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贪官伏法前感叹想喝路易十三:狠刹奢靡之风刻不容缓
2013年07月25日 14:54
【反腐倡廉案例】
【事件介绍】
官员伏法前感叹:什么都吃过了 可惜还没喝过路易十三
“总书记问了很多问题,但他最关心的,还是作风建设,尤其是领导干部作风。”张五普30多年前曾和习近平在河北省正定县共事。上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正定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张五普认为,党的作风建设是习近平一直关心的问题。1984年,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便提出加强县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规定,包括不搞不正之风,改变衙门作风等。
上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习近平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党建学者认为,此次整治“四风”,立足于党内积弊思想的扫除,整个实践活动中一定会清除一批不合格、腐败的党员干部,以警示全党干部。
中央剑指“四风”大事记
●2013年6月22日至2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对照检查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讨论研究深化改进作风举措。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改进工作作风、推进党内相关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6月18日
习近平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习近平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
●4月1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指出,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
●2月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主持召开调研座谈会。他强调,要把改进作风,切实体现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之中。
此次整治“四风”力度很大,肯定会清除有问题的官员,不排除会查出“大鱼”。
——教授谢春涛
【“四风”的历史与现实内涵】
形式主义 中国革命道路曾受其害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毛泽东在开创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曾多次受到形式主义的干扰与危害,也是他最先批判了形式主义。《毛泽东军事文集》中收入了1929年6月14日《给林彪的信》一文。文中批判了“远方”到来的“形式主义理论”。
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看来,当前形式主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名利思想,二是懒惰作风。
前者以“政绩工程”为代表,后者集中在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等行为上。
不到灌溉时带群众浇地
本月初,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与基层干部群众座谈时,直言他遇到过的形式主义:不到灌溉时节,组织群众浇地;找来谈话的,不是真群众。
官僚主义 几代领导人重视的问题
在辞海中,官僚主义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形象地把官僚主义者比喻为泥塑的神像,说它是一声不响……十分无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毛泽东觉得“泥塑的神像”比喻太笼统,专门写了一篇《官僚主义的二十种表现》。列举了强迫命令式的官僚主义,老爷式的官僚主义,做官混饭吃的官僚主义等等。
此后,党中央提及官僚主义时,往往伴随着形式主义。
1992年,邓小平视察时谈到,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随后,党中央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文件。
“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2001年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中的这段话,对全党同志发出重要警示。
2007年,十七大开幕当天,胡锦涛向大会作报告时表示,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新民称,当前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三种:权力崇拜,权力滥用,权力寻租。
高新民介绍,刘少奇曾讲过,官僚主义是反民主主义的,没有民主精神就必然产生官僚主义。因为民主精神讲究的是平等,官僚主义则是官本位、等级制。没有平等的精神,没有民主的作风,官僚主义就容易产生。
高新民认为,克服官僚主义,要靠党内、群众、舆论的监督。
镇干部对村民见死不救
今年6月21日,安徽省霍邱县孟集镇中心店村村民郭仁寇,为讨要家中4亩多地的粮食补贴,在镇政府大院里的农经站三楼坠楼身亡。郭仁寇坠楼后,在场的多名村镇干部无人施救。事发前半个小时左右,该镇刚刚开完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关会议。
奢靡之风 近年来多次被提及
近年来,党内提出反对享乐主义时,往往伴随着反对奢靡之风。
2002年,胡锦涛去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提出,这些年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有滋长蔓延之势……
2007年,胡锦涛在中纪委全体会议上提出,领导干部要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奢靡之风是享乐主义的一个具体表现。”郭建宁称,极度的享乐主义就是奢靡之风。
郭建宁说,狠刹奢靡之风一定要最大限度公开“三公”,“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伏法前叹没喝过路易十三
广东省惠州市原公安局局长洪永林,因受贿罪被二审裁定死刑时还念念不忘如何享受,他后悔:“我什么东西都吃过了,可惜‘路易十三’这种酒还没有喝过,今后也喝不到了。”
享乐主义 1929年已有的思想倾向
早在1929年,毛泽东针对红军队伍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思想倾向,指出享乐主义是党内个人主义的表现之一。“他们总是希望队伍开到大城市去……是为了去享乐。”
2001年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江泽民提出四个坚持,四个反对。其中包括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
2006年,6月3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教授谢春涛认为,目前享乐主义在党政内部主要表现为公款吃喝、旅游、娱乐等。惩治享乐主义须加强监督立法。如界定什么情况下可按挥霍国家资财论处。
公款吃喝一年三千亿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九三学社中央的提案列举了一组数据:目前,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已达3000亿。
分析
“吃货”官员后悔一生未喝“路易十三”的可怕
广东省惠州市原公安局局长洪永林,因受贿罪被二审裁定死刑时还念念不忘如何享受,他后悔:“我什么东西都吃过了,可惜‘路易十三’这种酒还没有喝过,今后也喝不到了。”
受贿被判死刑,不惧其命之将逝,不悔其犯罪行径,偏偏将“路易十三”视作其一生之憾,如此“忘我”的“吃货精神”,简直可悲、可怕、可恨!
悲,是悲其人生价值的迷失。笔者相信,每个领导干部在走上工作岗位时都是踌躇满志的,为民服务的理念必定也存在过每个领导干部的心中。然而,不同的人生选择却书写了不同的故事,有人赤胆忠心,刚正不阿,两袖清风却无愧天地;而有人却抵不住诱惑,踏入歧途,为一时的享乐葬送了前途,最终深陷腐败的泥沼无法自拔。洪永林属于后者,而更可悲的是,在面对死亡时,仍不知悔改,只一心想着还未享受过“路易十三”的滋味。这样的官员,心中哪里还会有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啊?
怕,是怕那种“路易十三”比命还贵的吃货的“执着”精神。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然而当这位局长在面对死刑判决的,想的却是一生尚没有喝过的高档酒,不敢想象其思想已被腐蚀到何种程度?人人都有喜好,当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变成“吃货”,甚至到了吃比命重的境界,怎能让老百姓不怕?那我们的领导干部中,还有多少嗜好钱、字画、名表、豪车、豪宅、赌博、女人的其他类型的“洪永林”呢?
恨,是恨其贪污受贿之恶行。“什么东西都吃过”想必这其中也一定包括国家明令禁食的各种野生保护动物,是谁给洪永林吃的?他怎么敢吃?他又是在哪里吃的?而相比之下,我们看到的是贫困地区儿童三餐不保,“营养午餐”的营养流失,江水泡饭的无奈之举,只怕洪永林一顿的饭钱,就够这些孩子一年的饱餐。敢问洪永林有何脸面说出“我什么东西都吃过了,可惜‘路易十三’这种酒还没有喝过”的混账言论!
从古至今,贪官污吏一直为人民所唾弃,用一生的磊落去换一时的享乐是否值得?路易十三真的比命贵?还望各位党员领导干部三思,少贪图点个人享乐,多走点群众路线。
网友吐槽
遗憾未喝路易十三的贪官就该“死不瞑目”
试想,一个此类“吃货干部”,在其任职期间会“贪污”多少、侵吞多少民脂民膏?而这类官员,公众认知中又绝非个别,在官场和官员群体中类似的“一顿饭一头牛”现象、顿顿喝高档酒者不乏其人。公众和国家财富、民众福祉,究竟有多少已经成为腐败官员的“杯中之物”呢?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有提案列举了一组数据:目前,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已达3000亿。3000亿,可以解决多少贫困群体的生活问题?贪官和贪吃的官员,是蛀空公众幸福的“蛀虫”无疑,也是一个严重败坏党和政府肌体的腐蚀剂。对于“吃货干部”,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和引导,同时辅于制度性的跟进。惩治大吃大喝势在必行,而这类“至死都不忘未喝过路易十三”的贪官,是长期遏止公款吃喝不力和制度性放纵的结果,值得警惕和警醒。
对于未来的教育实践活动和反腐败工作的推进效果,我们期待在舆论的强大监督之下,在有关方面的持续发力之下,腐败官员“大吃大喝”的机会将越来越少甚至完全堵死。而这类躲藏在官员群体中,一心想喝路易十三的“吃货”们,终将得到一个“死不瞑目”的结果。
延伸阅读
多少官员有“路易十三”情结?
近年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滋生蔓延,“舌尖上的浪费”、“舌尖上的腐败”已然成为当下党内的独特风景。如果说像洪永林这样死到临头还惦记着那口吃的是个例,那么从每年数以千亿元的公款吃喝就不难看出:尽管党内严禁公款吃喝,尽管公款吃喝已经引起老百姓的极大诟病,但是很多官员还是管不住那张嘴,甚至很多官员都有着奢靡的诸如“路易十三”情结。
有报道,位于北京西三环地带上的阜成路,虽然只有3公里长,却有着一个十分“大气”的绰号——“超级大饭一条街”。聚集于此的数十家餐饮企业几乎囊括了中国的八大菜系,尤其以“燕、翅、鲍”闻名京城。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不少挂着公务车牌的车辆就会鱼贯而入。
当下,中国正在打响经济转型升级战,而经济是否健康发展,遏制腐败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要彻底治理腐败,必须尽快完善制度和立法。公款是纳税人的钱,不是某些官员的钱袋子,将公款用于吃喝,本身就是侵占他人财产,因此公款吃喝应该“入罪”。
管好自己就要先管好自己的欲望,管好国家就要管好官员的欲望。“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生活上的铺张浪费最终可能导致国家的败亡,这个历史教训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号,更不能不被当回事。
必须破除贪官想喝“路易十三”的矫情
“路易十三”的诱惑,让权力者突破监督与制衡的“笼子”,化身为寄居于公共利益之上的“贪吃蛇”。这种享乐主义,之所以成为贪官的“临终遗憾”,恰在于少数党政群体中,公款吃喝、公费游乐已成为明规则。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中央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狠抓“破‘四风’”的工作。6月18日,习近平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习近平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
反对“四风”、狠抓作风,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路易十三”的矫情,“四风”最懂,但要破除这种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矫情,就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须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以常态化、具体化的制度,防止各种不良风习的蔓延。譬如监督立法、界定什么是“四风”、惩戒力度及标准、什么情况下可按“挥霍国家资财”论处等。二是须发挥群众监督的伟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四风”方面存在哪些具体突出问题、为民务实清廉方面有哪些做得不够,群众心里最清楚。“引导群众履行监督责任,多提意见建议”,这也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必须秉持的“方法论”。
“四风”清除殆尽,群众路线焕发新生,娇嗔的“路易十三之憾”,起码不好意思如此狂言无忌。只要真正依法遵纪“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权力伸向“路易十三”的手就会有所节制、有所顾忌。
【启示与思考】
看过不少贪官的忏悔录,人到了这个时候,或多或少或真或假都会表现出些许悔恨,然而,“奇葩”洪永林悔恨的是“行乐不及时”,没有吃尽喝尽。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贪官临死“没喝过路易十三”的后悔,可以想见他平时是如何的“声色犬马”。
“奇葩”洪永林对“路易十三”的向往不是个笑话,从中可以看出,一些贪官满脑子都是享乐主义、奢侈之风的念头。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官员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一味追求更奢华、更高档的享受,金表华服,珍馐佳酿,豪宅别墅,名车美人,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每年的“三公消费”逐步攀升,官员的派头越来越足。这些都严重侵蚀着经济发展的成果,危害着党和政府的形象。
近年来,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呈滋长蔓延之势,这是不争的事实。试想,惠州市一个小小的公安局长,居然什么东西都吃过了,比这个“吃货贪官”级别更高、权力更大、地位更显赫的贪官们,不知道他们到底吃到了什么?
“吃货贪官”伏法前叹没喝过“路易十三”,给了社会严重警告:狠刹奢靡之风刻不容缓。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必须最大限度公开“三公”;目前享乐主义在党政内部主要表现为公款吃喝、旅游、娱乐等,惩治享乐主义须加强监督立法,比如,界定什么情况下可按挥霍国家资财论处;必须加强党性教育和党的宗旨教育,让党员和领导干部真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25/7244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