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贵州:长“短板”增投资 破“瓶颈”
2013年07月26日 14:36
原题:瞄准目标选准最佳路径——看遵义市如何扬长补短奋力后发赶超
核心提示
改革开放以来,遵义各项建设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经济总量迅速壮大,人民群众得到了较多实惠。但也勿庸讳言,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在经济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双重过程中,在区域经济竞争中,许多地方发展更快,遵义与全国其他同类城市的差距不小。
对遵义而言,追赶标兵,力争超越,加长短板,扩大优势,是一种迫切愿望,也是广大干部群众思发展、求跨越的真实表达。省委、省政府寄语遵义“全力追赶,力争超越,实现‘两个率先’后,遵义各族干部群众鼓足干劲,奋力追赶,他们有决心和信心在这方神奇而富饶的土地上,在这一片孕育希望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书写新的辉煌,创造新的发展奇迹。
榜样是自己的镜子。
“全力追赶、力争超越,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实现现代化,这是省委、省政府对遵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因为遵义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很多方面确实还存在较大差距。”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说。目前,遵义市的经济结构是二三一,遵义市在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方面落后于发达地区,这些都是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导致的。因此遵义将以尽快做热新区,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为突破口,加快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真心实意学目标:把“短板”加长
“我们遵义人热情豪放性子急,热恋于脚下这片红色而又富庶的土地,绝不因为‘老二’的位置而自满。比学赶超,其实我们一直在暗自较劲。”遵义市委办公室的一位干部说。
遵义市的干部们说,实现“追赶超越”,遵义正在学习先进地区大开大合的气势,学习别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学习别人开放包容的胸襟。
“只有真心实意学目标,才能让‘短板’加长。”遵义市的干部坦言:与高手过招,才能成为高手;瞄准一流,才能争创一流。学习的过程,是遵义自我提高、自我超越的过程。也是与先进地区一道,努力构建起全省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良性竞争态势,做大全省经济总量的过程,更是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与同类城市缩小差距、追赶超越,实现快速发展、协调发展、跨越发展的过程。
有了认真学习的态度,才能发现差距所在。遵义市委讲师团的一位领导说:“遵义的差距主要是城市发展的差距,遵义当前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要通过迅速增强中心城区聚集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形成城市积聚效应,从而进一步聚集人口、聚集资金、聚集产业,辐射带动其他区域快速发展。”
作为贵州省的第二大城市,从地理上,遵义同时属于黔北、黔中两大经济区,尤其是在成渝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遵义作为成渝经济区和黔中经济区之间的经济走廊,将面临更好的政策环境。遵义工农业、商贸服务业门类齐全,在省内居于领先地位、为建设黔北区域经济中心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初具规模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为发展大物流、大市场提供了独特条件;独特的生态气候优势,为打造重庆城市后花园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兼具实现加快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比较优势。
“遵义构建特大城市是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战略抉择。”遵义市的决策者们说,纵观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迅速崛起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经济区,无不是从较小的区域性城市向中小城市群组、大城市发展起来的。
遵义市的干部认为,从建设科学城镇体系看,遵义构建特大城市能进一步优化贵州城镇体系格局。遵义是我省北部最大设区市,国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1/5,是贵州北大门和对接成渝经济区“桥头堡”,也是连接贵州、四川、重庆三省的枢纽城市。同时,遵义处在成渝、泛珠三角中国最活跃两大经济板块沟通的主要通道上,区位优势独特。
“短板”就是这样“补”的。为加快推进城镇化,走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子,遵义市突出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特色,通过加快新蒲新区以及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建设,尽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在县(市、区)加快发展中,注重将省级开发区和市级产业园区建设与以县城为重点的城镇发展“倍增计划”有机结合,推动开发区(园区)与城镇同步发展。
到去年,遵义城镇化率达到38.9%。预计到2016年,遵义市将累计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投资4700亿元,中心城区建城区面积15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150万以上,形成承载200万人口城市框架,各地县城所在地分别承载2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9个百分点,达43%以上。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遵义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沃尔玛、百盛、必胜客、屈臣氏等这样的商业巨头也相继入驻遵义。
在中心城区城镇化之路强力推进时,遵义各县(区、市)也结合自身实际,纷纷“亮剑”。
仁怀提出,依托国酒,把“神秘茅台、中国酒都”叫响,建设国际型酒业经济重镇。桐梓凭借区位与资源,打造“黔北对外开放桥头堡”、“遵渝经济合作产业带”。绥阳盯准“诗乡文化”、“山水温泉”,向生态休闲城市迈进。湄潭力推茶叶、粮食、烤烟等绿色加工产业,擦亮“山水田园城市、中国名茶之乡”品牌。按照规划,到2015年,仁怀、桐梓、湄潭城区力争建成2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绥阳城区力争建成10万人口以上的小城市,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区为龙头的黔北城市群。
全力以赴增投资:让“遵义速度”更快
“在工业增长暂时放缓的情况下,加大投资显得更为重要。”遵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秉清坦言:“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深层次影响不断出现,各种复杂因素和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市场需求不足,增长动力还需进一步增强。遵义必须按照‘工业不足投资补’的要求,围绕今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的目标,扎实推进各类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
去年,遵义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6.5亿元,比上年增长60.6%。今年1月至5月,遵义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0多亿元,增长56%以上,比一季度回升8.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7.7个百分点。遵义市的决策者们明显感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遵义与发达地区差距很远。”
为实现今年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增长53.3%,遵义市今年谋划储备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全年计划开工各类建设项目526个,“5个100工程”中全市已有88个纳入全省规划。加快推进遵义师院整体搬迁、新蒲湿地公园、遵义卷烟厂异地技改、务川氧化铝、湄潭IT产业园、茅台酒厂扩能技改、绕城高速、东南大道、汇川大道延长线、高新快线、茅台示范镇、中国茶海景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为加快“5个100工程”前期工作进度,该市各县(市、区)政府“一把手”按照省政府“动态管理、后进淘汰”的工作要求,逐一调度,现场办公,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
记者在桐梓县新站镇看到,小小的新站镇到处都是火热的施工场景。该镇党委一位负责人介绍,新站距桐梓县城32公里,曾为桐梓官道驿站,兰海高速公路、黔渝铁路、210国道纵贯南北。桐梓县按照“山地城镇化”的总体思路,抢抓被列入全省30个省级重点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大好机遇,围绕建一条经济通道、一个商贸住宅小区、一个综合市场、一个文化娱乐中心、一个工业小区的“五个一”要求,全力将该镇打造成为全省有看点、有亮点的典型交通枢纽型小城镇。今年该镇计划完成政府投资2000万元,重点建设高新大道(集镇主干道)等项目工程,拉动社会投资5000万元,开工建设了九龙生物菌项目工程、电信数字化系统工程、农贸市场和花坝旅游项目工程等。目前,各个项目已全面开工,该镇共引进民间资本4000多万元。
扎实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大会战,是遵义市拉动投资、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重大举措。去年,遵义交通建设实现突破。完成交通投资125亿元。遵义机场建成通航后,到今年上半年已开通至北京等6条航线;去年,该市仁怀机场开工;高速公路新增90公里、在建631公里、通车里程达303公里,县县通高速公路项目全部开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大会战”后,该市将在三年内建成思遵、仁赤、余凯、青檬、道瓮、务正、江瓮、北环8条共634公里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的目标。今年下半年,杭瑞高速、仁赤高速将相继通车,全市交通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
遵义机场高速公路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7.9亿元,全长14.7公里,,是目前连接遵义机场与遵义市区之间距离最近、道路等级最高、通行最便捷的一条快速通道。该项目今年4月10日开工前后,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多次来到现场,进一步督促加快遵义机场城市主干道建设,要求早日建成遵义机场城市主干道,充分发挥遵义机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个重大项目的建设速度,往往彰显一个地方的发展速度。遵义机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从一个侧面展现了“遵义速度”。“目前我们的工程进展非常迅速,一个月以后,一条崭新的高速公路雏形就可显露出来了。”说这话的,是中铁十局遵义机场高速项目部的总工程师马飞。今年31岁的马飞是安徽人,曾经走南闯北参与修建了多条高速公路。他说,在一条道路上投入如此多的人力、物力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在国内实属罕见。“我手下每天调动、指挥的工程机械和工程车辆超过百台,而这么多的设备只为标段内长度仅3.3公里的线路工作。”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遵义市已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86.5亿元,同比增长38%。
千方百计破“瓶颈”:让发展路子更宽
“融资难、招商难、用地难、征地拆迁难一直是制约遵义市经济发展的瓶颈。”7月10日上午7时30分,遵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范元平在出席遵义市委常委会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遵义市要实现“两个率先”,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千方百计破解发展“瓶颈”,一方面要扩大融资规模,另一方面就是大力招商引资。
在扩大融资规模上,近年来,遵义市各县(市、区)均采取BT模式建设了一批项目,今年,全市要力争融资1000亿元,发行债券100亿元。各县(市、区)还主动加强与金融部门对接,争取银行创新金融产品,给予信贷支持。去年,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712.2亿元、927.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2.1%、30.3%。今年1月至5月,遵义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增长11.4%、14.6%。
“信贷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主题资格和信贷抵押两个瓶颈。”认识到差距和症结后,遵义市决定:市级进一步完善市级土地收储中心的功能,加挂市地产总公司牌子,赋予土地收储、开发和融资职能,为信贷创造条件。各县(市)比照市级做法,迅速采取措施跟进,破解瓶颈问题。
“项目靠融资,发展靠外力,是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遵义市跨越发展必须借鉴外地经验。”去年,遵义市先后与农行、农发行、交行、农信社省级机构签订银政合作协议,浦发、招商、重庆等银行分(支)行挂牌营业,贵州茅台集团财务公司成立,中信银行遵义分行加快筹建,市投资集团公司等发行企业债券48亿元。与茅台、保利、中电投、中建等企业(集团)合作更加紧密。遵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挂牌。到目前,遵义市省级经济开发区达到14个。去年全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712亿元,增长40%;完成进出口总额3.1亿美元,增长21.7%;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增长203%。
为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遵义市今年明确提出确保引进省外资金926亿元以上、增长30%以上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市今年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项目储备,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投资环境,依托“5个100工程”和各类推介会等平台以及上海对口帮扶机遇,大力引进一批战略性投资项目。加快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同时对己签约的重大项目,逐一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推进。今年上半年,遵义市共引进省外到位资金近700亿元,同比增长86%以上。
今年以来,桐梓县抢抓区位、交通、气候、产业、资源等五大优势,全面打响“建设黔渝合作示范城”攻坚战。据初步统计,目前在桐梓投资的重庆企业中,规模较大的有19家,主要涉及煤矿、建筑、旅游等领域,总投资突破300亿元。其中,由重庆企业投资的五大高端旅游度假区总投资达237亿元;重庆大丰公司投资25亿元,规划建设年产30万辆摩托车及5万辆皮卡车整车组装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30亿元、创税超过3亿元;重庆莱特钢结构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莱特钢构项目。
“县委、县政府的心血没有白费!投资环境好了,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了。桐梓再一次被看好。”在桐梓县楚米工业园区,陪同记者采访的桐梓县委宣传部的一位领导满有信心地说:“桐梓今年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均将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春风满帆又远航。我们坚信,遵义市着力破解融资难和大力利用外向型经济的“追赶超越”之路将更宽!
责任编辑:叶其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26/7245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