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经验启示
“次序动员”使党员发挥作用
2013年07月31日 10:34
房山区地处北京西南,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和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全区共有28个乡镇、街道,461个行政村,122个社区;共有常住人口94.5万人,户籍人口76.8万人。截至2011年底,全区共有基层党组织2229个,党员61671名。近年来,随着房山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涉及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利益调整问题的增多,如何破解农村党员发挥作用难题,更好地激发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服务全区科学发展的活力,成为摆在房山区委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房山区委组织部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在全区推广实行了农村基层组织“次序动员”机制,既有力保障了市、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重要工作的顺利推进,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收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中组部和北京市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北京市推广。
一、背景和初衷
2009年,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房山区委确立了“三化两区”①建设发展战略,初步构建了“两轴三带五园区”②的发展新格局。2010年以来,房山区委紧紧抓住首都建设世界城市和加快城南地区发展等重大机遇,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确定了首都高端制造业新区和现代生态休闲新城的新定位,全面深化与中石化、中粮、中核等大型央企的合作,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CSD中央休闲购物区、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中国北京农业生态谷、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等五大功能区建设,均取得重要进展,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大幅提升。
随着房山区“三化两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在市、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重要工作的推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使这支队伍更好地服务全区新型城市化建设,房山区委组织部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农村党组织书记“1+3”③、民主评议农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欠先进”党员书面告诫转化等一系列制度,旨在打造一支在推进“三化两区”建设中能够担当重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传统的考评制度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滞后性,通常是在某项工作结束之后,再以考核、评议等形式进行奖惩,对于推进急难险重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还不够强。
2010年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房山区阎村镇党委按照“遇到困难党员干部带头上、遇到利益党员干部主动让”的工作思路,采取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头,党员干部、村民群众依次签约拆迁的做法,仅用30多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轨道交通房山线在阎村镇后沿村段的拆迁工作,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服务保障地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进行了一次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对此,房山区委组织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在充分总结基层经验的基础上,于2010年11月份研究制定了《房山区农村基层组织次序动员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在全区农村启动了“次序动员”机制。旨在通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并让广大群众优先享受发展成果,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到推进“三化两区”建设的具体实践中。
二、主要做法
“次序动员”机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仅让党员干部知道“平常时刻要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要得站出来”,更要知道“谁先站出来,什么时候站出来”。为此,主要采取了“四定四明”的做法:
第一,定身份,明事项。将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按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党组织委员、村委会委员、普通党员、村民代表和普通群众划分为7种身份。凡身份重叠的,以次序靠前的身份认定。同时,明确了农村各类自然灾害抢险救灾、灾后重建工作,国家、市区级重大活动中的安保、维稳、服务、后勤保障工作,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依法开展的土地征占、地上物拆迁等工作,社会治安、重大人身财产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涉及村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服务保障工作等6个类别的动员事项。
第二,定原则,明次序。按照“党员干部当先锋,普通群众得实惠”的原则,设计了正序和倒序两种次序动员机制。在推进拆迁拆违、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的工作时,由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带头,依次按照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农村党员和村民代表、普通群众的次序顺序动员推进;凡涉及福利分配、回迁选房等利益享受方面的事项时,则按照倒序动员,由普通群众优先享受发展成果,党员干部最后安排,切实体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基本要求。
第三,定程序,明步骤。次序动员由村党组织牵头组织实施,具体包括五个步骤:第一步,制定方案。由村党组织牵头召开“三委”联席会议,针对某项重点工作提出组织动员方案,在上报乡镇(街道)党(工)委审核批准后,向本村党员征求意见建议,形成提交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的建议方案。第二步,提请通过。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对建议方案进行讨论,并以举手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形成最终实施方案。第三步,宣传动员。利用广播、公告、村务公开栏、实地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把重点工作的基本内容,组织动员的启动时间、动员次序、完成时限等信息向村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第四步,组织实施。按照重点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组织动员的次序,分批、分期、分步推动组织实施,并分阶段向群众公示组织动员进度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第五步,总结验收。重点工作完成后,由村党组织负责对组织动员情况进行总结,对工作突出、表率作用明显的党员干部予以表彰奖励;对消极执行、抵触动员,混同于一般群众的党员干部,依据相关制度进行处理。通过这五个步骤,在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动员制度的基础上,坚持保障动员序列中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和基本权利,切实构建一个公平、公正、民主、合法的动员体系。
第四,定制度,明责任。为确保次序动员机制能够落到实处,房山区委组织部建立了三项工作制度。一是协调保障制度。要求乡镇、街道的组织、纪检、民政、经管等部门切实加强对次序动员的监督,审核检查准备情况,指导村级组织制定具体办法。二是意见保留制度。在次序动员期间,所涉及的农村党员干部对动员工作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保留个人意见,并向上级党组织逐级反映。三是责任追究制度。对干扰、破坏动员工作的个人,根据动员序列中的身份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对村委会干部,采取批评教育、年终考核降档等方式进行处理,连续两次民主评议不合格的,其职务自行终止;对村党支部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情节严重的,进行组织调整或予以免职;对村民代表,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村民代表队伍建设的意见》有关规定罢免其村民代表职务;对普通党员,由村党组织进行批评教育,并适时启动“欠先进”党员书面告诫转化程序,情节严重的,按照党员不接受组织分配工作给予组织处理。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目前,“次序动员”机制已在房山区城市化进程中的拆迁拆违、土地流转和储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此项机制实施以来,全区已有254个村按照次序动员机制开展具体工作287项,参与次序动员的农村干部、党员和群众共计6.5万人次。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充分发挥了农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作用。如,在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拆迁过程中,窦店镇交道二街、交道三街两村分别启动了“次序动员”机制,两个村党支部书记带头签订协议。三街村党支部书记史志华更是不顾家人亲友的反对,主动申请把已经界定为老宅的房屋改为新宅,从而降低房屋的补偿价,为了大局牺牲个人利益,在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中树立了典范。按照动员次序,史志华在全村88户拆迁户中第一个搬家腾房,并承诺在回迁选房时最后一个上楼,在他的影响下,全村干部、党员积极签约拆迁,主动搬家腾房,提前完成了上级布置的拆迁任务。
二是大力弘扬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浩然正气。如,在京石二通道建设过程中,韩村河镇天开村启动了“次序动员”机制。农村党员温志国个人承包的三亩多土地即将被国家征占,有人劝他建棚栽树谋取暴利,还有人多次主动提出要在土地上投资,获利给他分成。但温志国既没栽树也没建棚,而是坚持按照动员次序,带头签约让地。在温志国的带动影响下,他承包地周围的19户百姓以他为榜样,没有一户抢栽抢种,在全村树立起了坚决抵制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浩然正气。
三是切实服务和保障了全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如,在阎村镇后沿村在轨道交通房山线的拆迁工作中启动了“次序动员”机制,村党支部书记秦德林带头签约,主动拆迁腾房,村干部和广大党员按照各自身份依次签约拆迁,仅用30多天就完成了拆迁工作,为周边地区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开了个好头。同时,在拆迁户的回迁安置工作中,这个村按倒序推进,坚持让普通群众优先选房上楼,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回迁工作。
四、几点体会
房山区委组织部推行“次序动员”机制以来,坚持边实施,边总结,边跟踪,边思考,形成了一些较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第一,实施“次序动员”机制,是提高新形势下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的一次新尝试。“次序动员”机制,是房山区委组织部在助推“三化两区”建设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次重要探索,也可以说是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新形势下的一种新的诠释和实践。“次序动员”机制把对农村党员干部的要求制度化、规范化,根据职务、职责的不同,对党员干部进行排序,使党员干部时刻在思想意识上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际行动中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序可列,从而避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现“真空”。
第二,实施“次序动员”机制,是实现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有机结合的一种新探索。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在村级事务的推进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村民自治组织在政治上的引导,让广大群众坚定的跟着共产党走,是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次序动员”机制通过制度化的要求,激励和督促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大限度的维护村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把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到党组织周围,共同推进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三,实施“次序动员”机制,是检验党员干部“平常时期看得出来”的一个新平台。“平常时期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这是将党员干部区别于一般群众的一把标尺。一直以来, “关键时刻”能站出来、敢站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很多,但对于平常时期如何更好的发挥党员作用,还需要一个更好的促进推动和监督考核的机制。“次序动员”机制正是用制度的刚性,既给了模范带头作用较强的党员干部一个创先争优的平台,又是对个别消极懈怠党员干部的一种有效监督,让党员干部随时感受到“遇到难事先上、遇到好事退让”。
五、探索与评论
房山区委组织部推行的农村基层组织次序动员机制,是一个让群众信服的好办法。这个机制好就好在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解决影响事业发展的难题,叫响了一句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口号:“困难面前,党员干部站出来,冲在前面;在利益分配时,群众最先实现自己的利益,党员干部退后。”群众从中切实感受到,党的一切工作是为了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员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我们党的宗旨最简洁概括、最直接阐述。它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处理党和群众关系的准则。群众往往以此来要求党员干部,要求党员。立足于农村基层组织工作让群众满意,无疑是此机制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机制对党员、党员干部行为的要求具体化、制度化、程序化,并广而告之,凸现了党员领导干部、党员的作用,所收到的在困难面前先党员后群众,在利益分配时先群众后党员的效果,体现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要求。这一制度安排和房山区委组织部一系列基层党建举措融为一体,是在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
让群众跟党走,最基本、最直接的引力,来自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基层单位的工作性质、领导体制有所不同,党的基层组织的具体职能、工作方式方法也不完全一样,但都要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做深、做细,切实把党的政策和主张落到实处,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巩固我们党执政为民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在这个意义上,房山区委组织部的做法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注释:
①三化两区:即“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建设产业友好、生态宜居新房山”。
②两轴三带五园区:“两轴”,即京港澳高速发展轴和轨道交通房山线及西延发展轴;“三带”,即东部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中部平原发展带和西部山区发展带;“五园区”,即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中央休闲购物区(CSD)、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和中国北京农业生态谷。
③农村党组织书记“1+3”:即房山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1+3”文件体系,包括《关于加强以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为重点的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党组织书记动态考核调整机制的意见》、《关于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工程”的实施意见》、《房山区村党组织书记岗位基本报酬和离退职保障的若干规定》。
责任编辑:葛立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31/7254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