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高端论坛-独家文稿
把群众放在心上—北京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片
2013年08月07日 09:36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
为民,就是要坚持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1848年,马克斯、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一论断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特质,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确立其根本宗旨的理论基石。
在我们党成立之初,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二十三年后,党的七大,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进了党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观和信仰。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着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上镌刻着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以此来悼念,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
从党的七大到十八大,党章修改了十一次,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变。党旗图案变化多次,但上面代表工农群众的镰刀、锤头始终不变。
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邓小平强调: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江泽民提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胡锦涛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习近平指出: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体现了党对群众路线的高度理论自觉。
九十多年来,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他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19年后,毛泽东又亲笔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解放军战士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张思德、雷锋,用自己平凡的一生,践行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展现了共产党人当好“人民勤务员”的最高标准和最高境界。
为民,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农业博物馆里,珍藏着河北一位农民出资铸下的“告别田赋鼎”。鼎上的铭文写到“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铸鼎刻铭,告知后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出现145次。人们从报告的字里行间,读出了人民的分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天,我们党既要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又要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民。既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又要更好地保障人民在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九十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守一切为了群众的最高准则。在革命战争中,党员带领群众,同敌人浴血奋战,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为保护群众,不惜牺牲自己。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广大党员不计个人名利,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任劳任怨。
为民,就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只有这样,才能率领群众,完成我们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1948年的淮海战场上,500多万民众送衣送粮。从这场战争走过来的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0年后,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首都巍然矗立起代表新中国形象的十大建筑。毛泽东视察竣工的万人大礼堂时,亲自为它命名“人民大会堂”。
30年后,小岗村农民的“包产到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甲子轮回,2008年的北京,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想。
为民,就必须始终植根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1943年,毛泽东在《组织起来》中说“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我们必须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通下情。坚持民主集中制,改进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
务实,就是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发扬理论联系实际之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发扬艰苦奋斗之风。
1941年,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校训“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客观规律。1992年,邓小平在途经湖北武昌火车站时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始终强调“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展览,记录了我们党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一是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闪烁了我们党追求真理的思想光芒,彰显着我们党走自己的路的坚定决心。
靠实干,我们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靠实干,我们把一穷二白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靠实干,我们“杀出一条血路”,以短短数十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国家要两三百年才完成的发展历程。
20年后,习近平在广东调研时指出:我要再一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个口号。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实干。我们党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做事情,做决策,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
60多年前,北平刚刚解放时,市委第一书记彭真,要求党的支部和党员全部向社会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当时的北平,是一个“烂摊子”,乱象丛生。摊贩占道是一大痼疾。市长叶剑英坚持问计于民,邀集各区摊贩代表115人举行座谈,取得共识后,问题迎刃而解。
60多年后的今天,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一点不比不发展时少。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我们党解放思想,始终坚持依靠人民,与时俱进。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听政、督政、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各种听证会、问政会、论证会,日益成为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各种对策研究、重点课题、专项调查,日渐成为科学决策的重要角色。
十八大召开前,中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部署了15项重点课题,46个承担单位,派出了101个调研组,召开座谈会1073场,实地调研1433个单位,形成了57份调研成果,为十八大报告,这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奠定了扎实基础。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党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做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无论是“轻车简从”,“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的细致和坦率,还是“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的真诚和坚定,无不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身体力行,端正党风政风的决心和信心。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早在中央苏区时,毛泽东就指出“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
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分别接受了毛泽东和蒋介石天壤之别的宴请后,得出了国民党蒋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的判断。在取得全国政权后,我们党艰苦奋斗,率领全国人民,在战争的废墟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朱光亚、邓稼先、王淦昌、郭永怀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人员,在戈壁滩上,“献了青春献终身”,筚路蓝缕,艰苦卓绝,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靠艰苦奋斗赢得胜利。
清廉,就是要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主动接受监督,自觉净化朋友圈、社交圈,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强反腐倡廉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严格规范权力行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决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是新时期共产党人必须牢记的座右铭,忘记“两个务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就会抬头,奢靡之风就会蔓延。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就会严重受损,党群干群关系就会严重损害。共产党人如何处理社交圈、朋友圈,甚至亲友圈里的人情和党性原则的关系,决定着他们的行为是清还是浊。
1949年,毛泽东给内兄杨开智的信中写到“杨开智先生,希望你在乡,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一封家书,道出了共产党人的人情观、地位观、权力观。
开国总理周恩来,从1949年进城时,就穿的一件睡衣,磨破了就补,补了再穿,最后补丁摞补丁,一直穿到他去世。这件睡衣,就是对干部清正廉洁的最好诠释。
廉洁自律、清正为民,是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方志敏被捕时,国民党士兵在他身上搜不到一个铜板。焦裕禄,用过的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孔繁森,用借来的地板车,推着年迈的老母亲上街观景。杨善洲,两袖清风,勤廉履职。退休后,一头扎进大亮山,为国家义务造林22年,兑现了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沈浩,扎根基层,为村民谋福利,牺牲在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这一幕幕永远定格在了群众心间,成为一部部生动的教材,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
慎独,慎微,慎情,慎友,对各级党员干部来讲,是为官的“自鸣钟”。切实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管好每个小节,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划清私情与公义,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以史为鉴,吏治的腐败,将导致政治的腐朽,亡党亡国的悲剧将不可避免。
1945年7月1日,在杨家岭的一孔窑洞里,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展开了关于历史“周期律”的著名对话,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成为我们党寻找到的跳出“周期律”宿命的法宝。我们党的世界观、性质和纲领决定了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其他组织不可比拟的政治自觉性、主动性和彻底性。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反复强调,制度问题不解决,党内的官僚主义、不正之风等一切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按照党的制度建设的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端正党风,解决干部特殊化和纠正不正之风方面,制定了多项廉政制度和规定,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中央颁布实施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强化了制度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的约束和自身监督。全国人大、国务院陆续制定和颁布了许多廉政建设的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种种举措,为廉政建设提供了法制保障。新一届党中央更加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物质条件发生了改变,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不能变。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按照《党章》的要求,任何时候都要同群众同甘共苦,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民、务实、清廉,是完成新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作风的重要任务,是在新的考验面前党要解决的紧迫课题。面向未来,我们要恪守宗旨,不辱使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转作风、强组织、促发展,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徐晶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07/7265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