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经验启示
探索 “村企联建”党建新模式
2013年08月08日 09:05
一、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改革深入不断深入推进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农村行政区域为单元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方式已越来越显示出难于适应农村发展变化新形势的局限性。如何改进和创新党在农村基层的组织设置方式,是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一项重要课题。台前县是一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认真审视发展现状,受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物质条件,农民增收相对缓慢;村集体经济积累普遍薄弱,致使村党支部在为群众办实事上力不从心;村级组织建设相对滞后,满足不了党员群众的需求等。面对县农村产业发育还不够成熟和产业链条还不够完善的实际,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选择濮阳恒润石化孙口乡张塘坊村,推行村企联建这一新的基层党建运行模式,按照“共驻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党建联建原则,搭建企业和党支部发挥作用的平台,实施村企共建。
张塘坊村位于台前县孙口乡西南部,黄河防洪堤北侧,属背河洼地,张塘坊村集体经济薄弱,交通偏僻闭塞,自然条件较差,村民大多以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人均收入较低,脱贫困难。2004年6月,濮阳市恒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立,厂址设在张塘坊村西,主要从事乙烯副产品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加工。企业成立之初,在征地建设和企业规划方面与村民便时有争执,冲突频发,而在生产和企业建经营中,村民强揽工程、强装强卸等情况也时有发生,村企关系一度十分紧张。针对这种情况,台前县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决定从加强基层党建入手,将企业党建和村级党组织建设相结合,探索一条村企联建模式的党建新路子。将当时村企关系相对紧张的恒润化工和张塘坊村作为村企联建工作的突破口进行探索,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预期实效,逐步达到了企业党建与农村党建融合互动、经济发展和谐共进的效果。
二、做法
1、组织联建。2007年7月,台前县委组织部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将濮阳市恒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3个党支部和张塘坊村1个党支部共62名党员联建为一个党总支。党支部与企业签订了《党建联建协议书》,明确了村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细化了联建活动的内容,有效推进了党组织设置、党员发展、经济建设一体化进程。在村企联建工作中,积极尝试和探索在新的形势下党群工作和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在机构设置上做到党群机构与企业架构对应设置,人员上相互兼职、工作上互为表里、管理上真正放权,党群工作围绕公司中心工作抓重点、围绕重点抓亮点、围绕大局促稳定。村企积极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取长补短,企业党建充分激发农村党建的活力,为农村发展提供物质、人才支持,带动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步伐;农村党建为企业发展积极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人力人才资源,努力开创村企发展互动双赢的良好局面。
2、发展互促。村企联建党总支后,党总支多次召开支委会和全体党员大会,确立了以“企业带动农村、创建和谐园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理清了“互为依托、构建和谐、助推发展、实现双赢”的工作思路,建立和实行“村企双向挂职”制度。企业负责人进支部班子,村支委进企业领导管理层,村企主要负责人加强沟通和联系,多交流、多衔接、多理解、多宽容,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村干部学会了企业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发展理念,并运用于农村经济工作之中。同时,村党支部切实发挥组织、教育、发动群众的政治优势,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关心、支持企业发展,及时有效地为企业排忧解难,解决用地、用工等问题,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营造企业发展的软环境。企业党组织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热心于惠及广大群众的社会公益事业,大力配合村级搞好乡村道路、村庄绿化等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形成了企业效益与村级经济工作双轮驱动的机制。
3、资源共享。以党总支为工作纽带,积极整合村企资金、人才、技术资源,使各项工作资源作用发挥最大化,使村企互为依托,共同发展。发挥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帮助联建村拟订富有前瞻性的建设规划,帮助和支持联建村引进开发项目,或直接投资、领办村级工农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加强联建村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改善农村综合环境,不断加快联建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建立健全交流互动制度,鼓励村企之间充分利用各自在人才、信息、阵地等方面资源优势,定期集中开展互学互访、企业家上党课、农村党员群众走进企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实现党建工作互促共进;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村人才培养计划,组织企业能人到农村任职指导工作,选择有创业愿望和培养潜力的村干部到联建企业一线挂职锻炼,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中去。
三、效果
联建党总支成立几年来,恒润石化公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连年递增,成为台前县唯一的“双超企业”、濮阳市“优秀企业”、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河南省“千企帮千村优秀企业”、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河南省“五好基层党组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产业扶贫重点支持企业”。张塘坊村通过村企联建,依托恒润石化公司快速发展,一跃成为当地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先后荣获省、市 “五好”村党支部、“扶贫攻坚先进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县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并被中共濮阳市委确定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企合作互补、互促共进,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农民脱贫的同步双赢,开创了村企互助、联动发展、多业并举、充满和谐的良好局面,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的高度评价,并欣然题词“村企联建、实现双赢”。台前县探索推行“村企联建”的工作模式也受到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张全景的充分肯定。
(一)企业环境明显优化。通过村企联建党总支,老百姓得到实惠,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张塘坊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自发组成了义务清洁队、护厂队,极大的改善了企业环境。特别是恒润石化二期工程建设,遇到了房屋拆迁、祖坟迁移等困难,党总支与张塘坊村党支部走村串户,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在张塘坊村村民党员的带领下,他们像当年支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那样,全力支持企业工程建设,有29户村民拆掉了几代人居住的祖屋,71户村民迁移了祖坟,推动了工程的按期完成。
(二)村企双赢步步提升。以企业所在村为中心,积极推动企业周边贫困村与企业实施产业衔接,初步形成了建筑安装、物流运输、产品包装、煤炭供应、机械加工、餐饮住宿等行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农民就业达2100人,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依托濮阳市恒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张塘坊村投资300多万元成立了“台前县创亿煤业有限公司”,成为张塘坊村第一家集体企业,该企业每年创效达120万元;累计投入165万元为村里修建道路、供水、排水系统,安装公共照明、防盗系统,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百姓脱贫和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关注民生,实现企业反哺。恒润石化公司吸纳安排张塘坊村98名农民到公司就业,年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组建了张塘坊村土建工程队,仅土建工程一项每年就有20万元的劳务收入;筛选35户失地农民由企业每年以现金形式给予补偿,使他们旱涝保收,彻底摆脱了贫困。确定周边四个村庄36位孤寡老人为帮扶对象,帮助孤寡老人排忧解难,得到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累计出资38.8万元资助26名贫困大学生跨入大学校门。筛选贫困村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就业能力提升培训,优先安排和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三)延伸效应日益凸显。村企联建的成效得到深化,由眼前的经济合作提升到长远的目标规划。如党总支针对张塘坊村处于工业区的中心位置和公路、铁路干线的结合部,村庄周边有1100多亩非耕地,未能有效利用,严重制约着工业区的延伸和发展。党总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向上级党委、政府提出了“抢抓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口帮扶的历史机遇,依托恒润石化公司带动村民致富,规划迁建张塘坊新村,置换非耕用地助推工业园区发展”的建议。目前,已完成了张塘坊村的新村规划,在不远的将来一个村企互助、联动发展、多业并举、充满活力的新企、新村、新园区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党总支制定了产业带贫目标,规划启动了村企联建“双百工程“,恒润石化公司作为中石油确定的产业扶贫重点支持企业,积极开展与中石油产业扶贫项目对接,启动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碳四综合利用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年利税8.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000个,将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点。通过产业化拉动,膨胀地方经济总量,壮大县域经济实力,转移农民就业,推动新农村建设,打造变“授鱼”为“授渔”,改“输血”为“造血”的定点扶贫新模式,促进扶贫攻坚目标的早日实现,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启示
(一)村企联建,必须注重统筹发展。村企联建党组织作为一种新的党组织设置模式,要始终紧扣统筹发展的原则,把促进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措施上,要找准组织建设与统筹发展的结合点,找准企业发展和村经济发展利益的共同点,集中统筹有限的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要素产生合力。
(二)村企联建,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市场经济是利益性经济、开放性经济、自主性经济,在市场经济下开展与经济相关的活动,党组织不能越俎代庖去行使企业主的职权,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因势利导,积极促进和协助企业发展,做到“按需对接、互利共赢”。
(三)村企联建,必须健全工作机制。村企联建工作涉及工业和农业两个不同的产业,需要村企双方配合,共同参与,各尽其责,唱好“二人转”。而建立健全一个职责明确的党建工作责任机制是必不可少的,组织部门应在这项工作中担负起牵头抓总的职能,对联合党组织的组建和运行机制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责任编辑:葛立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08/7267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