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聚焦斯诺登重获“自由”背后的三大疑问

2013年08月06日 09:39

 

俄联邦移民局的一纸许可,结束了美国“棱镜”项目曝光者斯诺登在机场中转区长达一个多月的滞留,让他能够正式“走入”俄罗斯,享受自由。俄罗斯知名律师库切列纳8月1日证实,斯诺登获得为期一年的俄罗斯临时避难地位。然而,斯诺登事件远未终结,其重获“自由”背后仍有三大问题值得关注。

1

(图片:俄罗斯律师库切列8月1日在莫斯科展示一份临时文件,这份文件允许斯诺登在俄罗斯临时避难)

疑问一:俄罗斯主动接下“烫手山芋”是何目的?

普京曾多次表示俄罗斯无意卷入“斯诺登事件”、“斯诺登是不请自来”、“不应影响俄美关系”,暗示斯诺登应离开俄罗斯。然而斯诺登却“不解风情”,提出临时避难申请,这着实让莫斯科身处漩涡之中。

然而,对于这“烫手山芋”,俄罗斯没有选择拖延战术,而是主动出击,出其不意。分析人士认为,向斯诺登提供临时避难可使俄罗斯一石三鸟,坐收渔翁之利。

第一,顺应民意。根据俄罗斯列瓦达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俄罗斯民众对斯诺登表示支持。此前,在俄国内要求向斯诺登提供政治避难的呼声很高。俄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也曾表示,斯诺登是“人权卫士”,是全球无数民众权利的保卫者,俄应该接受斯诺登的政治避难或临时避难申请,这完全符合国际法准则。因此,同意斯诺登的临时避难申请也算对俄罗斯民众呼声的回应。

第二,提升国际形象。在斯诺登主动表态承诺遵守“停止给美国带来损害”的条件之后,俄罗斯从道义上已没有理由将斯诺登拒于门外。俄罗斯顺水推舟,同意收留斯诺登,从另一方面也展现出其不畏美国施压的强硬姿态,有利于提升俄罗斯的国际形象。俄罗斯国际政治学研究所主任克拉舍宁尼克娃说,批准斯诺登的请求将让世人看到莫斯科在保卫人权、信息自由方面的决心,也让他们举得“俄罗斯是值得信任的”,“这表明俄罗斯不惧怕与美国针尖对麦芒,同时也传递出俄罗斯一直奉行独立外交政策的信号”。

 

第三,抢占先机。收留斯诺登,可以保留“利用斯诺登事件与美交涉”的后手。尽管斯诺登表示“自己知道的,都已经说了”,但分析认为,他手中很有可能仍掌握着令美国难堪的猛料。瓦尔沙夫斯基说:“目前斯诺登更需要俄罗斯,可是俄方的立场以及采取的措施都是基于他曾是美国情报部门的雇员。”

2

疑问二:美俄关系会否决裂?

美国白宫发言人杰伊·卡尼1日表示,美国对俄罗斯当天给予斯诺登临时避难许可感到“极度失望”,美国将重新审视两国总统原定9月举行的首脑会晤。显然,斯诺登事件已经影响到了本就敏感的美俄关系。不过,其影响究竟有多大?

分析人士指出,美俄对两国关系中的各种危机早就习以为常,双方很难因一个斯诺登而彻底撕破脸。

双方在事件的处理上都留有回旋余地。俄罗斯只是向斯诺登提供为期一年的临时避难而不是政治避难。俄罗斯政治研究中心专家奥列格·杰米多夫认为,如果美国采取“非常反应”,俄罗斯领导层还有“一定的行为空间”。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哈夫的表态也未咄咄逼人,只是指出俄方举措破坏了两国在波士顿爆炸案后的积极合作,表示不希望斯诺登事件影响美俄整体关系。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白宫传出奥巴马可能取消与普京在莫斯科会晤的计划,但表示仍将如期出席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

应该意识到,斯诺登事件虽是俄美关系当下的最大话题,但并非两国交恶的始作俑者,更不会成为压垮俄美脆弱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俄总统普京的外交助理乌沙科夫也认为,斯诺登事件并不重要,不足以影响两国政治关系。

当然,也不排除俄向斯诺登提供临时避难是为“普奥会”铺路的可能。俄科学院美国与加拿大研究所所长谢尔盖·罗戈夫认为,在解决了身份问题后,斯诺登完全可以坐上飞机去古巴、委内瑞拉或玻利维亚。如果俄罗斯不希望“普奥会”泡汤,就必须在奥巴马到来之前让斯诺登走人,否则斯诺登的存在让双方都将十分尴尬。

 

有观点认为,俄美关系已足够糟,所以再坏也坏不到哪去。双方在反导系统和核裁军上的分歧显而易见,而且目前看不任何弥合迹象。尽管围绕一些国际冲突和反恐合作有共同话题,但类似话题正不断减少。对维系双方关系至关重要的经济合作也踯躅不前。俄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曾寄望美国等西方国家帮助俄罗斯实现现代化,而现总统普京则将更多目光投向亚太地区。

3

(图片:7月12日,斯诺登(中)在莫斯科会见人权组织代表及律师的资料照片。)

疑问三:美俄会否开启“换谍”新模式?

后冷战时代,美俄之间的间谍战依然在进行,虽然规模已今非昔比,但这种“换谍”模式也未随着冷战而烟消。让世人印象深刻的是2010年7月美俄在维也纳机场的换谍行动:俄罗斯用4名西方间谍,交换10名被美驱逐出境的俄间谍。

而今,斯诺登模式意味着美俄之间间谍的善后模式有了新变化,从略带温情的“交换”蜕变为一定程度的“硬顶”。

这种变化一方面表明俄、美双方公开、私底下的较量未成功“对表”,美国没有祭出像样的东西与俄罗斯进行交换;另一方面,国际舆论和俄罗斯国内民意对斯诺登一边倒的支持让克里姆林宫也不得不掂量掂量。两大因素结合,促使普京再次展现强人风范,让斯诺登不再是机场中转区的浪人。

不过,与传统谍战比,斯诺登事件算是全球谍战戏中的一出“非典型”事件。其一,斯诺登本人非俄罗斯的自己人;其二,俄罗斯并非是主动介入,是斯诺登自己送上门来;其三,即使在俄罗斯情报部门眼里,斯诺登的做法也犯了谍界的“行规”。试问,若是对斯诺登太过友好,一旦俄罗斯自己的人也效仿反水该如何?

正因为斯诺登事件的“非典型性”,俄罗斯处置有其特殊性,美俄之间传统的“换谍”模式不会因此一朝被废。(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06/7262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