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高端论坛-独家文稿
“为人民服务”的由来与发展
2013年07月29日 15:09
刘建军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今天讲座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为什么要讲“为人民服务”?不仅仅因为它特别重要,更因为它跟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宗旨基本相似。
一、 “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关于“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命题
在我国,“为人民服务”最早是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标志。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不是就没这方面的提法?其实他们有提过,所以说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命题。
(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标志
原来有一个电视片,马路上随机采访了一些人,问他们知道不知道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是什么? 60%以上的人都回答是“为人民服务”。 我发现一个现象,我们国家这么多书法家,他们什么都敢写,唐诗、宋词、语录、格言都写遍了,但是我发现没有几个书法家敢写“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因为毛泽东同志写的“为人民服务”特别的经典,别人无法与之相媲美;另一个方面“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的重要思想,这个东西在历史上已经定格了。
“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是毛泽东同志书法的一个典范,我们经常看到的比较经典的字体有两种:一个是派出所门口、街道里、背包上、茶缸上经常有毛泽东同志写的“为人民服务”;还有一个是在中南海大门口,这是毛泽东同志另外一种字体的“为人民服务”,都写的特别大气。
(三)党的根本宗旨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如果所有的话都忘了,只记住一句话,那就是这句“为人民服务”,所以它作为根本宗旨,实际上就是最高的宗旨,绝对的命令,最重要的要求。“为人民服务”写到我们党章里边,讲到怎么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时候,有两句话是最重要的: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四)社会主义的道德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的道德核心,这是在党的十六大中明确提出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包括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群众路线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群众观点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所以群众路线简单的说,它应该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理念的层面,就是说基本的理念、原则和要求,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思想理念;还有一个是操作层面,就是工作的具体要求,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以不论是理念上,还是操作角度来讲,群众路线的精华都在于“为人民服务”。
二、“为人民服务”的由来
我们先考察一下,“为人民服务”这个词是怎么提出来的?我们一般都讲是毛泽东同志先提出来的,但是要从学术上来研究的话,再往前追溯实际上应该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我把这个过程简单的介绍一下。
(一)马克思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描述
我们先从马克思开始。马克思中学毕业的时候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命题作文,一篇是自己选题的作文,这两篇影响最大的就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个作文现在被收录在《马恩全集》里边,今天回过头来读这篇文章真是太令人震撼了。它里边提出为人类工作,文章提出:“如果我们的生活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一种能给我们提供最广阔的场所来为人类工作,并使我们自己不断接近共同目标即臻于完美境界的职业”,这话虽然带有思辨色彩,但是说的很好。它指明了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授予千百万人。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问世,在《共产党宣言》里,提出的著名论断就是“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句话非常的经典,广为流传。虽然马克思写这个宣言的时候也就是二十七八岁,但是今天回过头来看的话,观点还是非常的老辣,所以这是一部非常有远见的著作。
马克思还有一部著作叫《法兰西内战》,实际上就是法国的巴黎公社革命,那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个表现,虽然历经72天就失败了。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最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为人民服务”,它说,“普选制,就是选举这个制度要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这实际上就是为人民服务,这里讲的很清楚了。
(二)恩格斯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描述
恩格斯有没有提“为人民服务”呢?他先从反面提出来的,他批判一些人,为人民的压迫者服务。恩格斯之所以这样提,源于一个历史事件。马丁·路德是德国16世纪一个基督教改革运动的领袖,刚开始他代表下层的人民群众反抗罗马教皇压迫群众的一些做法,那个时候他是为人民服务的。可是后来这个事情越闹越大,下面的农民起义愈演愈烈了,他害怕了,然后他立场转变了,开始反对农民起义。所以恩格斯批判他为人民的压迫者服务。这个话里边虽然没有正面出现“为人民服务”这个词,但是他反对和批判了为人民的压迫者服务的做法,等于提出“为人民服务”了。
恩格斯还批判过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威廉一世有一个提法要全心全意为君王服务,他讲了一句话说“人们必须全心全意用全部的家产、名誉和良心为君王服务并奉献一切,除了上帝赐给天堂幸福以外其他的都是我的”,他让人民全心全意为他服务,而不是说统治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剥削阶级的一种观点。
恩格斯还有一个说法,就是社会的生产力应该为全社会服务,不应该只为一部分人服务,为有钱人服务,为掌握权势的人服务。这个思想在现实社会中也是很有价值的。
大概在恩格斯70岁生日的时候,很多社会主义拥护者,工人运动的同胞向他表示祝贺。恩格斯写了一封回信,意思是说他只不过是很幸运的收获了一个比他更伟大的人播种下的荣誉和尊严。那个更伟大的人指的是马克思,虽然他跟马克思两个人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但是恩格斯主动把马克思放在第一位,说明他很谦虚。他在信中说到,马克思播种下来的光荣,让我来收获这个荣誉,但是不要忘记这个荣誉是马克思送来的,我自己也要表一个决心,我要用我的余生积极的为无产阶级服务。在这里面,他提到了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概念。
(三)列宁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描述
列宁关于“为人民服务”有一些说法,他说文学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这是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这篇文章中提出的。文章还提出,“无产阶级的写作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的,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的,而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从这里可以看到,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但这些思想与“为人民服务”很接近。
(四)斯大林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描述
斯大林有两个明确的提法,一个是“为人民服务”,一个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过去我们以为这两个提法是毛泽东同志最早提的,但是经过考察发现应该是斯大林最早明确提出的。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人民服务”不是跟斯大林学的,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时间虽然比斯大林晚,但是“为人民服务”是他有感而发,从实际生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包含了对当时中国特定历史情境的分析。
(五)毛泽东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描述
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为人民服务”是在1939年2月20日,当时他给张闻天写了一封信,这个信里边说的是什么事呢?是讨论陈伯达写的一篇题为《孔子的哲学思想》的文章。在信中,毛泽东同志讲了他对孔子的哲学的看法,其中讲到孔子的“智”、“仁”、“勇”,分别代表智慧、仁爱、勇敢。关于勇敢的理解,毛泽东同志说,这个“勇”是勇于压迫人民,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是勇于为人民服务,这是他最早提到“为人民服务”。
在这之前,我就看刘少奇同志的《共产党员修养》,我发现这里边有一句话,要努力增长“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当时我就想是不是刘少奇同志最先提出“为人民服务”?因为《共产党员修养》是1939年7月他在中国共产党马列学院的一个讲演,那是不是在1939年7月他就提出来“为人民服务”了?我查了解放前出版的报纸《解放日报》,它是延安时期我们党办的报纸,那个时候印的《共产党员修养》有不同的版本,查到旧的版本上面并没有“为人民服务”。这个词是建国以后刘少奇同志修改完善《共产党员修养》的时候加进去的,原来没有这个提法,所以并不是刘少奇同志最先提出“为人民服务”。
再往后就是毛泽东同志陆陆续续提出一些相近的概念。1939年12月提出了为工农服务,为群众服务。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里边也提到,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劳苦群众服务。再到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边讲到文艺要变成革命的文艺,变成为人民服务的文艺。直到1944年,毛泽东同志发表文章《为人民服务》,这是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一个即席演说。
张思德当时是延安中央警卫团的一个战士,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这个战士的特点是吃苦耐劳,老老实实干活。当时大生产运动开荒种田的时候,张思德玩了命的开出两份地,他就是这么一个兢兢业业的人。大生产运动中除了开荒种地种粮食以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烧炭。陕北那个时候取暖没有煤,用木炭取暖,烧炭是一个苦活。张思德听说有这个任务后,他主动要求去烧炭。后来到8月份、9月份的时候,天气转凉了,大部分烧炭的战士都回去了,剩下几个战士在那儿在那儿留守。本来他不用再干了,看着就行了,但他闲不住,头一天砍倒了一棵大树,正好这个大树砸到烟筒上,把那个烟筒砸坏了,张思德就钻到里边修理,结果把他埋在里面了,那年他才20岁左右。
这个消息传到延安后,毛主席很难受,要为他开追悼会,毛主席亲自在花圈上面写了“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并在现场做了一个演讲。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个演讲,就会发现毛主席用一种很通俗、很口语化的表述方式,每句话都讲得很精彩。一方面说明毛主席语言功底的深厚,同时也说明他动了真感情,所以感人至深。这个讲话的主要内容就是“为人民服务”,虽然“为人民服务”这个标题是后来加上去的,当时讲话的时候并没有,直到建国后编《毛选》的时候才加进去的。贯穿这个演讲最核心的概念是“为人民利益”怎么怎么样,虽然在这个讲话里边没有直接出现“为人民服务”,但是它的整个思想讲的是“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做完“为人民服务”演讲后,隔了十多天,又有一个演讲,主要内容是学习模范,学习战斗英雄,他在那个会议的讲话直接用了“为人民服务”这个词语。
三、“为人民服务”是一种信仰
(一)共产主义信仰的科学性
“为人民服务”实际上是一种信仰,它是共产主义信仰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假如有人向我们提问题,说你们共产党人是有信仰的人吗?我们当然有信仰了,因为现在我们都在讲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坚定科学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所以我们当然是有信仰的人了。我们虽然是有信仰,但我们的信仰是一个科学的信仰,它不是宗教,我们也没有西方所说的上帝,我们的“上帝”就是人民。这个上帝是打引号的,说明这是一个比喻,因为上帝是有神论的概念,它指的是神、佛等等,而我们是无神论,我们不讲神鬼这些东西,人民就是我们的“上帝”,是我们最高的信仰对象。
有人问马克思是不是我们最高的信仰对象?马克思当然是我们崇拜的对象,这肯定是没问题,因为这是我们科学的信仰。但是,我觉得马克思他不是我们最高信仰对象,也不是我们服务和献身的对象,因为马克思他是一个具体的人,我们的信仰是一个理论,不是固定的、具体的事或者人。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的信仰就降低了,就变成一个偶像崇拜了,所以,我觉得马克思不是我们最高的信仰对象。凡是信仰,它都有信仰对象,信仰对象都通过一定的形态表现出来的。一般来讲,有两种形态,一个是观念形态,就是一个理论形态;另外是一个是物象形态,它是一个形象的东西,而不是一个抽象的观念,两种形态缺一不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观念形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是一个物象形态。
先不管信仰的科学与否,所有的信仰都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马克思相当于耶稣,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相当于天堂,什么东西相当于他的上帝呢?人民相当于上帝。平时我们说人民是我们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没有看不清的事,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虽然不说人民是万能的,但是个人办不到的事,人民就能办到;党办不到的事,人民能办到。把人民称作“上帝”。这个说法有没有根据呢?有根据,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愚公有他特定的角度,实际上他用这个东西进行一个理想信念的教育,要让自己的后代坚定理想信念。从这个寓言故事,不难发现特别有信仰、有目标的人他不计较利害,不计得失,死心塌地的干,这是他执着于自己信仰的表现,不是他愚蠢的一面,而是他执着的一面。特别聪明的那种人成不了大事,因为脑子太活,很容易犯机会主义的错误,因为干成一件大事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执着追求,不受任何干扰和诱惑。但是聪明的人禁不住诱惑,原本这个机会能挣1万块钱,结果出现一个机会能挣10万块钱,聪明的人就去追求10万块钱的机会了,追来追去就变成了机会主义。从字面上理解什么叫机会主义?就是善于抓机会,抓的太多了反而忘了根本,这就叫机会主义,没有信仰的人很容易犯机会主义的错误。
(二)共产主义信仰的核心
远大理想和根本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信仰当中的两个核心。原来讲共产主义信仰的时候不包括“为人民服务”,只讲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只有在讲党的宗旨的时候才讲“为人民服务”,这是不对的。实际上根本宗旨就是根本信念,所以就应该把“为人民服务”宗旨纳入到共产党人的信仰体系中。
共产主义信仰如果说有一个理论模型的话,我觉得它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体。圆形只有一个圆心,过去人们可能认为这个圆心就是共产党远大理想。但我觉得应该有两个圆心,椭圆是有两个圆心的,一个是为人民服务,一个是共产主义理想;一个是根本理念,一个是远大理想。加在一起就叫理想信念,这就完整了。这样,“为人民服务”有了新的更高的阐释,它不仅仅是道德上的一个要求,更是对我们共产党人根本信念上的要求。这个服务也不仅仅是一个服务行业,给人帮个忙这样的服务,与人方便这样的服务,而是内心里边的心悦诚服,表现在行动上是侍奉,就好像是伺候老人一样的伺候,那个服务才是真的全心全意的服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可以叫人民主义的信仰。
四、“为人民服务”的特点
如果说“为人民服务”是一个信仰的话,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它不是宗教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是人民,人民是人,不是神,所以就不是宗教信仰。宗教是有神论,是信鬼神的,我们是唯物主义的无神论者,我们不信鬼神,但是我们相信人民。
第二,它不是个人迷信,也不是偶像崇拜。因为人民不是个别人,人民是大多数,这样就把对人民的信仰跟对个别英雄、个别人物的崇拜给区分开来了。但是这里边很多事情比较复杂,对毛主席的崇拜究竟是不是迷信?肯定不是,因为人们在对毛主席的崇拜和信仰当中凝结了对人民群众的信仰,只是在毛主席身上得到体现,实际上是对人民群众的信仰。“为人民服务”也不是偶像崇拜,偶像崇拜它是一个比较低级的信仰现象,崇拜的东西都是石头、瓦块等等具体、有形的东西,这是人的信仰初级阶段的表现。到了高级阶段,崇拜的都是精神化、抽象化的东西了,所以我们对人民的信仰具有抽象性和超越性。很难说张三是人民,李四是人民,但是不能说张三不属于人民或者李四不属于人民。人民没法落实在具体的人身上,这样看来好像是一个弱点,人民没法抓,抓不着,恰恰是因为抓不着,他作为信仰的对象才是一个高级的信仰,不然的话他就是一个低级的信仰。
第三,它有科学的基础。为什么把人民当作我们最高的追求对象和服务对象?因为人民在历史上的作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车轮的推动者。不是个别英雄创造了历史,而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所以我们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也可以说是人民路线,就是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但是因为人民这个概念比较抽象,群众这个概念比较具体,所以当我们讲很高层次信仰的时候,我们就讲人民;当我们讲到工作上具体事情的时候,我们就用群众,将两者合在一起,就是人民群众。
(四)具有绝对性
第四,“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具有绝对性。既然是一个信仰,信仰就有一个绝对的要求,你必须这样做,不这样做就不行,它的绝对性在于,它是一个单向的义务,不讲什么理由,只要你是共产党,你就必须为人民服务。虽然生活当中很多事情都是讲权力和义务的统一,但是在信仰的要求上就不能讲权力和义务的统一。人民拥护你,你也要为人民服务;人民不拥护你,你也必须为人民服务,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命令,所以这是信仰上的绝对性要求。“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终生的职责,只要你是共产党,那一辈子都必须为人民服务,这就是一个终生的职责。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毛主席给吴玉章的信里面提到过,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是非常好的,但当你到老的时候讲了一篇混帐话,干了一件糊涂事,人民也不会原谅你的。这就说明了党员和人民之间,它不是一个对等的、平等的关系,不是一个可以相互交换、相互承担义务的关系。它是一个单向的关系,党员必须承担为人民服务的义务,人民不承担拥护你的义务,只有这样才算信仰,不然的话那就是做买卖了,根本就不是信仰。
第五,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这是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讲话里面的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说的最掷地有声。我们中国人不太说“死”这个事,因为觉得不吉利,但是毛泽东同志很好的阐释了对“死”的理解,这是很难得的思想。他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联想到宗教里边说的,比如说为了上帝,为了主献出生命,献出生命以后得到一个补偿,不是说你献出生命就达到目的了,因为你是为上帝而献身的,所以你的灵魂就进入天堂了。虽然牺牲了生命,但是你得到的好处比你失去的还要多。我们说的是你为人民而死,死了就死了,这就是你的目的,你不要再想别的,你不要想死了以后,灵魂进入共产主义,根本就没有灵魂,所以我们这个境界比宗教的境界要高的多。
第六,“为人民服务”有一个终极的价值。因为很多信仰都有一种终极关怀,给人无限的向往,“为人民服务”的无限性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人民的存在具有无限性。人民就像汪洋大海一样,大海有若干滴水。如果拿大海跟一滴水相比的话,那大海就是无限;拿个人和人民群众相比的话,人民就是无限。
其次,人民的力量具有无限性。人民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再次,人民的事业具有无限性。这个事业一步一步往前走,一直到共产主义,实际上共产主义也不算完,到共产主义后,还要建设共产主义和发展共产主义。
最后,“为人民服务”本身具有无限性。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个话讲的非常符合我刚才说的道理,非常深刻。关于“为人民服务”,习近平同志也有过一段讲话,他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责任编辑:徐晶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29/7250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