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江苏:创新驱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2013年08月06日 09:56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示范作用,主要在于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苏南地区要推进现代化,除了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外,最为重要的是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而且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本身也需要创新驱动。
正确认识创新驱动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科技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创新驱动的核心是包含知识和技术创新在内的科技创新。这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库兹涅茨说的:“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是任何重大经济增长的前提。但是在现代的经济增长中,这种创新的频率显然快得多了,并且为速度更高的总体增长提供了基础。”现代化突出科学技术现代化,突出科学的应用,高科技的产业化。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和高科技产业化已经成为科学技术现代化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这也是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科技创新取向。
在创新的时代,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就不是一般的讲技术进步,更不只是采用在发达国家已经过时的技术。面对先行国家创新的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一个必要途径是分享和利用国际最新科学技术。就如库兹涅茨所说:“某个特定国家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参与是一个学习和直接利用国际性技术和社会知识的问题。”通过开放型经济引进和利用国外直接投资和先进技术是其重要途径。但是仅仅是跟随发达国家在其后推进技术进步还不够。追赶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需要跨越式发展,与发达国家进入同一创新起跑线,直接瞄准国际最新科技发展,在科技和产业上占据制高点,才能实现现代化目标。
现代化示范区必然是创新驱动的示范区,其基本特征是:区域创新体系高效运行,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广泛分布,创新活动极为活跃,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集群。具有这些特征的区域的基础条件是真正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起了系统完备的激励创新制度。这样的区域就像美国的硅谷一样,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成功的几率一定比其他地区高。其基本原因是这里存在的完善的创新体系和制度,产生一个新的创新思想就有相应的创新的要素和系统给予支持,使之无障碍的得以实现。
苏南实现创新驱动先行区的路径与要求
苏南作为创新驱动先行区,首先要求对研究开发活动投入有高强度的投入。不仅要求足够的经费投入还要有足够的从事研发的人力投入。只有这样才有高密度的研发活动。现在创新型国家的标准一般为R&D资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以上,而在苏南这样的区域这个比重应该更高。由于现阶段的科技创新更多的依靠科学新发现所转化的新技术,因此研发经费的投入需要更多的投向孵化和研发环节。为保证足够的研发投入,需要发展科技金融,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苏南成为创新驱动先行区,还要求苏南各个城市成为创新资源集聚、辐射力强的创新型城市。在区域经济中,城市是发展极,是发展的中心,也是区域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依靠创新型城市向周边辐射创新成果,就能带动全区域的创新驱动。所谓创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才、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对周边科技创新具有较强辐射和引领作用的城市。其特征:一是创新资源高度集聚。拥有很多具备科研能力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它们源源不断地提供实验结果、创新成果和科学突破。拥有一批科技企业家从而拥有一批创新型企业。拥有一批科技服务机构,包括:金融服务、软件服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科技中介,尤其是专事创业投资的风险投资机构高度集聚。二是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高度集聚,包括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孵化器,以及公共性、公益性科技服务平台。三是具备激励创新的软硬件环境。包括:拥有智慧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拥有吸引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宜居宜研环境,以及拥有开放并激励创新的文化和制度。
创新驱动的基础是体制和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与国家创新体系相关。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将企业、大学与国家科技政策之间的互动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并将企业、研究型大学和政府实验室等促进知识创造与扩散的组织视为创新的主要来源。根据十八大精神,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两个方面。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学是知识创新中的主体,作为创新型省份需要解决好两个创新体系和两个创新主体的有效衔接和协同。这是建设高效运转的创新体制和机制的关键。一是政府创新,建立推动和激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两者有效衔接和协同的制度。二是政府引导,建立大学科技园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和机制,建立顺畅的创新成果的转移和扩散机制,包括技术交易和流动的市场和平台。三是政府推动,形成创新文化和氛围。首先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的文化;其次是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文化。
基于以上体制和机制创新,苏南地区就可能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体系,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其主要表现是:全区域范围内的企业普遍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仅是采用新技术主体,更是研发新技术的主体。全区域范围普遍建立研究型大学和企业共同建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大学和企业,研发机构和大学实验室,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的交互和互动成为制度性常态。政产学研金共同建设的科技孵化器产生明显成效。一批达到规模的专业服务科技创新的风险投资公司活跃于全省各地。各级金融机构有足够大的资金投入科技创新领域。
着力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苏南创新驱动先行区建设的成效归结到一点,就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在苏南这样的科教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目标可以定在6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各类创新产出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综合反映。以下两个方面产出特别重要——
一是创造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国际水平的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主要表现是:知识创新部门创造出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并且有一批成果成为原始创新的新技术源。创造出一批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发明专利。依靠这些原始创新成果,全区域各个产业和企业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从而产生一批有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培育出若干个有国际影响力的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二是形成一批知识密集并且绿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现阶段,创新力的现实表现是创新产业。创新的产业不仅要求知识和技术密集,还要求低碳绿色,特别关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及以此为基础产生的新产品和新产业。尤其是有若干个高技术产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由于创新的新兴产业能够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个国家和地区在某一时期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就看你有没有发展这个时代处于领先地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成果,在重点领域占领世界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的标志,也可以说是现时代科技创新的标志性成果。对苏南来说,还有传统产业问题。苏南地区的工业化最早,传统产业居多。传统产业要不都成为夕阳产业,出路只能是创新,向高端(高科技),高效(高附加值)、低碳和低能源消耗发展。
上述创新驱动的成效不仅明显加快经济和科技现代化进程,同时也会加快推进人的现代化进程。创新驱动发展特别重视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推动阶段,对人力资本要求不是很高。而在依靠创新驱动经济增长阶段,人力资本成为主要的创新要素,人力资本投资将成为投资重点,相应的提高了区域人口素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会明显减少对低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也会明显上升。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越来越成为创新驱动所关注的重点,这些正是人的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作者为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06/7263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