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执政能力建设
做好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思想准备
2013年08月02日 09:39
十八大报告谆谆告诫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如何做好这一新的伟大斗争的思想准备?习近平同志强调,“既要坚定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这一论述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指导性。只有坚定必胜信心,才能明确方向、团结奋斗、奋发有为、昂扬向上。同时,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才能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未雨绸缪、防患在先。这两者是统一的,是共产党人必须具有的执政理念、精神状态和行为导向。
坚定必胜信心与增强忧患意识统一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从根本上说,坚定必胜信心与增强忧患意识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规律性的反映。坚定必胜信心,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历史依据认识的深刻性,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坚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和本质特征,符合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三大规律,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机活力。新世纪以来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积累的丰富经验,特别是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站在更高起点上继续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坚信,唯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团结、奋进、胜利的旗帜,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之所以还要增强忧患意识,是因为社会历史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并不等于我们在前进过程中不会遇到困难和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在中国大地上茁壮成长的新生事物,必定会遇到旧事物的阻挠,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东方兴起,必定会受到维护原有世界利益格局的一些势力的遏制,中国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必定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我们已经遇到并且战胜了诸多困难和风险,我们还将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新的甚至更大的困难和风险。对付困难和风险,能不能增强忧患意识,有没有预先准备,大不一样,它关系到国之安危兴衰。我们一定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为强烈的忧患意识准备投入新的伟大斗争,坚持不懈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坚定必胜信心与增强忧患意识统一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追求。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根本目的,是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是确保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雄厚根基。坚定必胜信心,来自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能够从广大人民群众中获取用之不竭、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我们的奋斗之志、兴国之道、力量之基、智慧之源,统统在为民、靠民、惠民之中。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党的执政价值、目标、内涵、标准、基石、使命所在,也从根本上回答了如何发挥“最大优势”,防止“最大危险”这个紧要的问题。广大人民的参与、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坚定必胜信心的根本和基础。
我们强烈的忧患意识,来自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具有兢兢业业担当历史责任的高尚境界。共产党人执政,当常有所畏、常有所虑、常有所忌。畏于失信负民,虑于失误损民,忌于失责愧民。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应有的忧患意识。尤其要看到,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种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每个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谁都不能置身其外,谁都没有“免考证”。这就更加要求我们从严管党治党,从严律己正己,以学习强筋骨,以改造促“保洁”,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滞,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强烈的忧患意识,是我们赶考闯关、提高执政水平、保持政治本色、谋求长治久安的重要法宝。
坚定必胜信心与增强忧患意识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无论是坚定必胜信心还是增强忧患意识,都不仅仅是个认识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实践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凝聚了全国人民的新期待,势之所趋,不可逆转,但这决不意味着美好的蓝图可以不经过长期艰苦的实干就会自动到来。我们坚定必胜信心的落脚点,在于把科学理论不断落实于行动,有力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忧患意识反映了前进道路的不平坦性,但这决不意味着在它面前无能为力。我们增强忧患意识的着眼点,在于把对困难、风险的科学预见不断变为积极防范和应对的实际行动,奋力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更需要坚定必胜信心。要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进步、变化及其趋势中,体会并更加坚信改革开放过去是今后依然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从群众生活的显著改善、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及其新的诉求中,体会并更加坚信改革开放过去是今后依然是代表了人民的根本意愿。改革不能停顿,必须充满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进。攻坚和深水“作业”,也更需要增强忧患意识。改革有风险,不改革有致命危险。忧于不改革的致命危险,警示我们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决不能离开改革开放这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忧于改革的风险,促使我们把改革的困难、问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路线图谋划得周全一些,把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和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工作做得有效一些,并注意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就改,增强克服风险的能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向前发展的。坚定必胜信心与增强忧患意识的结合,促进我们深刻认识和剖析矛盾的各个方面,探索和把握矛盾运动(包括相互转化)的规律性,努力创造条件在不断解决矛盾中推动事业不断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存在着不同于以往的众多挑战。能否抓住和用好机遇,能否应对和化解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本身。有了必胜的信心,才能勇于抢抓机遇,敢于应对挑战,也才能积极创造条件变挑战为机遇。有了忧患意识,才能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增强见微知著的敏锐性、防患未然的预见性、应对复杂局面的主动性。坚持坚定必胜信心与增强忧患意识统一的辩证法,既不因业绩辉煌而头脑发热,又不因遇到艰险而畏缩不前,而是用成就鼓舞前进,以问题推动创新,通过自觉变革的实践,不断创造条件促进事物向好的和更好的方面转化,这个过程,正是“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不断变为现实的过程。(作者:蒋金锵 武警部队原副政委)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02/7258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