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前沿观察

“异地就医结算”漫游越快越好

2013年07月31日 10:14

 

(原题   跨省就医结算:需要刚性实施)

1

按照医改工作安排,医保、医疗、医药继续联动改革,医保体系的建设成为最大亮点。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选择在部分省份试点,探索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

“异地就医结算”漫游越快越好

实行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就像是手机漫游,不论走到哪,只要进行了消费,都能及时的进行结算,这对参加了医疗保险的病患者可以减少繁杂的报销手续,方便就诊,一卡在手走到哪都能享受到医保的实惠。

但是这一利好政策要实施并不容易,2011年7月正式实施的《社保法》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年-2011年)》,要求三年内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异地接续”。如今选择在部分省份试点,说明已经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跨省漫游的坚冰已打破。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不少老人从户籍地到外地与子女生活;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异地就业;尤其是二亿多外出务工者。谁也不能保证出门在外不生病,而因为医疗保险不能全国漫游,给他们带来种种不便,难以完全享受医疗带来的实惠,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异地就医实行漫游从技术上来说并不难,建立网上信息库就能办得到,何况手机、银行卡等都能漫游,医疗也不是个难事。问题的症结在于各方的利益分配。客观的说,外来人员多的地方医疗负担相对就重,地方财政确实要增加负担,这是一。再则,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收费标准,同是看一种病,收费有高有低,在医药体制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医院开大处方,得回扣的现象时有出现,因而,地方与地方、医院与医院之间都互相防备,生怕“肥水流入他人田”,能拖则拖,能推则推。

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是一项改革,要着力推进,应完善机制,如:各个医院收费价格、检查费用进行统一核定。尤其是应提供更广泛的医疗就医范围让病患者挑选,不能只局限于公立医院、重点医院,其它非公立医院、非重点医院也可同时实行,让患者有充分的挑选余地。要严格约束开大处方弄虚作假者,对一些发漫游财的医院应进行严惩,对一些故意刁难阻碍医保漫游的部门应进行问责。不能靠自觉,应进行刚性的实施。

实行跨省异地就医漫游是惠及民生的大好事,不能拖,不能等,尽快展开。由此,各级部门要有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同时,国家财政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政策扶植,如此才能加快进程。(燕赵晚报 罗瑞明)

 

利益博弈仍是阻力

网民褚福灵称,整个社保体系的症结在于,各个统筹地区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自求平衡的财政体制以及“只转移个人账户资金,不转移统筹基金(企业缴费部分或者缴费总额中的规定部分)”的政策规定。由于医疗保险基金在不同的统筹区内部自求平衡,加之跨区转移保险关系时仅仅转移个人账户基金而不转移统筹基金,在这种政策规定下,转入医疗保险关系的地区为了确保本区基金的平衡,对不同地区的年限不予承认,由此来限制退休后享受医保待遇人数。同样,由于医疗保险基金在不同统筹区内自求平衡,“医保卡”往往只能在发卡地区有效使用,跨地区使用时会遇到困难。

网民景天魁说,社保全国通行在技术上不存在困难,问题的焦点是要理清“利益分割”。如何在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下,消解地方政府、投保单位和投保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同时提高他们对设计安排的支持,将是关键中的关键。医保卡全国联网,将是我国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地方和部门切不可把医保作为争夺利益的工具。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网民表示,在部分省份试点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将给异地就医患者带来实质上的政策性利好。网民希望,在积极落实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同时,应该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网民灏葶称,要推行医疗行业体制改革,引导、鼓励来自社会各界的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破除公有和私有医疗机构在资金、政策、准入门槛等各方面的籓篱,或许可以推进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良性发展。

网民尼克臣表示,未来改革应本着“为人民服务”,本着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上多做文章,切实消除重压在百姓头顶上“看不起病”的这座大山,真正站在“百姓本位”来迎接未来改革深水区的问题和挑战。(经济参考报)

 

做好三方面工作 便利跨省就医即时结算

由于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属于“划地而治”,各地区制定的政策、标准都不太相同,基本上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因此,医疗保险实际变成了“地方粮票”,不能实现全国“通存通兑”,显然,国家出台这项公共政策,不仅能为异地就医患者带来实质上的政策性利好,也为医保改革向纵深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跨省就医,要想真正实现方便、快捷在我国各地“通存通兑”,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解决现实很多利益博弈问题,方能把天堑变通途。笔者觉得,就目前而言,至少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方面,尽管目前已实现省级统筹,但各地区建立各自的、相互无法兼容的信息管理系统,无法适应全国统筹对信息管理系统的需要。所以,国家层面应在整合现有各省区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搭建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全国统筹由现行的属地管理转变为垂直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摆脱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的影响,也有利于实现医疗跨省结算。

二是要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建立医疗养老保险准备金。现在医疗保险金不能流动最大的瓶颈是,各个统筹地区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自求平衡的财政体制,以及“只转移个人账户资金,不转移统筹基金(企业缴费部分或者缴费总额中的规定部分)”的政策规定,给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试点推广带来一定阻力。

因为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缴纳标准差别过大,如果贸然推行跨省结算,势必让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保费,直接流入落后地区。因此,笔者建议,国家要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建立医疗保险准备金,并设立一个平均医疗保险缴纳标准。在转移医疗保险金时,如果经济欠发达地转向发达地区,就可动用医疗保险准备金支取找齐,相反,高于平均标准的发达城市转向落后地区,其剩余资金可充实到医疗保险准备金里。

三是引入社会机构参与管理。目前在国内,只有北京等为数不多的地区推广异地就医社保一卡通业务。据了解,北京医疗机构每年为5000万人次的外地患者提供服务,据估算,“京医通”卡的实施,预计约有40%门诊患者将获益。鉴于目前跨省结算的管理手续多、统筹难度大等特点,可以尝试由商业保险来操作社保一卡通,由政府选定几家商业保险公司,然后通过公平竞争,确定代管单位,最后把社会保障账户划拨到保险公司。这不仅能节省政府的管理成本,减轻统筹压力,而且也摆脱各利益主体间的掣肘。如此一来,政府只剩下了两件事:一是每年定期向社保准备基金充实资金;二是搞好日常监管,为社保一卡通畅游神州大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条件。(证券时报 吴睿鸫)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31/7252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