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新兴市场故事尚未完结 中国经济前景依旧乐观
2013年08月02日 09:06
近期,高盛、巴克莱等大型外资银行高管相继发表看法,认为新兴市场不太可能爆发系统性危机,中国经济主动减速度、调结构也将使增长更加可持续。分析认为,中国通过加强市场改革来提高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是非常可行的,中国的经济前景仍然乐观。
新兴市场故事没有完结
高盛集团首席执行官劳尔德·贝兰克梵说,新兴市场今年出现的金融和经济问题更多是源于风险规避情绪,他不认为新兴市场的增长模式已经终结。新兴市场拥有最高的回报率,同时也蕴藏最高的风险,在市场情绪紧张时,新兴市场会承受更大压力,但“当全球经济复苏、避险情绪减缓时,新兴市场也将获得更快的增长速度”。
(图片:新兴市场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花旗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比特也认为,“新兴市场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花旗集团新兴市场经济与战略研究主管蒙迪诺说,新兴市场正面临出口增速回落、既有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资金成本快速升高等新挑战,但他不认为近期新兴市场的动荡会引发新一轮全球性危机。他说:“新兴市场爆发新危机的可能性很小,除非政府犯下大错。”
蒙迪诺认为,与过去相比,当前多数新兴市场抗风险能力已有所增强,主要表现在经常账户顺差、政府负债较低、本币融资市场发达、浮动汇率制度更为灵活。德意志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也佐证了他的看法。报告说,和2008年相比,除土耳其外,其他所有新兴市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都有所增强。
摩根大通银行的研究认为,存在经常项目逆差、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较大的国家的确容易受到冲击,但中国、俄罗斯、秘鲁等国受冲击的可能性很小。
中国加强市场改革促发展
针对目前西方对中国经济政策的揣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和经济学教授魏尚进在接受专访时说,中国经济改革30多年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政策比较灵活,需要改变战略的时候会改变战略。
“中国加强市场改革非常可行,因为进一步改变经济运作机制本身就将释放生产力,并带来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良性发展,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魏尚进说。
对于李克强总理近日首度明确宏观调控要让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魏尚进认为,政府政策目标明确化是非常有益的。
(图片:6月28日,以“金融改革开发新布局”为主题的2013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
他认为,物价的稳定不仅对投资者有好处,对老百姓更有好处,因为在高通胀情况下,收入水平低的人比收入水平高的人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
魏尚进指出,稳定物价实际上和中国汇率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是有紧密联系的,因为在名义汇率缺乏灵活性的前提下,国内的货币政策经常会受国外特别是美国货币政策的制约,如果美国放松货币政策,而中国收紧政策,就会吸引热钱流入。所以中国推进的汇率市场化改革,会给国内货币政策带来更大的自由度,这也有利于把物价稳定搞得更好。
魏尚进认为,目前中国政府强调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并有意简政放权,这些都是非常正确的想法,在此基础上,他建议政策制定者注意理顺各项金融改革的秩序,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以增强抵御冲击的能力。
他指出,金融领域的改革需要注意“五大改革”的秩序问题,所谓“五大改革”就是银行自身的风险治理、监管系统的风险监管、汇率和利率的进一步市场化、资本账户的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从金融稳定角度出发,最优的秩序应该是先加强银行风险治理和监管能力,然后做好汇率和利率的进一步市场化,在这个前提下再考虑其他改革,否则受外部风险冲击的机会会更大。
另外,他建议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他说,目前中国劳动力福利水平提高很快,包括最低工资以及相关保险,这给企业雇佣劳动力带来较大压力。同时,结构调整中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被挤掉的速度也很快,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行业之间劳动力的流动性比以前降低。这些都造成劳动力市场压力增大,应引起政策制定者的注意。
魏尚进表示,他不同意“用风险来倒逼改革”的说法。因为,如果能把“倒逼改革”这种思路用好、用巧,当然是好事情,但是历史经验表明,用不好、用不巧的例子很多,概率也不低。
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对于中国经济前景,各大机构高管均表示乐观。贝兰克梵说,如果说二十世纪是美国世纪,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世纪,“从长期来看,我会押宝中国”。
“中国领导层已经很明确表示,其政策重点不是为了最大化地追求经济增长率,而是调整经济结构使之更好增长。提升产业价值链上的地位,确保经济可持续增长,即便可能损失几个点的增长率,”贝兰克梵说。
(图片:中国经济前景仍被看好。)
巴克莱集团积极评价中国目前正实施的经济政策,并称“这是用短痛换取长期利益”。巴克莱首席执行官安东尼·詹金斯说:“中国未来几年内经济增速很可能在6%至8%之间,但这一速度对中国来说更加可持续。”他认为,这种调整符合全球经济趋势,“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相比,如今全球经济正进入一个新时代,经济增速已经结构性放缓”。
花旗集团中国研究主管、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也表示,结构性改革措施虽然对市场有短期冲击,但将有助于提高市场信心,对未来经济发展是正面的。
美国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说,中国有条件化解经济增长放慢带来的挑战。“与其他很多新兴市场不同,中国认为经济增长放慢是可控的挑战。政府实际上认识到,要实现其改革和再平衡目标,放慢增速是必要的。”他认为,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增速放慢也是个好迹象,这实际上是让泡沫萎缩而非膨胀直至爆裂的做法。(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02/7258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