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小学生吃江水泡饭:是习惯还是无奈?

2013年07月29日 14:54

 

【网络传媒案例】

【事件介绍】

小学生吃江水泡饭 误读不该消费公众情感

解读

“江水泡饭”误读不该消费公众情感

一张令人泪崩的照片,引来无数人的围观。坦白说,这帧照片是很有视觉冲击力的,小女孩、江水、泡饭,还有污浊的背景……它让我们联想起很多愤然的事物:譬如营养午餐计划、学校的卫生条件、公共财政取向等。如果沿着诛心论的逻辑走下去,校长等“坏家伙”是肯定要被钉在舆论的耻辱柱上的。因为这是对祖国花朵赤裸裸的“虐待”。同情与悲悯、愤怒与恨意,顷刻被这帧照片点燃。

眼下,舆论的兴奋点在校长的解释上,“吃油茶泡饭是一种习惯”。于是不少舆论开始对校长的言词穷追猛打。质疑不能说没道理,因为事件确实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些有待商榷的细节。但问题是,它以公共事件的姿态呼啸而来的时候,消耗公共舆论资源的“看点”究竟在哪里?不用说,我们的情绪、我们的关注,是被小女孩的悲催“处境”引燃的,但事实呢——在微博热转、媒体热议之后,第一传播者才告诉我们,网友对微博信息存在误读,“三餐有菜有肉”、“江水是经过沉淀的”。只是,公众想问的是,谁在让我们“误读”了“江水泡饭”事件?

不能说博主一定是立场先行而制造了“江水泡饭”事件,但这种选择性的传播法则,显然是公众情绪被误导的根源。“江水泡饭照”到底想表达什么?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这个碎片化传播的年代,自媒体也是公共媒体,舆论监督的资源是有限的,不能说研究“泡饭”的习惯没有意义、也不能说这种疑似炒作的方法一定不会带来公共利益的增量,但是,于社会而言,这显然是件值得警惕的事情。客观关注弱势群体、如实记录社会现实,这是我们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江水泡饭照”起码让我们知道,随手拍、随手发也应该是有些基本边界的。

微言大义

@杨兴东:在更多事实尚未披露的情况下,我们还难以断定这所小学执行营养午餐计划是否到位。因为一张图片身上所蕴含的信息量毕竟有限,仅仅以此下断言,也多少有点孤证的味道。

@但纯:存在冷水泡饭的“生活习惯”,其实是令人心痛的。事实上,营养餐计划,本就包括对不健康生活习惯予以纠正。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生活习惯”就这样,更要从中寻求改变。

@刘昌海:对于这样的不良习惯,学校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有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改变习惯绝非一日之功。

@杨兴东:我们都清楚一种生活习惯的存在,当以不影响生活质量为前提。吃得健康、喝得安全等等,这些事关生活质量的常识,理应获得无差别的尊重。

@但纯:对于冷水泡饭,我们更应该用敏锐的人文关怀视角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推动改进。

 

小学生吃江水泡饭是习惯,官员可习惯没有茅台?

由于从小生活艰苦,云南丽江永胜县的一些小学生,习惯了用金沙江里抽上来的水泡饭,即使学校有营养午餐,他们也不习惯吃菜和肉。

照片是一位叫张云明的网友拍摄并发到网上的,有网友质疑当地是否执行小学生营养午餐。后来张云明说大家误读了照片,他的本意不是指责学校,而是希望大家关注那里的贫困状况。东江小学的海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说,学校供应住校学生一日三餐,早上吃面条,中午米饭加一个肉菜和汤,晚上供应米饭素菜。

这个信息,可以打消人们对小学生没有营养午餐的质疑和担心;但是,生活贫困到习惯冷水泡饭,而不习惯吃菜吃肉,这个信息同样令人揪心——什么样的生活,才会养成这样叫人心酸的“生活习惯”?

现在,很多城市人养成了一个生活习惯:收看养生电视节目,诸如如何吃得营养均衡,荤菜蔬菜各占多少比例,少了哪种维生素会得什么病,吃什么能防癌,什么能增加骨密度……许多人已经烂熟于心。如果跟永胜县江水泡饭的小学生说这些,他们可能会觉得是天方夜谭。但是,他们听不懂,不等于这些营养知识跟他们没有关系。从小没有菜和肉吃,现在有得吃却不习惯吃,他们幼小的身体肯定缺少某些必须的营养成分。

还有一些人,养成了餐必有酒,饮必茅台的“生活习惯”。上个月,江苏泰州靖江市工商局被曝光:该局每年吃喝费用达300万元,相当于每天吃掉喝掉8200元。该局餐厅仓库堆满整箱的茅台、五粮液、梦之蓝等高档名酒。“八项规定”下达后,一些官员不去外面餐厅宴饮了,改在自己单位里餐厅,包厢装修豪华,名酒堆满仓库——就像丽江永胜县的一些小学生不习惯吃肉一样,这些官员的“生活习惯”也很难改变——他们不习惯没有茅台和梦之蓝的生活。

最新被报道的“生活习惯”的是成人喝人奶。近日网传,在深圳富豪圈中流行喝人奶,雇“奶妈”到家中服务,如有必要可直饮人奶。《世说新语·汰侈》中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晋武帝司马炎到女婿王武子家做客,家宴上,有一道蒸乳猪。王武子说:“这是用人乳喂养的小猪烹调出来的,所以味道不同于一般。“帝甚不平,食未毕,便去”。帝究竟为何“不平”?是觉得王武子过于奢侈,不忍动筷子,还是想你怎么能比我皇帝还奢侈?武帝“便去”后对这种奢靡之举有什么举动、措施,故事没有下文。即便有什么措施,也不会有什么作用。女婿是自家人,为难自己的女婿,不等于为难自己吗?所以故事只能到这里为止。

“小学生吃江水泡饭”的背后是否有人动了营养餐

营养餐是各级政府、教育机构为解决农村、农民工子女中小学生在校(住校)期间的营养问题,专项拨款,特设专项资金,购买食物,合理搭配,制作的午餐。面对此,公众难免会有这样的质问:为何这粗瓷大碗里连一根青菜都没有?这样的午餐会有营养吗?我们常常把“一切为了孩子”挂在嘴边,试问,这样的午餐,孩子的健康和成长能得到保障吗?如此情形的出现有悖于国家推行营养餐的初衷。

自国家推行营养餐计划以来,各种负面新闻报道随之而来,午餐”缩水“、烂苹果、过期牛奶、变质米饭……这些营养餐安全事故频发,不仅给学生、家长带来伤害,更让国家政策的善意和效能打了折扣。如今,又上演了匪夷所思的”江水泡饭”,这怎能不让人感到可悲,我们不禁感慨为啥营养餐在执行的过程中总走了样?舆论关注和追问的是有没有人动了”营养餐“这块”奶酪“,为此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应介入调查,看看“营养午餐”的专项资金是否落到实处,否则难以消解公众的疑窦。

东江小学营养餐问题的存在绝非一朝一夕。在炎热的夏季,学生吃着“米饭泡油茶”,没有一点青菜,确实难以下咽。即使诚如校长所说的“江水泡饭”这是一种生活习惯,但每餐“3元补贴”虽然不多,但至少不会是这样的“标配”。如果有正常简单的“一荤一素一汤”,孩子们何以至此?与其说是一种习惯,倒不如说这是学生为了填饱肚子的无奈。

营养餐计划本是环环相扣,然而,实际操作中却错漏百出,每个环节都让人不省心。企业,学校,政府,这三者是学生营养午餐的直接相关者,其中有利可图,便不免有人敢与孩子“抢食”,忘乎仁义道德、践踏法律。从众多营养餐问题中,我们不难看到监管机制的缺位,因此需要细化的执行机制和严格的监管方案。

我们不妨把“江水泡饭”当成一封举报信。我们的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去彻查此事,看营养餐是否执行到位,是否有人从中“雁过拔毛”克扣资金,亦或者营养餐都落于实处,还是只够孩子吃上这种“江水泡饭”,那政府有必要加大资金投入,创造条件,多为孩子们的身体考虑,给孩子们提供真正富含“营养”的饮食。营养餐是一项系统工程,希望我们的企业、学校和政府,将这项民生工程真正落实好,还孩子一个健康的午餐。

 

小学生“江水泡饭”的习惯思维让谁蒙羞?

云南丽江永胜县东山乡是一个傈僳、彝族集居的民族乡,被曝学生“江水泡饭”的东江小学估计也是傈僳、彝族学生居多的一个学校。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本人不大了解,不便评说;傈僳、彝族是否有“江水泡饭”的习惯还有待于考证。只是直觉认为“江水泡饭”对人的健康肯定不妥,需要克服。

在网友汹涌澎湃的舆论浪潮中,对于学校是否执行学生营养餐;是否克扣学生营养补贴;是否有人从中渔利这些事,相信相关的教育局、纪检部门肯定已经在开始调查了解,最后也会给大家一个交代的。我只是奇怪于作为校长的海某某对此事坦然的麻木和轻描淡写的态度。一句“一是以前的生活习惯,二是现在天气太热,喝江水更凉快”。是掩盖也好;是习惯也罢。一句话把其人品暴露无遗!

其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学校实实在在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看照片上的学生年龄,应该是在读小学。即便学生们因为习惯从小就吃“江水泡饭”;即便是当地的一种风俗;即便家穷无汤以水泡饭这些都无可非议。可孩子们一旦进了学校,学校就应当负起教书育人的重担。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些不好的风俗习惯需要在这个传道授业解惑之地得以纠正和制止。否则怎么对得起言传身教的人民教师的称号呢?面对“江水泡饭”这等不好的习惯,学生们肯定是愿意改正的。因为,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来说,汤更有营养也更好吃。学校的学生如果继续保留这个习惯的话,就是学校失职;校长渎职!

其二,这段时间气温不断攀高,确实让人有点受不了。照片里的孩子们穿着外套、吃着营养餐、吃着纯天然的“江水”解暑;为什么还会让网友们泪奔呢?居然校长还能用“凉快”来为自己解脱。可恶!可怜的孩子们,不知道当他们成人以后再看这事会怎么想。也许,只能用“聋子听哑巴说瞎子看到鬼了”这样词句才能解释的通为什么校长会有这等的托词了。

天气很热,海校长肯定也很热,请有关部门也去关心关心我们这位校长。让他一边凉快去!因为,“江水泡饭”的习惯思维的确让教育蒙羞!

【启示与思考】

不管你信不信,海校长的话我都“相信”:一来,海校长是一校之长,应该不会撒谎;二来,海校长说的确实是事实,但凡曾有过在农村当教师的经历,对海校长说的“习惯问题”比较清楚。然而,纵然海校长说的是事实,但海校长不该对“小学生用江水泡饭”睁只眼闭只眼。

学校供应了开水和汤,就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喝开水和喝汤,让学生知道喝开水、喝汤对身体有益,而用江水泡饭对身体有害。学生对喝江水的危害性可能不太了解,但学校不应该不了解,学校把道理给学生讲清楚了,相信学生就不会用江水泡饭了。

用江水泡饭,确实是一些农村孩子以前的生活习惯。但是,这个习惯显然不好,学校就要帮助学生改正。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学校要给学生讲清楚这个道理。要知道,假如学生养成了好习惯,还可以帮助家长和其他人改掉以前的坏习惯。倘若学校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学生和家长的这个坏习惯或许将伴随他们一生,这无疑是学校的失职。

海校长讲的第二个原因——天气太热,喝江水更凉快,仔细想起来让人感到后怕。校长都是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老师们会有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更好的教育方法吗?用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教育学生,可想而知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小学生用江水泡饭”不可怕,可怕的是校长对小学生用江水泡饭睁只眼闭只眼。提高教师素质喊了这么多年,教师素质尤其是农村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多少,实在让人不敢想象。

“小学生用江水泡饭”折射农村教育之忧。可以冒昧地说,这类事情肯定不是东江小学所独有;像海校长一样的校长,肯定不止一个两个、三五几个。说句实在话,只要到偏远山区的学校去走走看看,这种事情、这种校长非常普遍。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首先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必须首先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教师素质上不去,教育质量从何来?教师素质上不去,学生素质咋上去?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29/7250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