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河南:以发展为主题 践行“中国梦”
2013年07月25日 14:57原题:发展是践行“中国梦”的硬道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2周年,也是共产党员的榜样、刘庄带头人史来贺同志逝世10周年。这个时候,我们到新乡刘庄参观学习,深刻领会刘庄精神的实质,对改进监管工作很有意义。我们要将学习刘庄精神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动力,以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打造中国资本市场的升级版,践行“中国梦”。
史来贺带领刘庄人走科学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全国各族人民以及世界华人都为之振奋。刘庄村几十年来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史来贺同志和刘庄的实践是践行“中国梦”的伟大探索。“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追求复兴的“梦想”,也是刘庄人的梦想。刘庄人的梦想是什么呢?60多年前,刘庄土地贫瘠,祖祖辈辈生活异常艰难。有一句民谣这样描绘当时的刘庄:“方圆十里乡,最穷数刘庄。住的土草房,糠菜半年粮。逃荒把饭要,忍痛卖儿郎。”1952年,21岁的史来贺当选为刘庄村党支部书记。他誓言,“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如果群众过不上好日子,那就是咱共产党人没本领!”刘庄人民在史来贺同志的带领下,改造农田,发展生产,艰苦奋斗,把贫瘠盐碱地改造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办起了造纸厂、机械厂、食品厂、制药厂等集体企业,刘庄成为实现小康的“排头兵”,走上了一条以农业为基础,以高科技医药工业为龙头,带动各业发展的道路,在全国农业战线树起了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呈现出“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市场化、农民知识化、生活城市化”的现代农村新气象。史来贺同志和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一起被中组部列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先进代表”。回顾史来贺同志的一生,回看刘庄几十年的发展史,他们其实都在为践行“中国梦”而进行伟大探索。
发展是践行“中国梦”的硬道理。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史来贺同志和刘庄人用实践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发展都是践行“中国梦”的硬道理。在“大跃进”浪潮中,史来贺结合刘庄实际,拒绝了“高级社”,坚持以村为单位成立小社发展生产;在全国推行“包产到户”时,史来贺仍然从刘庄集体经济的实际出发,成立农工商联合社,既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又保持了刘庄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大革命”时期,流行着“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口号,史来贺作出了他掷地有声的选择:“咱农民没苗咋吃饭?谁要草就叫他吃草好了,咱要除草留苗。”史来贺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实事求是,身体力行,“实干兴邦”,顶住压力,不跟风,不折腾,始终用发展解决问题,始终坚守“千变万变,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一条啥时候也不能变!”这个至朴至真的理念,推动刘庄各项事业不断前行,值得我们广大监管干部认真学习。“中国梦”必须在发展中得以实现。
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参观村民别墅时,农家大姐讲道,姑娘要想嫁到刘庄,至少要高中毕业。她告诉我,刘庄的孩子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样的要求,在找对象的时候就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标准。刘庄发展集体经济,兴办企业,没有知识连打工都不行,有了知识才能在致富的道路上持续前进。刘庄人走共同富裕道路,从谈对象、娶媳妇就开始尊重知识,并将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到每个细节。刘庄之所以几十年持续发展并保持发展后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将科学发展真正落到了实处。
刘庄精神给资本市场监管工作带来的深刻启发
当前资本市场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刘庄精神启发我们对监管工作进行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第一,唯有坚持发展,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证监会主席肖钢指出,资本市场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号召广大青年朋友及监管干部要勇于做“中国梦”的践行者。对比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我们很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仍然存在着许多基础性、制度性的问题。2007年美国发生次债危机以来,美国及欧洲许多国家已经走出危机的阴霾,尤其是美国股市再创新高;反观我们,在高唱“全球经济这边独好”的大背景下,股市跌跌不休,熊途漫漫。今年,尤其是在过去两个星期里,银行系统闹“钱荒”,结果银行并没有出大问题,反倒是股市受到了较大影响。股市折射出人们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同样,暴露了资本市场存在的诸多根本性、基础性、制度性缺陷。
走出困境,必须坚持发展。史来贺同志用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和信念,顶住了“大跃进”、“共产风”,顶住了各种或“左”或“右”的“帽子”和“棍子”,坚持走适合刘庄自己的发展道路,非常不容易,需要巨大的理性觉悟和人格勇气。我们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市场也仍将长期具有“新兴加转轨”特征。发展资本市场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一项战略任务。现阶段,我们要坚持监管为本,同时,发展是实现有效监管的保障。在发展中认识问题,用发展解决问题;以发展为基础,处理好监管与服务、规范与创新的关系;唯有发展,才能履行好“两维护、一促进”核心职责。
当前,经济体量的稳定增长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带来的多元化资金需求亟须资本市场提供平台,居民财富管理、增加财产性收入对发挥资本市场投资功能提出了更高期望,这些都为资本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期。我们破解难题,突破困境,就要紧抓机遇,在发展中建立与完善与现阶段基本特征相适应的资本市场体系,提升资本市场功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第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资本市场全面发展。
从1978年开始,30多年的努力,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归根到底靠的就是四个字:“改革、开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资本市场要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仍然要以改革开放凝心聚气,释放红利,激发市场活力。资本市场的发展,首先是资本市场自身以及各项配套制度的升级与完善,提升市场功能;其次是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服务并促进实体经济、区域经济发展。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归宿,同等重要。
一是要确实树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导向。我们习惯于以“父爱”的眼神看待市场,将市场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习惯于以行政的手段发展市场,将市场置于“鸟笼”之内,“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要确实树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导向,就必须深刻反省我们头脑中、体制中非市场化、非法治化、非国际化的认识和做法,并坚决予以清理,真正让市场的力量在资本市场运行的各个环节发挥基础性、根本性作用。
二是要深化发行体制改革。当前,市场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新股发行制度无疑是整个制度中最基础性的。资本市场的核心是交易,即资本通过交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交易的核心是交易双方、即买卖双方的信息博弈,从而形成均衡价格。资本市场的一切制度都是为这个核心环节、两个核心主体服务的。这是资本市场一切制度的逻辑起点。发行是交易的开始,是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本轮发行体制改革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被视为我会是否确实能够贯彻落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的“试金石”。在征求意见中,市场提出了大量意见,说明大家既很关心,意见分歧也很大。
改革方案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在于是否与我国经济体制和资本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相匹配。现阶段,新股发行体制改革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政府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放开对新股发行环节资本资源配置的控制?能够允许市场力量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我们确立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导向,发挥资本市场最核心、最基础的功能,就必须从根本上落实好市场化改革,政府要真心诚意地放开在发行环节上配置资本资源的主导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市场自抉,让市场的力量在发行标准、审核、定价、申购、配售的全过程、各环节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简单地说,就是放松对发行环节的行政控制,实行发行市场自由化。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要尽量少作微观干预,防止市场割裂。任何微观制度的设计都必须尊重交易双方的平等权力和利益、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角度出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开车,哪里堵车一定是那里设置的障碍太多,哪里设置的障碍少通常哪里就不会堵车。因此,发行体制改革设计对微观主体要少些管制,对交易要少些干预,多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让市场机制多发挥作用。
要推动《公司法》、《证券法》修订。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涉及两部基本法律的及时修订,涉及资本市场的整体制度的顶层设计,以及诸多配套制度改革和建设,发行体制改革不可能单兵突进,一蹴而就。改革可以是渐进的,但方向必须是正确的。
三是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多层次、多元化融资需求决定的。国际经验来看,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多层次的发行市场和多层次的交易市场。不同层次的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分别对应不同风险偏好的融资者和投资者群体,根据市场效率和风险特征设计相匹配的发行方式与交易制度。尽管我们已经建立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公司债券市场,但是从基础制度设计来看,它们遵循相同或相似的发行、上市、交易以及信息披露等制度规则,这些更多地表现为同一层级的市场特征。“新三板”从相关制度安排来看,呈现出较强的场内化的倾向。
四是要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国际化。如果说,我个人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最大的梦想,那莫过于实现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一方面是我国资本市场规则、制度的国际化,其实就是实现市场化和法治化,因为这些是资本市场的共同准则;另一方面是我国资本市场走出自我封闭,融入国际市场,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经济规模增大,跨境经济活动尤其是跨境资本活动大幅增多,为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创造了条件,提出了要求。我曾研究过国际上多个区域市场国际化的路径,有一种方式叫“联网交易”,可以在不改变交易所基础制度的条件下实现互联互通,几个本来相互相对独立、封闭的小“池子”通过“联网交易”连成一个比较大的“池子”,从而增强本地市场在全球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即使在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的条件下也能做到。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可行路径就是推动实现两岸三地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其载体就是两岸三地四家证券交易所的“联网交易”,将目前相互封闭的四个“小池子”连通成一个较大的市场,吸引国际资本在亚太区集聚,从而构建纽约、伦敦之外的全球第三个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人民币资产全球定价中心,参与国际金融资源的全球配置。
第三,充分发挥派出机构职能作用。
派出机构处于监管前沿阵地,履行辖区监管责任制、守土有责是证监会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要自觉把工作放到资本市场发展的大局中进行思考,按照“两维护、一促进”的要求,找准派出机构职能定位,用系统的思维和全局的眼光思考问题,分析影响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集中有限的监管资源,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和市场主体的自律功能,推动市场主体归位尽责,形成监管合力,针对新形势形成新思路,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方法,毫不动摇地推进河南资本市场诚信建设、法治建设,发扬“钉钉子”的工作作风,做实做细各项监管工作,夯实监管工作基础,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的风险。
(作者:河南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叶其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25/7244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