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政治

郭凤海:“三个倡导”支撑实现中国梦、人民梦、强军梦

2013年07月31日 15:53

 

caunews_20100630122749


  郭凤海,1966年12月生,黑龙江省兰西县人,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哲学、军事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全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防大学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国防大学“青年学习成才”标兵、优秀中青年教研骨干。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同志们都知道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刚才李教授也讲过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十八大报告就是用这“三个倡导”,清楚地表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号召我们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构建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主义社会,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公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三个倡导”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支撑我们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凝聚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想的崇高价值理念。

一、“中国梦”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与中华民族救亡自强历史追求的有机统一

一个是三民民主主义道路,一个是新民主主义道路,一个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三条道路分别代表了20世纪前期、中期和后期中国追求现代化历程的三个历史阶段。那么这三个历史阶段的划分,同志们可能已经意识到了,它是以主义的变化、以理论的变化为标志的。主义的内核是价值观,所以从这些历史过程我们都看到,中国人始终170多年来,始终在锲而不舍地追求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所以这个历史进程恰恰体现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只有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才能与中国救亡自强的历史追求有机统一起来。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与中国、与中华民族救亡自强的历史追求的有机统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有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最高价值理念,那就是推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从列宁讲过的“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到毛泽东号召要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再到邓小平强调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制化,再到今天我们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始终鲜明地写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上。这是社会主义它有一个最高的价值理念,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那么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保障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得以逐步实现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这个社会历史条件就是社会公正。所以我说把小康和大同纳入社会主义逻辑,这就使社会主义传入中国更易于被人们接受,从而引领中国人民掀起了旷日持久的群众性的社会公正运动。你看看从解放战争年代到今天,是不是这样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运动体现了社会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社会公正原则的有机统一,彰显了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

(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体现的是人的现代化,社会公正体现的是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我们考察近代以来大国崛起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既需要具备法律秩序等基础性的社会公正条件,还需要与这种社会条件相匹配的人的这个价值理念,特别是核心价值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英格尔斯,他研究过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现代化的历史。他发现有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即便是有了先进的制度、引进了先进的制度,但是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制度的人还没有摆脱传统落后的行为方式和保守观念的束缚,还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变成一个现代人,那么这个国家即使有再先进的制度、管理方式和工艺技术,也会在一些传统人的手里变成一张废纸,导致现代化的发展甚至失败。所以你看我们当年大清国的北洋水师,技术装备条件在亚洲可以说是非常现代化,但是他却操控在一群没有脱离农业时代军事思想和行为方式束缚的传统人手里,因而惨败于甲午战争。同样今天的中国,我们今天的中国从外观上看已经很现代化了,有那么多新兴的城市群、新兴的产业群、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铁路公路四通八达等等,然而这种外观上的现代化还不是一个完整的现代化,完整的现代化既包括外在的现代化也包括内在的现代化,内在的现代化就是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精神和价值观的现代化。

所以从近代以来梁启超追求构建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鲁迅批判国民性,我们党用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来改著传统、重塑国魂等等,都是在推动中国人、中国文化价值观向现代化转型。这是近代以来我们刚才讲过的三次价值观转型的一条主线。

 

 所以今天我们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这意味着什么?我觉得它意味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一次极其深刻的价值观转型。它意味着中国已经确立起了统一的、用以支撑现代化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整个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它在深层次上稳定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个个体和群体,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决定了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水平。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就是向中国的现代化注入了一种内在的现代精神,这种内在的现代精神用习近平同志的话说就叫做中国精神。习近平同志在讲到“中国梦”的时候,讲过中国道路,也讲过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可以说只有我们的中国精神立起来了,才能支撑我们凝聚起中国力量,走好中国道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十八大报告才说,“三个倡导”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当代中国是一个超大的国家,人口和经济的总量对世界发展影响日益增大,当代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超大的执政党,它的党员人数几乎超过了一些中等国家的人口总数。当代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一个环境--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浪潮,使中国对世界的依存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当代中国的改革、中国的社会转型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我们正处在一个超大变革的历史进程中。那么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以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以什么样的精神来立国、立社会、立人民就决定着我们伟大的强国梦想能否顺利得以实现。

二、“中国梦”体现了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与全国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同志讲的“中国梦”主要包括这么三个要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我理解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中国梦”的根本归结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同志讲,“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一段论述就深刻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对人民建设美好家园、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重大价值内涵,揭示了“中国梦”与人民梦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辨证关系。历史表明,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梦的民族。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目标就与国家征战的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人民能够踊跃担当与国家共进退的责任。所以后人普遍认为春秋战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代,华夏大地到处充满着一种雄奇壮烈的社会氛围,充满了一种刚健向上的阳刚之气,充满了一种争于战功的尚武精神,充满了一种贵以致死,就是把死看的很高贵的那个牺牲精神。特别是秦国,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把这个军功爵制把它普及到全社会,从而把这个秦国强国称霸必天下的战略目标,与人民立功受爵的梦想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就铸就了秦国军民的强大的战斗力,帮助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一)历史充分表明,与我们传统中国上升历史进程相伴随的一定是人民的梦

反之,与我们这个传统中国后期衰落历史进程相伴随的,也恰恰在于人民的梦,与那个朝廷的梦,王朝的统治发生断裂或者冲突。所以近代以后,由于人民与大清王朝缺少实质性的权益的关联,人民的权益和朝廷没关系,权力利益难以结成基于权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所以若大的中国一盘散沙,既形不成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中国精神,也形不成真正的中国力量。当年大清国拥有90万常备军,四万万人口,却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给远道而来的几千名英军。所以在中国近代的对外关系中,历史展现出了两种逻辑:一个就是力量逻辑,中国与西方列强对决,没有人跟你讲仁义道德,没有人跟你讲什么王道,骨子里讲的全是霸道,靠力量说话,靠坚船利炮说话,力量胜于雄辩;但是这个历史它又不仅仅是一个力量的逻辑,还是一个大多数人的逻辑,人多力量大,大多数人的行为逻辑,就是历史的逻辑,关键就是你如何把大多数人集结起来,让这个大多数人跟你走。我们考察近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和革命的历史,我们就会看到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改革者和革命者只是在少数上层统治者社会精英中展开活动,没有真正深入到基层社会,架构起基层大多数群众的权益与民族救亡自强的实质性的关联,所以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行得通。大多数人不跟你走,没有动员起大多数人的支持。

 

那么与以往的革命者、这个改革者不同,中国共产党人一开始走向历史舞台就以土地革命为杠杆,把人民对家园的眷顾、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民族大义结合起来,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与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劳工神圣等社会公众目标把它结合起来,由此改造农民的思想,改造国魂和军魂,重塑了中国人的精神,凝聚起变革中国的力量,使中国人民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救亡解放的历史大潮。人民群众一旦被发动起来,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当年在革命战争中,我军广大官兵为什么能够团结一心、奋勇杀敌?在革命战争中、解放战争中,为什么会有成千上万人民群众、民工跟随我军转战南北,形成了那样一种军民团结如一人的这种坚如磐石的局面?淮海战役中我军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但是我们能够动员起的民工,就是543万,60万解放军背后站着543万的人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国民党有这么大的动员力吗?所以解放军那时候没有专业的后勤部队,解放军的给养、后勤伤员的运送,几乎全部被人民群众把他包下来了,所以我们不能忘记这个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又充溢着、充满着翻身解放做主人的豪迈,以保卫自己胜利果实的历史主动性和保家卫国的爱国热忱,家在前面、国在后面,保家卫国以这样一种爱国热忱跨过鸭绿江,去与世界头号军事强国作战、和美国打仗,以前所未有的战斗和牺牲精神,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在东方的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独占一个国家的历史,结束了这个历史。

(二)实现人民的梦是实现国家梦、民族梦的深厚社会基础和实践基石

历史告诉我们,把人民的利益与民族大义相结合是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打通人民的权益与国家发展的内在关联,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历史还告诉我们,只有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一个自由、平等、法治、公正的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才能从根本上确立起对我们国家的实实在在的归属感。

归属感是一切责任感的源泉,这种归属感,有了这种归属感我们的人民才能确立起对国家牢不可破的宗旨、责任和义务,确立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人格和社会氛围,确立起与国家共进退的价值担当。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与时俱进,通过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与活力,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等各个方面,为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今天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全面阐述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内在联系。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执政目标,他明确要求要采取有利措施,通过深化改革,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这三个共同享有实际上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幸福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彰显了实现“中国梦”的全新境界。

三、“中国梦”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上富国与强军两大目标的有机统一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人民的梦,也是我们军队的梦。强军梦,它包含在强国梦之中,又支撑着强国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同志在今年的人大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他指出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个强军目标,是习主席深刻洞察市情、国情、军情,洞察这三情的发展变化,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全局提出来的,这个强军目标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他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揭示了军队的目标任务与党的目标任务相一致。

(一)军队建设与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相适应

“中国梦”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国家越是发展,遇到的压力也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甚至不测事件,就会越来越严峻。所以习主席指出我们当前面临的种种风险、挑战是我国由大向强发展的进程、由大国向强国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挑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绕不过去的门槛。考察中国近代的历史,这个历史给我们的基本经验就是一个国家经济体量增大、经济规模增大,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来支撑,常常会面临被人宰割的风险。

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影响我国安全和发展的军事因素正在上升。考察世界近代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大国崛起主要靠四大因素:一个是现代企业和贸易的发展,当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有很大的关系;二是现代军事要有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近代西方列强的贸易延伸到哪里,他们的军事、他们的战争就伴随到哪里;三是现代政治就是推进国家制度创新;四是现代文化,包括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文化。所以英国的学者迈克尔曼他写了一本书叫做《社会权力的来源》,在这本书中他提出,现代国家的崛起主要是经济、军事、意识形态、政治四大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综合效应。

 

(二)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各个要素正在形成

我们必须认识到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个强大的军队,伟大复兴就没有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的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所以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国家和平发展大战略与军事发展战略这两者的权重关系。所以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而不是干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进程。所以这些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这一点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历次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讲这个国防和军队建设数字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来。党的十二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用了449个字,十三大报告只讲了164个字,十四大报告是647个字,十五大报告673个字,十六大报告767个字,十七大报告929个字,十八大报告用了1029个字,而且单独成编,可以说是真正做成了一个千字文。十八大报告还明确强调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加快发展,要有一个大的发展。

所以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强军梦、强军目标,我想这一点就是适应国家安全形势和安全环境的变化,适应这种安全形势变化的一个迫切需要,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能够实现的必然要求。目标昭示方向、引领发展、彰显价值,我们谈核心价值就涉及到军队的价值,军队的价值是什么?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为祖国为人民打胜仗。就是军事上是第一个败的,其他跟着就败了。而现代中国之所以又能够赢得独立、解放和自强,又恰恰与中国军队在战火硝烟中第一个站起来是联系在一起的。人民军队一往无前、能打胜仗,与这个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是绝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绝不能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所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军队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人民需要的时候,必须以强大的战斗力,以一两场有限的局部的战争来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来彰显自身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安宁的时代价值。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第二就完蛋了,富国必须追求本业---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强国必须征兵、强兵。所以这一点用胡锦涛同志的话说,就叫做能战方能言和,用习近平同志的话说,叫做“以武止戈”。所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31/7255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