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北京:推动经济“换挡升级”重在凝聚共识

2013年08月02日 12:46

观点提要:

中央对整体经济形势“怎么看”,决定了全国上下具体工作“怎么办”,同时也牵动着世界经济下一步“怎么走”。上半年,全社会对“转型”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的共识大大增强,取得这样的认同和思考来之不易。下半年形势可能会更严峻,我们完全有必要头脑冷静,沉着应对,多一些定力和思考力,多一些决断和执行力。尤其是各地政府和单位,一定要观大势、识大局,把对形势的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判断和把握上来。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要把握好宏观调控方向力度节奏,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中央对整体经济形势“怎么看”,决定了全国上下具体工作“怎么办”,同时也牵动着世界经济下一步“怎么走”,自然备受国内外观察者关注。

在会议上,中共中央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重要判断,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关键部署,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内容上看,这些判断和部署都是实事求是的,展现了领导层对经济运行把控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相当于回应了这一段时间国内外的各种论断和猜测。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中央的决断无疑有定心丸之效,而对全社会来说,也尤其需要对经济形势判断达成广泛共识。

实际上,很多人越来越有这样一种感受:现在看中国经济,主要并不是看数据,而是看形势。相较于各类具体经济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如何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形势和走向,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虽然研判形势也离不开数据,但一样数据百样分析,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给出的形势判断却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表面上看仁智各有各见,公婆各有各理,实则里头有很多混淆视听、裹乱头脑的说法。当前经济形势本就纷繁复杂,舆论判断再来纷扰搅和,统一认识、达成共识的难度显然在加大。

今年以来,国外一些舆论时常发出唱空、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国内则有不少人呼吁再出大规模刺激政策来“救市”。但中国经济的实际表现倒挺争气,总体上平稳,稳中还有进。经济增速、物价涨幅、就业形势保持了“稳”,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了“进”,亮点并不少。在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之下,既没有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又使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和预期目标之内,取得这样的成绩可谓来之不易。更重要也更关键的是,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企业在认同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逐渐更为理性、更为长远地思考速度数量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思考“政府出手”与“市场出手”的关系,思考解救眼前困难与解决长远难题的关系。全社会对“转型”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的共识大大增强,取得这样的认同和思考,更是来之不易。

在利益主体和价值取向多元多变的今天,要达成普遍共识往往不容易,而要想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判断形成高度共识,恐怕就更得多下点硬实功夫。上半年的收获给人信心,中国经济基本面今年不会变,所谓“爆发危机”更是有些危言耸听,但我们没有理由盲目乐观。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换挡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当口,有利条件不少,矛盾和隐忧也很多。这个阶段,增长速度在换挡,结构调整有阵痛,一段时间来的政策因素要消化,叠加效应十分明显。而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依然在深度调整,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预期在加大,难以预计的变数也在增多。下半年形势可能会更严峻,我们完全有必要头脑冷静,沉着应对,多一些定力和思考力,多一些决断和执行力。尤其是各地政府和单位,一定要观大势、识大局,把对形势的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判断和把握上来。

大势大局,需要我们下大棋。中央强调下半年要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三者有机统一的核心,实际上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分清发展经济中什么归政府、什么归市场,尤其是政府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当前形势下,一些人希望政府再出猛药刺激经济,还想赖在增投资、扩产能、拼资源的老路上,这种为了增长而增长的思路,已经走不下去、行不通了。实际上,经过这么些年的市场经济积累,有些事不用政府去做,市场会自动调节,有些事不用中央做,地方就会做。动不动把宝全押在政府大规模干预和中央集中输血上,很容易会造成市场扭曲,事后再解决起来很难办。政府主要干的事,再也不是冲在第一线招商引资、扩大投资,而是营造市场环境,维护民生底线。认清当前形势,首先就要认清“稳、活、托底”政策的外在取向和内在导向。

确实,当前经济面临很多突出矛盾和问题,有不少还是硬骨头,是险滩。比如化解产能过剩,比如推进城镇化,比如防范金融风险,比如改善民生导向,等等。这些问题往往各种利益交织,各种诉求纠缠,博弈激烈,众识纷纭。只有把思路理清楚,把道理讲清楚,把问题解清楚,才可能累积共识、凝聚共识、达成共识。在这方面,各类媒体责任重大。研判形势、解读政策也好,传播信息、发布预期也罢,大众媒体都应当更加科学、负责任地引导舆论,而不能渲染炒作、造谣传谣。多向社会传递“正确的能量”,才能多为经济发展提供“正向的能量”,这是推动全社会达致共识的重要方面。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向中速稳步转型,速度下台阶的同时,质量和水平要上台阶。稳是根基,进是方向,我们要拿出理性思考,去抵消多余的担忧和蛊惑,同时也要拿出扎实作风,去锁定应有的成果和预期。经济形势永远在变,惟一不变的是我们一直在思考,一直在谋求共识中行动。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02/7257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