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心得
如何从牢骚中“沙里淘金”
2013年08月06日 09:06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群众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肯定赞美之声,也有不满批评之声。不满批评之声,有的表现为牢骚。对于牢骚,领导干部究竟应当如何对待呢?(7月15日 《人民日报》)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牢骚肯定没有赞美之声顺耳,但却是群众心声的反映。在群众的牢骚中常常会有一些不全面的认识、不恰当的言语,也可能包含一些负面情绪和非理性因素。但作为领导干部要能听群众牢骚,善于听群众牢骚,并从牢骚中听出他们的心声和诉求,从而疏导情绪、凝聚民心,解决问题,推进工作。
古语云:“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作为领导干部要有听牢骚的胸怀,要想从群众的牢骚中“沙里淘金”,一要放下架子,把自己当作普通群众中的一员,认真去听,听清楚牢骚话、听清楚原因、听解决意见;二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对这件事又会怎样做?如何做更好?三是学会多种途径听牢骚,工作现场听、会议时听、到群众家中听,多方面听到牢骚话才能做好各方面工作;四是拿出诚意向群众有所交待,牢骚话说得有理,要制订一个计划逐步改变,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有时,牢骚去掉“不合理”因素后,就是民意“晴雨表”,反映着群众对党和政府、对党员干部的评价和期待,体现着群众对自身生活状况和社会发展状态的感受和看法,也包含着我们完善思路、改进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因此,面对群众牢骚,不是皱起眉头排斥和抵触,而是认真听取、科学甄别,从中体察民心民意、发现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把工作做得更好、让群众满意。
责任编辑:葛立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06/7256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