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浙江: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是创新战略的重要引擎
2013年08月06日 10:15
原标题:科技金融创新需把握内在规律
今年3月20日,我国最大光伏企业无锡尚德被当地法院裁定破产重整,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在内的9家银行提出了约71亿元的债务诉讼。无锡尚德的破产无疑给地方政府、银行及其他投资者泼了一大盆冷水,充分警示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风险性。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紧密结合是实现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引擎,每一次产业革命的兴起无不源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创新,但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并不等同于资本的一场“豪赌”,资金投入的盲目性及运行效率低下将会极大地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在大力鼓励各类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背景下,理解、把握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内在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重视投资者风险偏好及投资适应性。早期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呈现“短、频、急”特点,单次融资量小,但是频度高、时间急。随着企业发展,资金需求量增大,但融资渠道增加,风险降低。为满足不同企业资金需求,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为首要工作,只有完备的渠道才能保障资金在不同阶段投入的可能性,其中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科技贷款、新三板、科技保险、科技租赁等投融资载体,都是地方政府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的重要着力点,但可能性并不代表适应性,特别是在对早期科技企业投资过程中,如果大量追求“短、频、快”或者风险承受能力偏低的资金进入,不仅无法有效支持企业发展,反而会让整个市场趋于混乱。典型如近年风险投资产业之乱象,因急于退出或难以承受高风险,迫使高管回购或哄抢Pre-IPO企业,失去风险投资应有功能。故此,完善投融资体系的同时,还应引导投资者深入了解自身风险偏好及各类投资形式的潜在风险和运行模式,降低盲目性。
强化投资机构的协作意识和服务能力。科技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除资金短缺外,还面临其他很多问题,比如产品不稳定、市场推广受阻、发展战略模糊、财务管理混乱以及核心人才缺乏等。因而,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急需资金仅是科技金融的一个方面,实际上还应充分重视资本背后的增值服务,具体表现为为企业提供投资、融资、管理顾问、发展战略规划、市场营销、财务、法律咨询等一系列的综合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保荐、信托、创投、担保和保险等机构并不孤军作战,更多利用“团队赛”和“接力赛”方式做好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融资衔接工作,并利用自身关系和资源,整合律师、会计、咨询、政府、上下游企业等产业资源,形成对企业的全方位服务网络,将一个个企业从初创期培育成长乃至上市成为产业龙头。而这一点恰是我省很多投资机构所欠缺的,服务能力跟不上投资规模,且相互间的协同能力还难以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的、高效的金融支持。
发挥产业整合和企业激励的资本主导作用。在科技创新中,高风险和高失败率引致的资本浪费不可避免,但资本的不合理配置现象亟待改善。可以观察到不少上市公司将募集资金用于委托贷款而非研发投入,此外像无锡尚德这类龙头企业,尽管出现投资失误,内部管理混乱并伴随着利益输送等问题,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得到资金支持。容易融资的企业“不务正业”,很多有创新能力的小企业却举步维艰。其背后反映出投资市场还是一个基于规模而非技术优势的竞争淘汰机制,仍然关注的是重点企业而非产业态势。青木昌彦将硅谷模式归纳为“创业资本协调下的信息封闭体制”,在创投机构的协调下,科技型企业以“背对背”方式开展竞争,那些能够设计出有用模块,并推动产业演进的科技型企业和创业者将会得到极大激励,反之则被投资者无情抛弃。可以说,资本以“用脚投票”方式实现了对产业的有效整合。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更要做的是,加强市场监管和披露,尤其是完善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加快资本流动而非影响资本的直接投向。
同步优化金融生态和科技产业基础。良好的金融生态是吸引资本流入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过程中除完善区域信用体系外,政府还可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和信用,通过加快推进科技计划和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偿还性资助、创业投资引导、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以及后补助等方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但要推动科技和金融的深度结合,不可忽视金融服务与产业的适用性以及本地产业的科技支撑基础。一方面,应根据本地产业特性,筛选具有相关产业服务背景的投资机构,充分利用其经验和资源服务本地企业,同时也使得政府财政资金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更有保障;另一方面,鼓励投资机构投资科技企业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政府投入或信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人才培养等工作,加强科技产业配套。在大数据背景下,政府还要鼓励中介体系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依托产业链建设特色产业数据库,聚合众多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的同时,强化产业分析能力,为企业发展和金融投资提供专业服务。
【作者单位:浙江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06/7263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