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经验启示

搞好网络教育服务农村群众

2013年08月16日 09:14

 

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善于利用现代媒体和信息化工具管理、教育、服务党员群众是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党的建设工作的必然方向。重庆市荣昌县深入推进远程教育网络覆盖,积极扩展远程教育平台功能,努力将远程教育构建成为党员群众学习园、留守儿童亲情园、群众文化活动园和创业人士致富园,搭建服务党员群众“无缝”网络。

一、背景与起因

重庆市于2008年全面推开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荣昌县按照上级要求,积极落实站点建设任务,于2009年在全县150个村(社区)均设立了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形成远程教育站点全覆盖。每个终端站点都配有1-2名管理员,负责远程教育日常工作的开展。虽然远教终端站点建立起来了,也有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全县远教活动却很难开展。一些党员群众因不了解远程教育有何作用,不愿到站点参加学习活动;一些参加过几次学习的党员群众认为学习活动单调枯燥,逐渐失去了兴趣;加之基层信息化水平低,多数留守在基层的人群缺乏对电脑、网络知识的基本了解,虽然每次开展电教集中学习活动基层干部都精心准备,但真正每次都前来学习的却寥寥无几,花费大量财力购买来的远程教育设备成为了服务中心的“摆设品”。为解决远程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突破远教工作重点难点,通过大量摸底调研和总结思考,制定了可行的工作开展方案,并积极创新工作思路,通过试点逐渐总结出远程教育“为农四园”工作法,逐渐形成独特的远程教育服务网络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做法与经过

以“分类培训,注重实效”为重点,以“丰富远教形式,提升远教吸引力”突破口,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远教活动,围绕“为农四园”建设,通过提高党员群众和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促进基层经济发展等方式,有力促进了基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是打造“学习园”,着力提高党员群众素质。部分基层党员群众法律意识淡薄,遇事不讲道理,常常因为一些小事情发生争执,小则邻里矛盾激化,大则上访闹事。针对这种情况,各站点管理员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升基层党员群众综合素质。一是营造学习氛围。利用会议、培训、公开栏等方式,大力宣传远程教育学习的重要意义。将远程教育工作要点印制成宣传资料,向广大党员群众进行发放,营造远程教育学习氛围,明确学习目的及意义。二是制定严格的学习制度。每个站点根据实际情况,将每月两个工作日定为远程教育集中学习日。学习日期和学习内容,通过喇叭、村务公开中的“远程教育公示栏”等方式进行公布告知。三是精心准备播放内容。站点管理员每期精心挑选政策理论、法律法规、道德教育、科学技术等学习内容,对党员群众进行集中式教育。除了系统内部的片源外,管理员还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对片源的丰富性进行补充。四是严格奖惩逗硬。每次前来参加集中学习的党员,均实行签到制,观看完毕后要撰写心得体会。基层党组织将出勤率和学习效果作为党员年终评先评优的考核内容。全县通过远程教育监控系统,对各站点的播放时间和播放内容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学习活动落到实处。通过干部带动、制度促动,监管推动,实现了党员干部参与远程教育学习培训的全覆盖。除集中学习外,终端站点还实行无休息日、全天侯值班制度,党员群众可根据个人需求、时间安排,随到随学。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党员群众的肯定。

二是打造“快乐园”,精心呵护留守儿童成长。全县共有常住人口83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7万。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导致了众多儿童留守在家。爷爷奶奶只管温饱,不重教育管理,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和情感上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为营造留守儿童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在各终端站点建立拓展式站点。拓展式站点不仅拥有常规性的远教硬件,还配有十台以上电脑、1台投影仪、1套专业影像、1批儿童读物和体育设施等,设施完备,阵地规范。在此基础上,各站点均成立了“留守儿童快乐家园”。站点管理员利用留守儿不上课的教育空白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一是开展电脑知识培训。大力普及留守儿童电脑基础知识,提高留守儿童电脑操作技能,缩小了城乡儿童在电脑技术方面的差距,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参与培训的留守儿童均能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效果明显。二是开通“亲情视频”。依托远程教育站点硬件设备,为留守儿童开通“亲情视频”,每月全天候开放亲情聊天室,为留守儿童和外出父母架起亲情沟通的桥梁。聊天室经常都能看见“对着屏幕喊妈妈”的温情场面。三是开展素质教育,通过开设《弟子规》教育,体育活动,让留守儿童学做人,强体魄。四是开展文化教育。通过播放优秀儿童电影,开展唱读讲传等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丰富课余生活。五是开展温暖关爱活动。各站点每月都会组织近期过生日的留守儿童开展集体生日,请他们吃蛋糕,给他们发放生日礼物,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此外,在儿童节、中秋节等节日,各站点还会组织留守儿童及家长,开展慰问活动,发放文具用品、衣服鞋帽、蛋糕月饼等物品,深化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三是打造“活动园”,努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普遍较为匮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应是远程教育所扮演的众多“角色”之一。各终端站点在做好日常性远教工作以外,结合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开展丰富多种的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一是成立远教影院。每月固定2-3天,精心挑选群众喜欢的影片,利用群众生产生活业余时间为大家播放。如龙集镇清河村站点管理员利用远教设备,开办起了“逢8影院”,每月8日、18日和28日晚上,为群众放映大家喜爱或者当前热播的电影。在放映前,还通过“影院动态”公示栏,提前预报影片名称和内容。二是“送远教进院坝”活动。由于各村和(社区)的幅员面积较大,远教覆盖全区域是个难题。离公共服务中心较远的地方,群众参与远教活动有困难。各站点利用手提电脑和投影仪等流动设备,开展“送远教进院坝”活动,让远教活动不再拘泥于公共服务中心周围的范围,而是主动将群众喜欢的电影和技术影片送到农家院坝,送到群众房前屋后。仁义镇三星村每周开展一次“送远教进院坝”活动,群众拍手称快。除了影片,远教站点管理员还组织留守儿童,社区退休干部,到村(社区)院坝开展文艺活动,作为远程教育活动的一大补充,这不仅丰富了远程教育服务群众的形式,而且锻炼了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由于形式新颖,服务到位,现在“送远教进院坝”活动走到哪里,一些党员群众就跟到哪里,成了远教活动忠实的“粉丝”。

四是打造“致富园”,全面实现“党群三创”工程。党建工作的主战场在基层,而基层党建工作的目的就是组织、教育党员群众,最终达到“组织有产业、党员有事业、群众有家业”,有效促进“缩差同富”。全县积极物化远教工作效果,开展“党群三创”工程,即党组织创产业、党员创事业,群众创家业,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一是远程教育以培训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为重点,重点突破集体增收难题。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引进符合当地的产业,发展集体经济。远觉镇白家寺村正是远程教育平台打开了当地基层干部的思路。结合该镇发展奶牛产业的优势,积极发展牧草种植,为各大奶牛场提供牧草,2011年实现产值56万元。二是依托远程教育资源加大对党员创业的培训力度,激发创业积极性,提高创业成功率。盘龙镇拱桥村党员杨勇想创业,但苦于没有技术和项目。站点管理员得知后,主动为其提供种养殖技术教学片供他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观看,他最终决定发展蘑菇种植。在管理员和镇农技人员的共同帮助下,2011年7月建立平菇大棚1个,日均产菇200多斤,仅半年就实现产值20余万元,2012年拟新增4个大棚,4亩林下木耳种植,预计实现产值120万元以上。通过学习远程教育,全县掀起了党员创业的新高潮。三是以党员带动,远程教育推动,积极帮扶群众创业富家。龙集镇远程教育办公室对全镇有创业意向的群众进行摸底登记,分类建档,并制定分类学习计划。通过分类引导培训,推动了基层群众的创业热情。龙集镇清河村党员杨毓刚通过参加镇上的远程教育分类培训,确定了名贵鱼养殖项目,在全县远程教育创业办公室成员单位财政局和农业局的帮助下,解决了杨毓刚创业所需的资金和技术。2011年全年实现产值90多万元,为当地群众树立了良好的创业榜样,是远程教育工作成果物化的良好例证。通过远程教育“党群三创”活动,2011年全县24个党组织顺利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实现集体经济增收,同时有200多名党员和350多名群众创业成功,积极促进了基层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成效与反响

“为农四园”远程教育服务工作,从“丰富精神生活和提高物质水平”两方面入手,构建服务党员群众“无缝式”网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广大基层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干群和谐、群众幸福”的大好局面。

一是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得到增强。在远程教育“为农四园”活动的开展中,许多基层干部通过学习,政治更加坚定,为民服务的意识更加强烈。由于群众对远程教育服务体系的认可,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通过“党群三创”工程,部分基层党组织都有1-2项集体产业,集体经济发展有了长足进步。集体财力的增加,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软实力”,提高了为民服务的质量。

二是基层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远教“为农四园”活动使基层群众和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均得到了提高,业余生活得到了丰富。同时,活动在干部群众中间架起了一座座沟通的桥梁,增加了干群交流,增进了干群的相互理解。群众的矛盾由于化解及时,基层更加和谐稳定。目前,基本形成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的良好格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促进。远程教育“为农四园”开展以来,从党员到普通百姓都养成了“观远教、学技术、创家业、奔小康”的创业干事良好氛围。党员群众的经济收入都有了大幅度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增长较快,幸福感指数明显上升。远程教育不仅丰富了党员群众的业余生活,提升了精气神,更成为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强大工具。

四、探讨与评论

远程教育“为农四园”服务党员群众“无缝式”网络的工作体系自开展以来,取得了是实实在在的效果,获得了广大基层党员群众的高度认可,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的。从工作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远程教育要以切实服务群众为目的。远程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必然方向,是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有力抓手。在工作开展中,要将远程教育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不能浮于表面,单纯的为了完成任务而开展工作。只要把工作扎扎实实的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才能获得党员群众肯定。

二是远程教育要以提高吸引力为突破口。传统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单项灌输为主,形式较为单调,加之乡土教材开发不力,片源质量较低,党员群众不爱看,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在远教工作中,要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努力丰富活动形式,切实提高远程教育工作的吸引力。使党员群众愿意参加,喜欢参加。

三是远程教育要以物化效果为主线。要用扎实有效的手段,积极物化远程教育工作效果。要通过创业扶持,树立学用典型,培养党员群众学远教、用远教的良好习惯,激发党员群众创业致富的积极性,并建立党员群众创业扶持办法,提高创业保障,提供创业平台。农业局等与创业扶持相关的单位要作为广大党员群众创业致富的强大后盾。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16/7269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