙古、江西、湖北、重庆、贵州、水利部、中储粮、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版集团、中国人民大学等地区和单位开展工作,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的第一轮巡视。6月4日,10个巡视组已全部就位。“中央巡视组组长一般从已离开一线岗位、但还未满70岁的省部级正职官员中选任。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退休以后,他们已经跳出原有的利益圈子了,在巡视工作中本身没有太多牵挂和顾忌;第二,他们在政府机构工作多年,经验丰富,对哪里比较容易出现漏洞和问题也更清楚。”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告诉记者。

 

十年,巡视组频获重大线索

中央巡视组只负责提供线索和建议,不直接参与查案或人员任免,所以说它只是“千里眼”和“顺风耳”。

据中纪委通报的数据,自2003年至今,中央巡视组每年都会发现大量线索。

开展工作时,中央巡视组一般先会向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审计、信访等部门了解被巡视地区、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有关情况。

到地方后,第一件事是“打招呼”,召开与当地副省级以上干部、组织部和纪委领导的见面会,通报巡视工作的计划,说明巡视目的和任务。根据以往巡视的经验,通常中央巡视组组长、副组长均会按照规定与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诫勉谈话。

第二件事是“接地气”,通过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公布巡视监督范围、时间安排、联系方式等。得知中央巡视组抵达消息后,一些地区曾出现排队等待接访的场景。

2006年9月,山西省委原副书记侯伍杰以受贿罪被判 11年;2007年12月,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因受贿罪和挪用公款罪一审被判处死缓;2008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过去10年间,中央查处了一批腐败大案,上述官员被查处,最初线索来源都与巡视工作有关。

改革开放后,我国反腐败工作暴露出许多监督上的薄弱环节。党中央认识到应该有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督机制,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

1996年,十四届中纪委六次全会做出“选派部级干部到地方和部门巡视”部署,中纪委随后启动巡视制度,不断设置巡视组。

2003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正式成立 ,设立了5个巡视组。2009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更名为“中央巡视组”。

反腐工作当然不能只靠“钦差”出巡

此次巡视组出行,引起了不少民众的兴趣,有评论担忧地方政府会隐瞒事实、阻挠巡视,但多数人对巡视组抱有积极的期望。有网友兴奋地说,巡视组出行,“就是钦差出巡抓贪官啦!”

古代巡查官员权力大

钦差大臣手持尚方宝剑诛杀贪官,这是中国民间戏曲、小说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千百年来,这似乎成了一种“钦差情结”,百姓在无力反抗贪官时,只能寄希望于钦差驾到,主持正义。

以巡视的方式防范官员腐败,自封建时代早期便开始为统治者所用。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每区设刺史1名,在所辖区域巡行监察,年终汇报巡视结果。刺史的官位和俸禄很低,但因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所以“位卑权尊”,手中的权力很大。

汉代之后,中国古代的巡查制度不断演进。从魏晋、隋唐时期的“监察御史”到宋代的“监司”,再到元代的“按察使”、“廉访使”,虽然官职的名称不断变化,制度不断完善,但本质上的作用没改变。到明清时代,御史成为巡查制度中的重要职位。也是在那时,出现了“钦差”的称呼。钦差不是常设官职,而是官员受皇帝指派,为某种目的出行而获得的称号。

然而,古代巡查制度虽然严格,却始终没有根治腐败现象。巡查官员的权力大,因此成为地方官员笼络、贿赂的重点对象,若非品格高洁刚正之士,往往与贪官沆瀣一气。

巡视制度比“钦差”先进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依法治贪,制定了《防止贪污法》等,并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规定了严格的官员行为准则。尽管拥有如此严密的反腐体系,但反腐机构依然经常进行各种公开或秘密的巡查。新加坡贪污调查局有权在不通报的情况下,安排情报侦查人员进入某些单位进行秘密侦查。调查局有5个调查小组,权力极大,可以随时秘密跟踪、监视公务人员。

南非是“金砖国家”中腐败指数最低的国家。1999年,姆贝基政府成立了由2000人组成的“天蝎队”,专门从事侦破恶性形式案件以及政府官员的严重腐败行为。2005年,“天蝎队”就曾查获联合国援助南非救济金被贪污案,逮捕了3900多名政府公务人员。

从国外到中国,巡视制度都已经不再是封建时代的肃贪手段,而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

“中央巡视组和古代的钦差有类似的地方,不过不能等同。”中央党校教授林喆向记者解释道,古代的钦差也有巡视的职能,但他们是接受皇帝的旨意,代表皇帝前往地方巡视的。归根到底,不论是皇帝本人还是钦差大臣,都只是个体,还是无法避免“人治”的弊端,带有随意性的成分。而当前的中央巡视组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组织和制度行为,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巡视,发现平时不易发现的腐败行为,而且还能进行及时地纠正。这比古代派遣钦差要先进很多。

“反腐当然不能只靠"钦差"出巡。”林喆说,当前中央巡视组最明显的优势,就是中央巡视制度是垂直体系。直接从中央派往各地的巡视组可以不受地方上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影响,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地方“官官相护”现象的出现。但巡视组只是反腐手段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党内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等许多反腐监督的方式。

谁恐吓巡视组“不回去没有好下场”?

给中央巡视组长的恐吓信意味什么?说明这里存在诸多严重腐败问题,中央巡视组的到来已对他们构成一定威胁,自然将中央巡视组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然他们不会冒着风险发出“恐吓信”的。如此看来“恐吓信”不啻于举报信,“恐吓信”是表明他们有问题的铁证。“恐吓信”也恰恰暴露某些高官色厉内荏,也正如祁培文说,这样的人很愚蠢,愚蠢的人没什么了不起。作为中央巡视组高官自然不会被威胁吓倒,更不会真的一走了之!

 

能有高官敢于给中央巡视组长写恐吓信,自然要引起对中央巡视组安全问题的考虑。因为有些腐败高官往往在一地深耕多年,腐败利益集团结成的利益共同体盘根错节,他们朋党已结成“共罪体系”,他们的势力及其危险性当然不可小觑!他们完全可能铤而走险拼死一搏,因为他们在大肆贪腐同时,本身已堕落为亡命之徒,因此没有什么坏事不敢干!

此番中央巡视对象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国家垂直部门党组及领导班子成员。要了解他们个人廉政家庭、子女、爱人是否属于裸官等37个必查项目。了解他们是否经商办企业营利、是否持有高消费会员卡、是否存在带病提拔、违规破格提拔等内容。这一切不知与多少省部级官员无关联?更不知有多少省部级官员可以说得清?更重要的是巡视组要约谈民意代表和上访群众,退休老同志,一线办案人员等。上访群众反映问题往往暴露主政官员行政治理阴暗面,退休老同志往往了解高官腐败内幕手法,一线办案人员自然知道入狱官员与现任官员勾连关系。这一切自然给因官员腐败而遭遇不公的人燃起很大希望;这些举措对贪污腐败官员自然是一个很大震慑!他们毕竟是一批什么坏事都敢做的腐败高官!

过去10年间,中央巡视组提供了查处山西省委原副书记侯伍杰、天津市原检察长李宝金、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贵州省政协主席黄瑶、辽宁省人大副主任宋勇等一批腐败高官贪腐线索。此番中央巡视组既是中央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更要体现中央“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决心,传递中央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这一切自然让多少官员如芒刺在背,因此,保证中央巡视组安全很重要!中央巡视组虽无诛杀贪官尚方宝剑,但垂直体系,不受地方盘根错节人际关系影响,无论如何反腐震慑力一定是巨大的。

恐吓中央巡视组组长,狂妄还是做贼心虚?

原中纪委常委、中央第二巡视组组长祁培文曾从官员谈话话外音中,发现了天津市原检察院检察长李宝金的贪腐线索。当时李宝金对巡视组说“来天津你们想办什么事就找我,市长办不了的事,我都可以办”。巡视组随后找来一个与李宝金熟悉的老板谈话。这位老板告诉祁培文说:“你不给他办事,他就办你。”祁培文迅速将线索上报,中纪委的调查随即展开。李宝金为数家企业谋取利益、挪用巨额公款等案情浮出水面。2007年,李宝金被一审判处死缓。祁培文本人还曾在某省巡视时收到过恐吓信,信上只有一句话:“这个地方没有你做的事,玩一玩回去吧。你要是不回去,没有好下场。”

一个本应该老老实实配合中央巡视组开展工作的地方检察院检察长却称“市长办不了的事他能办”,你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写信恐吓中央巡视组长“玩一玩回去吧,你要是不回去,没有好下场。”写信之人过度狂妄中分明更透着一份做贼心虚后的极度恐惧。

虽然说中央巡视组一再强调巡视组不是钦差大臣而是中央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但在人民心中还是会将巡视组古代手握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八府巡按联系在一起,从这种态度中我们也看出了人民对中央巡视级工作的期待-----人民在戏曲中常常看到八府巡按化妆成百姓深入民间、发现冤情、贪官,最终查证了真相,戏曲也最终以喜剧结尾。

2013年6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出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中央巡视组要想当好中央的千里眼、顺风耳,揪出隐藏在官场和民间的苍蝇老虎,也应该向古代的八府巡按学习走群众路线:穿上布衣化妆成百姓真正潜入民间,多听听街谈巷议,多问问民情官声,亦要听出弦外之音、语外之意,也要贴近群众和底层公务员,打消他们的顾虑,让其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做为代表着中纪委的“钦差大臣”,中央巡视组不但要走群众路线,也要走地方路线,与地方纪委一起工作,并指导地方纪检监察工作大力提升工作力度,独立监管,也只有如此,才能上行下效,真正从中央到地方齐心一志把反腐工作做到,打造真正高效、清廉的人民政府。

 

【启示与思考】

中央巡视组手持“尚方宝剑”,要查出“老虎”和“苍蝇”的线索,自然有人喜欢有人忧,更有人对此是心生恐惧。甚至恐吓中央巡视组人员,这一行为暴露了某些问题官员对中央巡视组的恐惧心理,预感到危险的来临,才用威胁的手段做最后一搏。还有一些官员千方百计地拉拢巡视组成员,也是想蒙蔽过关。

对中央巡视组的巡视工作,问题官员自然是害怕至极,他们怕自己的贪腐行为东窗事发,怕失去已有的权威和利益。由于心中有鬼,所以表现各有千秋,唯一的目的就是保住自己不暴露。对于是谁给巡视组寄了恐吓信,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些地方,确实存在着一批有问题的官员。要把那些心中有鬼的人挖出来,让他们在阳光之下现出原形,这才是最重要的。中央巡视组每年的巡视,都会发现大量的线索,通过这些线索,相继惩办了一批有分量的“老虎”。正因为如此,问题官员对巡视怕得要命,而公众对巡视却寄予了厚望。

正是有了这些“千里眼”和“顺风耳”,反腐的力度才逐年加大,问题官员藏身的空间也来越小。但也不可否认,腐败的手法也更加地隐蔽,形式更加多样。这就要求巡视组成员的工作接地气,真正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发现线索。问题官员再隐蔽,也会留下蛛丝马迹,只要真下功夫,就一定会剥除伪装,把他们找出来。从这个角度说,中央巡视组任务艰巨,任重道远,不惧恐吓,才能完成巡视任务。

随着反腐败日益深入,一些潜伏的贪腐官员正在以各种方式负隅顽抗。基于此,出现恐吓信并不意外,这只能说明巡视进入到了攻坚时期。目前,中央八项规定持续推进,开展“四风”大扫除活动即将全面展开,“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一系列的举措剑指腐败行为,整肃党风。无论腐败官员如何狡猾,如何色厉内荏,只要他们心中有鬼,就一定会被揪出来。写恐吓信,只是他们最后的挣扎而已,其结果只能是暴露的更快更彻底。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25/7243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