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政治

港媒:中国发展东盟外交凸显战略意义

2013年08月08日 10:45

 

(原题:中国发展东盟外交凸显战略意义)

20130808073619807

8月5日,越南总理阮晋勇在河内总理府会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

近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展开东南亚四国访问,引起外界瞩目。8月1日至3日,王毅对马来西亚和老挝进行了正式访问,他并在泰国出席了中国-东盟高层论坛。4日,王毅对本次东南亚四国之行最后一站越南进行正式访问,他与越南外长范平明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会谈,越南也是王毅就任中国外长4个多月来正式访问的第7个东盟成员国。

本次王毅的东盟之旅,是他在今年3月正式出任中国外长之后,在4个月内再次到访东盟国家。今年4月底至5月初期间,王毅曾访问过泰国、印尼、新加坡和文莱,第一时间向东盟国家展示了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对东盟的外交政策。而此次王毅到访东盟四国,中国对东盟十国的外交出访已经完成了七个国家。中国外长频频出访东盟国家充分显示中国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关係,把东盟放在周边外交的首要和优先位置。王毅外长2日在泰国曼穀出席中国—东盟高层论坛时表示,「中国与东盟是个大家庭,一家人当然应该常来常往」。这一方面体现出中国高度重视与东盟国家的外交关係,同时更充分体现出中国重视并深耕周边外交的战略思维。

东盟国家既是中国重要的周边邻国,同时也是中国稳定并发展周边外交环境,维护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重要伙伴,不仅对中国而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对整个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国际及地区形势下,中国面临的周边外交环境日趋复杂。东北亚,朝鲜核问题仍悬而未决;东亚钓鱼岛问题,中日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中日关係紧张给本地区环境带来更多变数;而在南亚,南中国海领土主权争端依旧持续,越南与菲律宾均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而菲律宾历来是美国介入亚太事务的「马前卒」,而越南也在前不久与美国建立了所谓「全面伙伴关係」,美越两国加强亚太地区战略安全合作,这对中国的地缘战略利益构成了实质上的威胁和挑战。

从中国与东盟外交关係来看,双方经贸往来不断密切并持续深入,合作成果不断凸显。双方贸易额从1991年的不足100亿美元跃升至2012年的4001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双方经贸关係不断取得新进展,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中国持续四年成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东盟则成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十国目前已经成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去年,双方人员往来突破1500万人次,每周往返於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航班达到1000多个。

中国与东盟经贸及人员往来成果的取得,让双方的关係不断热络并持续发展。经济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加上人员往来频繁不断,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这些都為中国持续深化与东盟的外交关係奠基了更為坚实的基础,从战略层面上讲,东盟已经成為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而中国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深化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外交关係,在新形势下更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有效制衡美国重返亚洲战略。

面对中国的强势崛起,美国於2009年宣布重返亚洲,其制衡中国的战略脚步不断加快。在亚太地区,东南亚成為美国重要的战略着力点。一方面,美国积极谋求加入东亚峰会,防止中国成為东亚地区机制的主导国。2010年10月,第五届东亚峰会领导人达成共识,邀请美国正式加入东亚峰会,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在东亚获得重要战略支点;另一方面,美国通过积极与东南亚各国发展外交关係,在东南亚进行战略布局,借助东南亚国家的力量制衡中国。美国极力支持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维护其发展的所谓「独立性」,企图「阻止中国势力渗透到整个东南亚」。

面对这种情势,中国必须要妥善应对,并做出实质性的外交回应。中国高度重视与东盟各国的关係,并力求与东南亚各国和平共处,始终奉行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巩固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外交关係,这一方面对美国的重返亚洲政策是有力的战略回应,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遏制美国在亚太地区扩张势力范围,遏制美国对亚太地区事务的介入,从而為中国自身的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外交环境。

第二,化解领土争端矛盾,缓和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自2010年9月中日钓鱼岛撞船风波导致钓鱼岛争端爆发,去年日本单方面宣布对钓鱼岛实行所谓「国有化」,中日矛盾不断升级,甚至一度濒临开战边缘。同时,2011年以来,越南、菲律宾等与中国存在南海主权争议的国家变得日益强硬,南海主权争端不断升级。与此同时,日本、印度等中国邻国也出现了与之相呼应的声音,显现出某种战略「抱团」的意愿。面对日趋复杂的形势,中国长期以来奉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但是这一原则并未得到相关周边国家的认可。而由领土争端引发的外交关係紧张,已经成為中国必须要面对和化解的重大课题。

為了有效缓和矛盾,化解争端,王毅在2日会见亚洲和平和解理事会主席素拉杰时,就解决南沙争议提出「三管齐下」的主张:一是坚持由直接当事方通过协商谈判达成解决方案,这是最根本的途径,也是最终解决之道;二是继续落实《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在此过程中逐步推进「南海行為準则」的磋商;三是积极探索「共同开发」。他强调,「共同开发」的意义不仅在於经济利益,同时更是向外界发出明确信号,即本地区国家愿意以合作的方式稳妥处理彼此之间的分歧。

 

可见,中国对协商解决南海领土争端一向秉持建设性的积极态度,在应对领土、领海争端激化的挑战上,中国始终奉行和平协商战略。客观来讲,南海领土争端短期内难以妥善解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不失為寻求各方共赢的明智之策,甚至在很长一段时期将是最优选择,这也是化解矛盾,缓和冲突的有效途径。王毅通过外访,再次展现中国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诚意与善意,有利於改善与相关各国之间的关係,也可為自己创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

第三,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旗帜,不但於己有利,也将促进整个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发展。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於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世界仍然很不安寧。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地区局部动荡频繁发生,而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同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係,有助於促进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有利於促进本地区安全稳定和长远繁荣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战略也将有助於化解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產生的所谓「恐惧感」,在中国积极推行「与邻為善、以邻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下,亚洲各国将进一步认识与了解中国新时期的外交发展战略,与中国一道共同维护本地区和平与发展,共同推动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08/7268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