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江西:地方企业走出去 直面“成长中的难题”
2013年08月09日 14:41
原标题:江西企业走出去 直面“成长中的难题”
核心提示
对国内企业而言,国际化之难,难在中外企业文化的差异,难在对国外人文环境的理解,难在对各国贸易壁垒的突破,难在国际化人才的缺乏,难在相当多的企业还在用中国式惯性思维去做国际化的事。
如今,江西企业“走出去”早已脱离了商品出口的初级阶段,从境外建厂、开矿,到境外收购、上市,从资本输出到战略布局,多层级全方位地推进。在“走出去”的浪潮中,利用全球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据统计,今年1至5月,我省仅对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就超过8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5个,占总额的90.28%。上升势头明显。但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江西企业存在哪些短板?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相比,在文化、法律、体制等方面又存在哪些差异?面对这些“成长中的难题”,我们应该如何突破,在国际舞台上演绎属于自身的一份精彩?
嘉 宾:刘振林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副院长
胡立俭 中鼎国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晓军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明心华 中文天下文化传播公司运营总监
主 持 人:本报记者 张 雪
江西企业大跨步走出去
案例:日本在其高速发展过程中曾采用过“逆向技术输出”方法。日本曾在美国硅谷设厂,吸纳美国高技术人员,慢慢吸收消化先进技术,并进行改造。日本高速发展的20年,也是它技术发展的20年,尽管少有原创技术,但是利用这种逆向技术输出的办法,使得自己的技术提升了25年左右的水平。
刘振林:尽管我国不少企业产品产量很大,价格较低,产品具有价格优势,能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从国际上看,我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价格性能比都居于劣势,“走出去”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有立足之地。从未来升级的角度来讲,江西企业要走出去应走“逆向技术输出”的道路。
李大浪(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土建所所长):2009年,中国某企业在澳大利亚投资铁矿,委托我们在国内组装一个50米长,20米宽的配电房,再运到海外。通过这种技术,我们把原本需要在国外组装的产品放在国内制造,可以利用国内人工便宜的优势节省成本,还可以消除国外政策、文化、语言、自然环境带来的种种影响,将不可控因素转化为可控。这种预制模块化的概念,在今天已比较常见,但几年前,这在国内外都是一种新兴技术,几乎没有可借鉴的经验,要靠自我研发。我们在3个月时间内就完成了研发设计和组装,这个项目得到高度评价,后来陆续不断有国内外公司邀请我们进行相关项目的设计攻关。
张晓军:瑞林定位为技术驱动型专业化公司,目前拥有专利技术258项,并有4项国外注册专利,每年技术投入占公司营业收入5%左右。逐步形成了我们的优势技术,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创新技术。这些都为我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胡立俭:2003年,中鼎中标阿尔及利亚奥兰城市集中排污项目,一开始奥兰方面采用的是法国的设计方案,我们觉得其中有很多内容可改进,便跟奥兰方面提出修改,起初对方对此建议表示怀疑,因为他们以发展中国家的定位来评定我们的技术。但在研究分析后,最终接纳了这个建议,这个项目最终节约工程成本1/5以上,还因为优质的工艺质量,成为当地形象工程,阿尔及利亚总统先后两次视察这个项目,并给予了高度肯定。
尊重当地文化 创造价值共同体
案例:2008年9月,中联重科以小吃大,获得全球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100%股权,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当时正值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联重科承诺:保持原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稳定。危机期间,没有一名意大利员工被辞。这种信任和责任意识获得回报:面对同行的邀请,CIFA没有一名骨干员工流失,管理团队甚至主动减薪,自筹资金300万欧元为公司增资,和公司共命运。这在危机时期的意大利极为罕见,在当地产生巨大社会影响。
刘振林: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企业形象的一部分,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为此,走出去的企业不应该只是资源开采者甚至环境破坏者的形象。要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当地文化,处理好各种关系。要遵守当地法律,适当地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胡立俭:在“走出去”的初期,我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在项目建设之外,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在国内,走亲访友带上一点礼物是很正常的事,我们有一个项目经理,在拜访甲方相关领导时,却被认为是涉嫌贿赂而被判刑一年,其实他当时带去的礼物也就相当于三头羊的价钱。此后,我们每去一个地方,都会认真了解当地法律、文化。比如在很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其习惯是按时计费,我们也打破国内按月发工资的惯例,为当地职工按周结算工资。穆斯林每天都要祷告,工地上会为职工搭建临时祷告场所。此外,我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当地的社会公益项目,在喀麦隆,中鼎创办的“江西医院”造福当地,至今已运营了15年,做到了古人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去年,中鼎国际荣获“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最佳企业社会责任奖”银奖。
进军欧美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案例:联想兼并IBM PC业务,吉利兼并沃尔沃,都是中国企业进军欧盟、北美市场的典型案例。不少人曾经提出质疑,但是事实证明,这些企业在群雄争霸的国际市场站稳了脚跟,也收获了利润。
刘振林:目前,我们对外投资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一类是资源导向型,开采当地矿产资源;一类是要素导向型,利用当地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等进行投资,但对欧盟、北美地区的投资特别少,比例不到10%。对国内企业而言,到发达国家投资难度较大,因为这些地方竞争激烈,成功几率小,但这种创新导向型的投资恰恰是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的方式。
明心华:2011年,胡锦涛同志到芝加哥孔子学院参观,老师们做演示时用的课程是《朗朗中文》,很少有人知道,这套课程来自江西民营企业。我们将对外汉语教育作为重要的手段,2007年,公司成立之初就锁定欧盟和北美市场,并在美国设立研发基地。目前,我们在全球的分销渠道,文教机构客户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万名学生在使用我们的课程。
我们知道,国内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一直被人诟病,要去国外办学,这种方式肯定行不通。为此,公司在世界各地聘请了140多名负责中文教学的区域老师,由他们根据当地特点撰写教材,再通过我们的系统进行整合,我们把中文的深厚渊博和国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创新中文教育的方式。也因此,我们在国外的业务发展势头很好,估计5年内可突破10万用户。
做好“规定动作” 再发挥“自选动作”
刘振林: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一个长期努力的目标。“走出去”是政府与企业互动的过程。企业“走出去”有赖于政府“走出去”战略的支持,政府“走出去”战略要靠企业“走出去”经营来实现。政府、企业与社会中介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政府首先要加强立法,通过具体的法律对企业进行税收减免支持企业“走出去”;第二,政府要设立常设机构,比如说海外投资担保机构;第三,政府要进行宏观引导,鼓励企业投资发达国家市场,通过并股收购等方式学习先进技术;第四,政府需在企业面临风险时出手干预,保全企业的收益;第五,政府需加快人民币结算步伐,中煤建设2008年曾因为用欧元结算,没有尽快将欧元转换为人民币,结果汇兑损失超过五百万元。婺源一家茶叶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因为外币贬值亏损1/3。这些都是我们在走出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张晓军:涉外经营人才匮乏是制约企业海外拓展的一大瓶颈,尤其是缺乏一批熟悉国际经贸规则和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比如现在国内报价是根据材料进行报价,而国际上报价是根据人力进行报价,没有相关人才,我们就没办法进行海外投标,工程结算。
胡立俭:国外政治、经济环境风云莫测,变化多端,如果不具备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是很难在海外市场立足的。我们2006年9月中标泰国房屋局5655套仁爱屋工程,合同额6250万美元。中标后不久泰国发生政变,他信政权倒台,我们的项目遭遇了合同变更、工程量削减、工程款冻结等重重困难,在防范风险、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终,我们圆满完成了军人住房和仁爱屋两个项目的建设,并开拓了新的市场。
明心华:公司的创业团队里,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有长期海外生活经历,对国外的情况比较了解,这有利于开拓海外市场。我们认为,每一个走出去的企业都会交学费,要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但步子可以小一点,走稳一点,学费少交一点,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09/7270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