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吉林:理论自信与精神家园
2013年08月06日 09:04
大家好!今天是“构建精神家园,享受智慧人生”系列讲座的第二讲。这一讲的题目是“理论自信与精神家园”。
恩格斯有这样一句名言,他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伟大的梦想,要实现自己的伟大梦想,也一刻不能没有理论,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们强调要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且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所以我利用今天的第二讲和在座的各位交流一下“理论自信与精神家园”。我想谈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理论及其功能,也就是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对于理论本身的理解;第二,关于理论的自觉与自信,主要想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理论自信究竟来自哪里?第三个问题,精神家园的理论支撑,也就是说理论能够赋予我们的生活、生命以意义和价值,能够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首先和大家交流第一个方面,理论及其功能。
“理论”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甚至都很熟悉,但是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词往往是人们最无知的东西”,就是说我们天天都说的可能并不是人们真正理解和了解的。我想关于理论可能就是这样。为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本身,我想首先谈两个关系:一个是理论同常识的关系,一个是理论同科学的关系。
先说理论同常识的关系。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要按照自己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是什么东西在规范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呢?最基本的就是常识。什么是常识?常识就是普通、平常,但又经常、持久起作用的知识。我们有很多自然的常识,还有很多生活的常识、政治的常识,都在规范我们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但是很多人就满足于这样的一些经验常识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了,而没有把这种经验常识升华为一种理论。理论本身并不是常识的延伸,而是对于经验常识的一种升华,它成为一种我下面要说的各种各样的概念系统。这是我讲的第一点,理论不是常识,理论同人们生活中的经验常识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它并不是常识。
再讲一下理论和科学的关系。现在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崇尚科学而漠视理论。比如,我们一说科学,认为科学是好的,是对的,我们应该尊重它,甚至崇拜它,但是如果我们说理论的时候,很多人往往都觉得科学是实的、硬的,而理论是空的、虚的,这是很多人的印象。我为什么要和大家讨论理论同常识的关系,同科学的关系?这是因为一提到理论,一提到理论学习,一提到理论自信,很自然地就引起了这几个问题:第一,我非学习理论不可吗?我有足够的常识、经验,我去应对生活、工作,我为什么要学习理论呢?这是从理论同常识的关系考虑的。第二,从我们大家经常出现的一种误解,特别是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乃至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种误解。他认为我们学习的数理化,它有客观性,有一致性,有可证伪性,有预见性,那么我们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是科学理论,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思考,才能自觉地去学习,才会有真实的理论自信。
探讨了理论同常识、理论同科学的关系,我们可以对理论本身给出一个说法。什么是理论?理论就是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各种概念系统。在这个说法当中包含三层意思:第一,任何一种可以称之为理论的东西,一定表现为概念系统,所以它才区别于常识。常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是不需要逻辑化的,而任何一种理论必须表现为概念系统,必须是有系统的、概念化的、逻辑化的。理论一定表现为各种概念系统。它是区别于常识的,所以理论才需要学习。我还记得,叶剑英元帅在改革开放之初,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讲话,他说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首先是要有理论,然后是联系实际。我觉得他讲的是非常有针对性的,特别是在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觉得确实是有两种倾向,或者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空谈理论,而没有和实际相结合。最近总书记到湖北武汉去考察,他提出,我们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刻舟求剑,更不能异想天开,我们要进行切实的调研。毫无疑问,这是至关重要的。还有另外一个倾向,这也是总书记最近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强调的,必须学习理论。作为概念系统,理论是必须经过我们的系统学习才能被掌握的。所以在我们的党员干部学习当中,确实有两种倾向,一是离开实际空谈理论,另外一个就是离开了理论就事论事。不学习理论,我们怎么能提高对现实的理解和把握?所以理论的第一层含义是概念系统,只有通过系统地学习才能把握到。
理论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概念系统,这里的第二层意思,就是“规范”。理论的最根本的作用是什么?是一种指导实践的作用。什么叫指导实践的作用?就是一种规范的作用。所以这是理论的第二层含义。第三层意思,理论究竟“规范”了什么呢?它规范了人的思想和行为。人的一生就两件事,一个叫“想”,一个叫“做”。你到底想什么,不想什么,怎么想,不怎么想,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不怎么做,是由什么决定的?你看有人想的是这个,有人想的是那样的,有人是这么想问题,有人是那么想问题,有人是要做这种事情,有人是要做那种事情,有人是要这么做,有人是要那么做。如果把它说的文一点,就叫做人们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人们的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式。总而言之两个字,想和做。想和做由什么决定的?日常生活中主要是由经验常识决定的,但是,在我们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当中,如何对待你的工作,如何对待你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由理论决定的。理论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我把这三层意思合在一起,什么叫做理论?理论就是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各种概念系统。理论了不得。我们大家记忆犹新的一些诗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就是理论的力量,理论决定人们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一个人有没有理论,有什么样的理论,决定了他想什么,他做什么,他怎么想,他怎么做。这就是我对理论给出的这样一个说法。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包含了最起码的这三层含义。理论自身表明,我们作为一个人,特别是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情是学习理论。
我们要学习理论,首先要理解理论,不仅了解它的含义,而且进一步了解它的特性和功能。理论作为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概念系统,具有四个特性:第一,理论具有向上的兼容性;第二,理论具有时代的容涵性;第三,理论具有逻辑的展开性;第四,理论具有思想的开放性。理论的这四个特性就决定了,理论对于人的工作和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任何一种真正的理论,都具有向上的兼容性,也就是说它是人类认识史的积淀、总结和升华。我上次讲座的时候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恩格斯说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理论之所以有力量,理论之所以重要,理论之所以难学,理论的重要性和学习理论的艰巨性,首先就取决于理论具有向上的兼容性。它是人类文明史的总结。列宁曾经说过,概念、范畴,并不是认识的工具,而是我们认识的“阶梯”和“支撑点”。就像我们上楼,上楼要有阶梯,认识要想发展,要想深化,怎么办?就要借助概念、范畴来作为阶梯和支撑点。所以任何一种真正的理论首先具有向上的兼容性,它都是人类文明史的积淀、结晶和升华。这是理论的第一个特点,向上的兼容性。
第二,任何一种真正的理论都具有时代的容涵性。理论是思想中的时代,是思想中的现实。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源于重大的现实问题,任何重大的现实问题都深层地蕴含着重大的理论问题。大家想一想,我们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所要回答和解决的任何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是源于重大的现实问题。为什么改革开放之初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没有这样一个关于实践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就不能够超越“两个凡是”,就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改革开放。所以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源于重大的现实问题。反过来,任何重大的现实问题都深层地蕴含着重大的理论问题。我们现在说,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这里边就蕴含着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为什么要统筹兼顾?所以理论具有时代的容涵性,它都是一种思想中的现实。离开现实问题,就不能真正地提出理论问题,更不能深刻地理解理论问题。
理论的第三个特性是什么呢?它都具有逻辑的展开性。理论之所以能够说服人,取决于它的那样一种逻辑的力量,所以任何一种理论作为一个概念系统,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一个概念的合乎逻辑的自我展开的过程。第四,任何一种真正的理论都具有思想的开放性。理论本身是随着现实发展的,它不是僵死的,不是凝固的,不是抽象的、枯燥的,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这是实践的本性所要求的,也是理论的本性所要求的。
上面说的是理论的基本特性,下面我再说一下理论的基本功能。理论到底有什么用呢?我也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理论具有解释的功能;理论具有规范的功能;理论具有引导的功能;理论具有反思的功能。
理论的第一个最基本的功能是我们大家都觉得很亲切、很熟悉的基本功能,解释的功能。用一些简单的原理去解释千差万别的众多的现象,这就是我们一般的对于理论的理解。如果深入地想一想,解释世界并不是目的,目的是改变世界,因此理论最重要的功能是理论的规范功能。理论规范着我们想什么,不想什么,怎么想,不怎么想,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不怎么做。这是理论的最重要的功能。为什么它重要呢?就是它决定着我们的思想的内容,决定着我们思维的方式,决定着我们行为的内容,决定着我们行为的方式。第三,理论具有引导的功能。理论不仅引导我们如何改变客观的世界,而且引导我们如何改变我们人自己。它塑造或引导我们这个时代。所以马克思在谈到哲学的时候,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它塑造和引导着新的时代精神。理论的第四个方面的功能是反思的批判的功能。源于实践的理论,对于实践活动具有规范、矫正的作用。所以马克思还有一句名言,他说“不光是思想要趋向于现实,而且现实也要趋向思想”。我们正在不断深入地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对于那种不是以人为本的,不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不是统筹兼顾的那样一些形式主义的、官僚主义的各种行为的批判和反驳,就是要推进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实践,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实践。这就是我和大家交流的第一个问题,对于理论本身的理解。
下面我和大家交流第二个问题,理论的自觉与自信。
大家都知道,已经去世的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文化自觉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理想。学界都在讨论文化自觉的问题。我想
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一个理论自觉的问题,就是我们能够自觉什么是理论,理论有哪些特性,理论有哪些功能,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理论,我们应该怎么样学习理论,这就是理论的自觉。
理论的自觉,是要建立理论的自信。我想从四个方面来和大家交流对于理论自信的理解。我把我们的理论自信概括为四句话:一,我们的理论自信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宗旨的信仰;二,我们的理论自信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信服;三,我们的理论自信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四,我们的理论自信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的信念。所以我把我们的理论自信概括为四个方面:信仰、信服、信心和信念。理论自信绝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和一个空洞的套话,它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所以我想从“信仰”、“信服”、“信心”和“信念”四个方面和大家谈理论的自信。
第一,我们的理论自信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宗旨的自信。对于理论宗旨的自信也就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的信仰。毛泽东有一句名言,“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那么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边有一句名言,“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谋利益的运动,而社会主义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所以非常明确,马克思主义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理论。我们学习毛主席著作,我把毛主席著作做一个最简洁的概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是实事求是,二是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进程当中,他一直提出来说我们要把什么作为我们整个实践活动的根本的判断标准呢?他说这就是“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的科学发展观,讲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宗旨,强调的都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的一条红线。所以我们的理论自信首先是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的信仰。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它体现的最根本的就是这样一条,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第二,我们理论自信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信服。我在上一讲中引证了马克思的一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就是说,我们的理论自信是源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信服,我们打心眼里信服它,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这才是一种真实的理论自信。没有这样一种“信服”,就没有真实的理论自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道理呢?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墓前讲话中说,马克思的一生有两个伟大的发现:第一,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第二,发现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道理。首先,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人是一种历史的存在。恩格斯曾经说过,他和马克思所创建的这个理论,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所以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的这种理论,首先是我们能够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够帮我们确立一种正确的历史观,以及建立在一种正确的历史观的基础上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根本上说是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经常的前提,也是历史的经常的结果,人只有作为历史的经常的结果才能够成为历史的经常的前提。那么马克思这段话说明什么呢?人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但是人们自己的这种创造活动的过程就构成了历史自身发展的规律。今天,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当中,在我们面对全球化、现代化的生活境遇当中,非常重要的是能够深化对于资本主义运动规律的理解,特别是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我最近参加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从我们现在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出发,谈了十个最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要包括世界的物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活动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事物的矛盾运动与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矛盾分析方法,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改革,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党的群众路线,价值观和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坚定理想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想,通过学习这些原理,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去学习,一定会增强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信服。
第三,我们的理论自信是源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信心。改革开放35年,我在上一次讲座的时候曾经和大家做一个宏观的回顾与概括。回顾这35年所走过的历程,我们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树立起更加坚定的信心,会对源于这个伟大实践又指导这个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起更加坚定的信心。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问题,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验和分配制度,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成功地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正在从事的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必然有成功的一面,也有问题的一面,有振奋人心的一面,也有令人忧虑的一面,因而应有清醒的认识,全面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既不能因为成绩伟大而忽视问题,也不能因为问题凸显而否定成绩,更不能不分全局与局部、主流与支流。从本质上、全局上、主流上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我们就会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四点,我们的理论自信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的信念。我上一次讲过,人们都是跟着理性走,都是要进行理性思考。理性地思考,就要学习理论。大家来听这个长白山讲坛,来听理论自信的问题,我想就是体现了这样一种要求,就是人们要思考人生,要思考社会,要思考历史,必然形成一种学习理论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力量,就是赋予人的生活以理想和信念,对于我们的生活给予一种理论的支持。
我想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就是怎样理解我们的理论自信?我们的理论自信表现在四个方面: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的信仰;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信服;对于马克思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对于它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服、信心和信念,构成我们的理论自信。
下面我和大家谈第三个问题,精神家园的理论支撑。
我前面说过什么是理论?理论是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各种概念系统。所以要想使我们的精神家园丰富起来、充实起来,非常重要的是学习理论。理论对充实、丰富我们的精神家园有四个方面的作用:理论改变我们精神家园的知识结构;理论提高我们精神家园的认识能力;理论充实我们精神家园的内容;理论坚定我们的理想和信念。我从这样四个方面来和大家谈一下,理论对于精神家园的支撑。第一,理论改变了我们的知识结构。我们每个人都在经验当中生活,我们的知识主要是一种作为普遍经验、共同经验的常识,我们基本上是用常识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我们怎样能够超越常识呢?或者像毛泽东所说的我们能够超越经验主义的工作方式吗?理论不是单一的,除了自然科学,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主要是学习各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它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从而使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第二,理论能够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我们的认识能力同我们的理论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如何能够理解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怎么分析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它是一种原理,而回过头来又是能指导我们工作这样一种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三,理论能够真实地充实我们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是五彩缤纷的,是丰富多彩的,理论能使我们的精神家园充实起来。第四,理论使我们的理想和信念能够具有坚定性、彻底性。人们的理想信念是不一样的,很多人今天是现实主义的,明天是理想主义的,今天是绝对主义的,明天是相对主义的,为什么呢?他的想法缺少理论支撑。理论会使人们的理想信念具有坚定性和彻底性。这就是理论对于我们精神家园的一种支撑作用。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学习理论,掌握理论?学习理论,首先要体会到四点:激发理论兴趣,拓宽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提升理论境界。一要激发理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不能激发自己的理论兴趣,理论是学不下去的,所以我们要学习理论,要增强自己的理论自信,首先要激发理论兴趣。二要拓宽理论视野,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三要撞击理论思维。理论是一种概念系统,学理论和读小说、读散文、读诗歌不同。列宁强调要读一些“引起头疼的书”。说老实话,真正能够称之为理论的书,都是引起头疼的书,都是需要你去认真思考的,而不是过眼烟云的。所以理论的最大作用是什么?是撞击你的理论思维,启发你的理论思考,使你能够更多地想问题。本来你认为事情就是那样,但是理论告诉你并不就是那样,所以学习理论必须撞击自己的理论思维,才能够把理论活化了,不再作为一种枯燥的条文,从而提升自己的理论境界。
为了做到这样的几个方面,我特别强调四个“真”字:真诚、真实、真切、真理。学习理论,第一要真诚,要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渴望。你想真正地学习理论,首先要有一种理论的真诚,要有一种你自己非学不可的抑制不住的渴望。第二,要有一种滴水穿石的钻研的真实的学习过程。书是一本一本看的,道理是一个一个想清楚的,所以要想学习理论,必须要有一个真实的学习过程。第三,真切。理论这个东西我一再强调,不能说要分成几条,它最终成为你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它是有一种你自己非常亲切的体会和领悟。我在讲哲学的时候说,学习哲学需要五个东西: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的理性、体会真切的情感、执着专注的意志,洒脱通达的境界。必须要达到一种真切的领悟。最后,真正的学习理论你要达到一种真正的理解,你能够用理论本身的概念系统去征服你自己,去说服你自己。这就是我和大家强调的作为学习理论的四个“真”字。
我们真正地掌握道理,绝不是背记一些枯燥的条文、现成的结论,而是融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这从哲学上叫做“转识成智”,把那个知识性的东西转化为一种智慧性的存在。真正地能够活化为我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世界观、方法论、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激发自己的理论兴趣,能够感受到理论对于提升我们的境界、指导我们的工作所起到的作用,再进一步能够真实地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这就是我们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我们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巨大的理论支撑作用。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06/7262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