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经验启示

服务新体系促群众增收致富

2013年08月06日 09:27

 

【背景与起因】

大理州洱源县三营镇,是洱海之源高原水乡境内的一颗明珠,海拔2050~2700米,平均气温13.9℃,滇藏公路214国道像一条彩带纵贯南北。全镇土地面积267平方公里,辖三营、士登、共和、新龙、新联、永乐、永胜、白草、石岩、南大坪10个村委会、89个自然村、154个村民小组,有汉、白、彝、藏、傣、回、傈僳、纳西等17个民族。

洱源县三营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进一步转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搭建党员服务群众新体系,着力打造群众增收致富新途径,实现了全镇基层组织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双促进双发展的良好局面。

【做法与经过】

(一)抓培训、建基地,增强党员服务群众的本领。结合全镇实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和“三培养”的要求,努力搭建党员服务群众新体系,着力打造群众增收致富新途径,把提高素质、大力推广科技作为开展“做好六个服务,争当六种模范”活动的突破口。全镇建立了1个党员科技培训基地,每个村建立1个党员科技培训点,对党员群众定期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根据不同领域党员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具体责任和管理目标。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党员管理内容。建立党员管理责任制,明确镇、村、组三级责任人的工作职责。引导广大党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做学习型党员,创建学习型支部,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在健全和完善考学、评学、述学制度基础上,按照党员的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特点,科学制定党员服务群众的教育培训目标,加强宏观指导,避免出现教育培训目标层次不清、指导不强等问题。注重培训党员、干部和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做到“办班到村、培训到户、现场示范,一家一张明白纸、一户一个明白人”。对机关党员,加强政策法规、行业技能、领导科学、现代办公手段和群众工作方法的培训,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效率;对农村党员,加强农村政策、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双带”能力。同时,要求全镇党员实行亮身份、亮职责,设立党员形象栏,处处亮明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

(二)抓载体、重帮扶,突出党员服务群众的效果。在巩固现有联系和服务群众有效载体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拓展服务思路,开拓服务领域。要求服务群众不仅要运用好党建主题活动、学教活动、组织生活等主要载体,而且要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服务队”等有效载体,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积极开展“做好六个服务,争当六种模范”活动。即:“生产一带一”,争当发展农村经济模范,有致富能力的每名党员带动一户致富能力差的农户发展生产,提供服务,带动其增收致富。“生活一帮一”,争当帮扶困难群众模范,每名党员帮一户生活困难的农户,帮助其改善生活,度过难关。“村风一传一”争当树立文明新风模范,每名党员传教一个新风给思想落后的农户。“村容一包一”,争当建设优美环境模范,每名党员包一户环境卫生意识差表现差的农户。“民主一推一”,争当管理村级事务模范,每名党员推动一个落实决议行动差的农户,促进其努力参与,支持各项事务。“作用一评一”,争当发挥先锋作用模范。每季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邀请群众代表参加,让群众对党员在以上五个方面作用发挥情况进行民主评议,给党员打分,从而增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开展“做好六个服务,争当六种模范”活动中。每名有能力的农村党员负责联系一户农户,并制定出自己所联系农户的具体帮扶措施。确定的困难群众户尽量选择有劳动力、有土地、有发展潜力、无资金无技术的困难群众。帮扶办法主要是采取提供资金、劳力、技术、信息、劳务输出等方式来帮扶。每名党员围绕明确帮扶项目、措施、时限,把帮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年年有计划、件件有着落。根据不同类别党员的特点,明确不同的服务职责,在各村党组织建立服务台帐,做到工作之前有摸底调查,工作之中有调查研究,工作之后有信息反馈。服务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做到真实记录履行服务职责情况。

 

(三)抓全面、促措施,打造群众增收致富新途径。在为民服务中,每名党员坚持从各家各户的实际出发,从科技推广上突破,从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从农民增收上作文章。围绕“一村一业,一户一品,多业兼顾”的产业发展思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一是送信息引“路”,破解寻找方向难。针对农民致富信息匮乏、致富门路缺乏等问题,在政务公开栏、宣传栏开辟“致富信息”栏目,广泛宣传各类农村致富信息,大力宣传致富能手,帮助群众寻找发展方向。同时,在开展“做好六个服务,争当六种模范”活动中,利用党员知识面宽、获取信息渠道广的优势,开展“牵手帮扶”活动,开展信息帮扶活动。二是送资金解“困”,破解发展筹资难。全镇党员认真为群众制定发展规划、提供致富信息、选择发展项目,广泛开展“一联两送”活动,积极为帮扶对象联系小额贷款,实现结对互帮、以强带弱。三是送技术释“惑”,破解农业增产难。各级党组织适时邀请县级涉农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各村开展技术培训,随时解答农民群众的技术咨询。以县委党校、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为依托,不定期地组织镇、村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各类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对农民进行致富技术培训,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帮农民搭“桥”,破解产品上市难,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四)抓评比、树典型,提高党员服务群众的热情。三营镇大力倡导在党员中开展“四比四看”的创先争优评比活动,即比科技技能,看致富门路;比生产发展,看致富速度;比收入多少,看致富程度;比联带帮扶,看奉献大小。每年开展一次评比活动,每个村党支部评出1至3名模范党员,作为全体党员群众学习的榜样。一是建立分级述职制度。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抓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职责,采取每个季度下级党组织向上级党组织分层述职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意识。二是建立健全考评体系。对不同领域的党员,制定并细化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目标任务,建立组织考核、民主评议、群众测评等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确保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各项工作的有效进行。把每个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年度民主评议党员的主要内容。年终考评结果在党务公开栏中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记入党员干部个人档案。党员要对照评议意见及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认真整改。三是完善激励举措。每年“七·一”对岗位表现突出的党员进行表彰,对联系和服务群众好、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党员干部,在评优评先上优先考虑。同时大力宣传党员干事创业先进典型,以身边的典型激励党员。2011年,三营镇党委表彰了14个先进党(总)支部、30名优秀共产党员和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分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成效与反响】

(一)搭建了党员发挥作用新载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通过搭建党员服务群众新体系,把广大党员推向了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使农村党员服务群众有了载体,他们经常深入到自己帮扶的贫困群众家中,承诺办理事项,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办实事、解难题。也激发了广大农村党员和致富示范户带头致富、带头接受先进思想、带头学习科学知识、带头遵纪守法,“双带”劲头更足了,积极性更高了。活动开展以来,党员形象在农民的心目中树了起来、亮了起来。

(二)探索了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方法,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通过搭建党员服务群众新体系,使党员干部和贫困户结对帮扶,既利于贫困户在物力、财力、技术等各方面得到党员大力支持,也为党员提供一个接受教育和实践锻炼的机会,达到“双赢”目的。群众对党组织、党员信任度高了,组织的凝聚力显然增强。

(三)丰富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新内涵,激发了农村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把搭建党员服务群众新体系与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结合起来,各村党总支设立了计划生育、村级民主管理、矛盾纠纷排查与调处责任岗等不同岗位,先后将在村子里有一定群众基础和威望的党员安排上岗。他们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为其他党员群众起到了表率作用,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激发了农村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四)构建了新农村建设的新支点,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搭建党员服务群众新体系,机关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动员帮扶联系户转变观念、学习技术,帮助调整产业结构、引项目,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步伐。2011年,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2073万元,同比增收316万元,增长19%;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81万元,同比增收195万元,增长12.8%。种植烤烟27600亩,烟农收入7201.87万元,同比增收1904万元,增长36%,烟农户均收入达120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61元,同比增加445元,增长12%,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创新了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机制,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通过搭建党员服务群众新体系,使党员的教育管理有了依托,有了便于考核党组织和党员的内容和手段,形成了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新机制。全镇各村按照统一要求,统一格式,将每位党员帮扶情况列表上墙,使党员干部承诺和兑现情况一目了然,党员干部也能够通过对比发现不足,及时兑现承诺事项。解决了农村一度出现的党员教育管理难、党员作用发挥难、发展党员难等实际问题,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农村党员积极参与党组织开展的服务活动,丰富了农村的文体生活,树立全面良好的社会形象,倡导优良的社会风尚,处理好家庭关系、邻里关系,起到模范作用。

 

【探讨与讨论】

(一)创新党员活动载体能有效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根据群众的需要和党员的年龄、文化、体能、资历、特长等实际情况,通过搭建党员服务群众新体系,为发挥党员作用提供广阔的舞台,把维护党员的权利与党员履行义务统一起来,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实践“三个代表”,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二)丰富党员教育培训内容,有效促进农村党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农村党员中广泛开展党员宗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形势与任务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党员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增强广大农村党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念和信心。其次,要强化农村党员技能培训,提高致富能力。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主阵地及现有的各种办学设施,搞好党员经常性培训工作。从各村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发展趋势出发,根据党员的文化层次、年龄结构,合理确定培训内容,注重实效。创新技能培训方法,“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创造条件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使农村党员达到一人一技或一人多技,成为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者。通过培训,进一步拓宽农村党员的视野,努力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激发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动力,切实保证农村党员在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的大局中始终走在前列。

(三)有效强化了党员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生活制度,强化各级党组织“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意识,扎实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和“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探索党员评议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民主评议党员办法,保证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客观、公正、规范、严格、稳妥地进行,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正气,激发党员的工作热情和发挥作用的积极性。明确不合格党员的评定和处置标准,严格处置不合格党员的程序,疏通出口,纯洁队伍。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06/7258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