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中国对美韩多晶硅初裁落定 国内企业仍需自强

2013年07月26日 14:54

 

7月24日,中国开始对来自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采取征收保证金临时反倾销措施,而同一产品的调查对象——欧盟,在此次初裁中“缺席”。业内专家表示,此次初裁将一定程度上打压美韩厂商,对已脆弱不堪的国内多晶硅企业来说,起到提振信心的作用,但抢占市场空间仍需企业自强。

美韩多晶硅被征反倾销税

中国商务部日前发出公告,自7月24日起,对来自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采取征收保证金临时反倾销措施。进口经营者在进口上述来源的被调查产品时,应依据初裁决定所确定的倾销幅度向中国海关提交相应的保证金。

初裁认定,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存在倾销,中国国内多晶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美国多晶硅的倾销幅度为53.3%至57%,韩国的倾销幅度为2.4%至48.7%。其中,美国第二大多晶硅制造商MEMC和著名多晶硅企业Hemlock被征收53.7%的反倾销税,而韩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OCI株式会社只被征收2.4%的反倾销税。

1

(图片:中国商务部初裁认定美韩多晶硅存在倾销。)

一直以来,美国和韩国等国家多晶硅生产企业一方面不断扩产,另一方面享受政府补贴不断降价,使得进口多晶硅的价格较国产多晶硅的价格低很多,从而以惊人的增长量和低于成本价的优势迅速占领中国的下游市场。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进口多晶硅已占据国内多晶硅市场份额的75%。

国内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江苏中能硅业副总经理吕锦标表示,美韩多晶硅存在接受政府补贴和以低于正常价大量倾销中国的事实,极大制约了国内多晶硅行业的发展。商务部初裁是维护民族产业的合法权益,将为整个国内多晶硅行业发展带来重大转变。

 

欧盟“缺席”意在和解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的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对欧盟太阳能级多晶硅“双反”调查正式立案,并与同年早几个月立案的对美韩多晶硅的“双反”合并调查。然而,作为涉及同一产品的调查对象——欧盟,却在此次初裁公告中“缺席”。

专家认为,此次对美韩的多晶硅制裁或是想借此给欧盟警示。“中国这是敲山震虎,此次是刻意回避了欧盟,想借美韩对欧盟施压。”任浩宁说,现在是谈判最敏感的时期,如果谈判最终破裂,中国企业将完全丧失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

作为欧盟的主力,德国在我国今年前五月的多晶硅进口中占了30%,我国若对欧盟多晶硅征税,除了国内企业损失惨重外,德国产业更是首当其冲。虽然这笔账,中欧是心知肚明,但目前双方仍在价格这一核心问题上僵持不下。

2

(图片:作为涉及同一产品的调查对象,欧盟“缺席”初裁。)

事实上,我国对欧盟多晶硅初裁结果之所以备受各界关注,是因为外界普遍将这与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案联系在一起。

此次多晶硅“双反”重要发起人之一的吕锦标对记者解释道:“大家不应该把我国对欧美韩的多晶硅‘双反’与美国、欧盟对中国的光伏组件‘双’混为一谈。这是两件不同的贸易纠纷,你对我倾销我查你,是WTO的正常应对措施,不存在报复一说。”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介绍,自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双反初裁以来,中欧之间正在进行“价格承诺”谈判,努力走向和解。“此次将欧盟与美、韩两国区别对待,一定程度上是商务部向欧盟的‘留情’之举。”

 

国内企业仍需自强

虽然初裁结果已经出来,但事实上,国内多晶硅行业深层次的产能过剩矛盾尚未解除。

“今年国内多晶硅市场需求量预计将达8万吨左右,但国内企业目前能形成的有效产能突破14万吨,即便不考虑进口多晶硅所占份额,国内的过剩仍然存在,下半年价格很可能往下走,一些中小企业可能就熬不住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副理事长赵玉文道。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此前发布的报告披露,目前,国内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中,仅剩6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提醒说,本次初裁对国内企业的提振利好作用不会如希望的明显。目前市场上,美国多晶硅的平均价格是13美元/千克,远低于韩国的18美元/千克以及国内企业的17美元/千克。美国虽被征以高税,但仍能保持价格与其他持平,而韩国最大厂商被征的2.4%关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

(图片:国内多晶硅行业仍需在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力度。)

纵观整个中国多晶硅行业,其技术与成本控制能和国外抗衡的企业并不太多。要想在全球保有竞争力,要提高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除了政府的有力支持,依然需要各企业在技术创新、行业自律等方面加大力度。

申银万国行业分析师余文俊分析,初裁结果本身将对此前饱受低价倾销之苦的国内多晶硅厂商带来一定利好,尤其是国内仍在产的多晶硅龙头厂商将明显受益。但一旦国内市场有所恢复,还需严格的行业准入条件出台,防止一哄而上的产能过剩悲剧再次上演,让真正有实力的优质企业能够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26/7245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