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北京:中国当前的国际环境状况是“树大招风”吗

2013年08月05日 10:12

 

问:有人说中国当前的国际环境状况是“树大招风”,您怎么看?

答: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步入国际舞台万众瞩目的中心地带,致使中国的和平发展在现有国际体系的周旋空间在缩小,不触动其他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利益格局和地区秩序的难度在上升,不承担地区和国际事务治理责任的机会在减少。中国不仅在国内改革开放进程中进入了“改革深水区”,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国际舞台上步入“树大招风期”。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面临着崭新的国际环境。如,欧美国家“驯服中国”的规制性压力;中国迅速崛起的震荡效应凸显,在周边地区演化成一种群体性焦虑,周边地区正在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围城”;还有一些防不胜防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尤其是在能源、环保和领事保护方面对中国外交能力的要求急剧上升。

总之,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改变冷战结束以来“西强东弱”、“北重南轻”的传统国际战略格局,整个世界正在朝着更加均衡的发达工业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二元格局”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中国正在步入“成长的烦恼期”和“强者的悖论期”,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问题正在从“弱国处境”向“强国处境”转变,这要求中国不仅作为一个大国和富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更要作为一个坚持原则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强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这些变化迫切呼吁中国的外交理念作出新的调整。

问:为什么说“中国梦”是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外交经验提出的外交理念?

答:适应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与时俱进,提出了“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等众多新理念,推动中国外交理念实现了新发展,步入了新境界。

服务什么样的国家目标,是一国外交理念的核心。“中国梦”是在综合权衡中国与世界关系变化的基础上,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外交经验提出的外交理念。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和外交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相比,“中国梦”在外交上更加开放包容,突出外交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服务,强调不搞冲突对抗和意识形态争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后强调外交为营造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的基础上,“中国梦”在外交上更加积极有为,强调敢于做一个坚持原则和负责任的世界大国,不仅要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更要强调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赢得更高的国际国内政治声誉。

可见,“中国梦”的提出,为中国外交确立了新的目标任务。“中国梦”要求中国外交必须为国家富强保驾护航,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为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梦”要求中国外交也要为民族复兴创造条件,特别是在涉及领土、领海、岛屿等主权争端问题上,从民族大义出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承担起“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桥梁和纽带角色。“中国梦”要求中国外交为人民福祉开辟新路,切实增强为民意识,提升为民能力,尤其是在领事保护、危机管理、海外救助等领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

问:怎样理解我们把国际社会看作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强调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

答:弘扬什么样的外交精神,是一国外交理念的基础。长期以来,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过程中,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方针,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画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与一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搞“颜色革命”、“新干涉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不同,我国强调“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国际共同利益,强调权利与责任平衡一致的国际原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原则出发,中国外交显示出积极进取和敢于担当的明确立场,不仅明确强调反对什么,比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颠覆他国合法政权、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而且也明确强调支持什么,比如“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等。这表明中国外交敢于表态、敢于担当、注重信誉,更加强调公平正义、责权一致和进取担当的外交理念。

 

如何看待当今世界,怎样看待当今中国,以及如何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事关中国外交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可归结为“四化”,首次将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并列提出以强调其重要性。我们把国际社会看作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强调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

与一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以邻为壑、靠牺牲他国利益来寻求本国利益的做法不同,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兼顾”、“平等”、“均衡”、“共赢”等思维,在外交理念上,强调“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2012年7月,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世界和平论坛”上,习近平强调指出,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要谋求自己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这符合当今国际环境的实际,反映着当今世界发展的方向。

问:有人说中国外交的角色正在从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建设性参与者”向“积极的改革者”转变,您怎么看?

答:这要从中国外交的发展历史来看,革命外交的特征是与帝国主义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及其外交体系决裂,并把反对帝国主义,推动国际主义合作,维护国家独立和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视为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和使命,在外交战略布局上谋划明确敌我友的结盟外交,在外交策略上坚持国际统一战线的思维,是一种致力于世界革命的统战外交。

发展外交的特征是实施改革开放,主动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把为国内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作为中国外交的主要目标和使命,在外交战略布局上实行不明确敌我友的和平外交,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战略,在外交策略上坚持韬光养晦的策略总方针,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是一种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合作外交。

今后,中国外交的目标使命更加明确、战略布局更加立体、策略思维突出共赢:不像新中国成立之初那样“另起炉灶”,搞“世界革命”,而是发展了改革开放以来“和平发展”,谋“和谐世界”的理念,中国外交的角色正在从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建设性参与者”向“积极的改革者”转变;强调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强调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要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宣告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所有这一切均贯穿着合作共赢的思维。

在这种思维主导下的中国外交不仅是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者和执行者,更是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等世界共同利益的捍卫者和贡献者。  

(作者为清华大学中国战略与公共外交中心主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05/7260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