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内蒙古:深耕本地市场 服务地方经济
2013年08月09日 14:40
深耕本地市场,服务地方经济是内蒙古银行一直以来的战略重点。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特别是自治区提出“8337”发展思路后,内蒙古银行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号召,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继续专注非公经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壮大,落实绿色信贷政策,努力扩展国际业务加快向北开放,把银行自身发展和地方经济的繁荣相结合,在建设和谐美好内蒙古的进程中实现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机构业务“双下沉”,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一)下沉机构和业务重心,挖掘县域金融市场。
从机构和业务上制定“双下沉”战略规划,一方面加大机构设置力度,在盟市分行所辖县域加快支行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村镇银行建设与管理工作,引导村镇银行逐步向乡镇、村下沉机构,构建支持县域经济的有效网络体系。该行目前在呼和浩特所辖旗县开设了2家支行,在全区发起设立了22家村镇银行。2013年全年将在已开业的分行设立24家支行,其中14家支行设在旗县。
内蒙古银行不断创新支持服务县域经济的产品和渠道,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围绕农牧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等重点领域,集中精力打造拳头产品,满足县域客户需求。截止到2013年6月末,内蒙古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到609521万元,较年初增加了177132万元,增速40.97%;农村金融创新类贷款余额稳步增长,余额达153590万元。此外,该行主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到71.5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1.27亿元,同比增长136.38%,占所属村镇银行贷款余额的67.1%。蒙银村镇银行贷款以农户为主,农户贷款余额45.52亿元,户均余额13.75万元。
(二)将壮大县域经济与扶贫开发、捐资助学相结合。
深入开展“五个一”千村帮联行动,重点关注全区102个旗县区的贫困旗县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阿尔山市、科右前旗、突泉县、四子王旗、武川县等贫困旗县,从扶贫工作的角度与当地开展项目对接,加快贫困旗县分支机构的设立,为分行适当增加支持县域经济信贷规模。对突泉县、武川县继续进行捐资助学活动,为当地的人才培养和开发做基础工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三)大力创新服务县域经济的产品和渠道。
今年以来,内蒙古银行在深入农村牧区走访调研的基础上,集中整合资源正式推出了农牧业“全程链”金融服务模式:即以农牧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突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将内蒙古银行现有的金融产品嵌入到农牧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的产业链各个经营环节,形成规模化种植养殖行业、粮食贸易行业、食品加工行业、化肥销售行业等多项农牧业产业化金融解决方案。
同时,内蒙古银行注重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总行支持各经营单位与辖区内旗县(或镇)建立银政合作关系,通过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形式,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综合性融资解决方案。注重发展不同主体之间的联保、专业担保公司担保、农牧业“龙头企业”担保等灵活多样的担保形式,解决贷款主体无有效抵押物的难题。鼓励各分支机构,结合区域特点,稳步推进农村牧区土地和草场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以及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新业务。
(四)强化资源保障,提升服务效率。
加快县域金融机构的布设力度,强化县域支行班子建设,加强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县域一线员工薪酬待遇,鼓励优秀人才服务基层。强化县域机构固定资产和费用的倾斜力度,重点支持县域网点的科技信息建设,提高业务办理的电子化水平。根据县域地区的风险特点和产业情况,实行有差别的县域信贷政策,改进和细化授权管理体系,优化信贷业务流程,逐步推广农牧户贷款集中审批办理模式,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和优先办理制度,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同时,内蒙古银行作为主发起行积极参与自治区农牧业专项保险公司的筹建,为县域经济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推进内蒙古银行和蒙银村镇银行形成支持合力。
充分利用蒙银村镇银行点多面广的地缘优势,以内蒙古银行分支行为主体,支持旗县较大的重点项目,各蒙银村镇银行围绕项目支持上下游客户的资金需求。同时发挥主发起行作用,根据监管要求和风险情况,向村镇银行发出业务指导和风险提示,要求村镇银行专注县域经济,坚持小额分散的经营思路,向村镇下沉业务重心,优先在金融网点空白乡镇设立服务网点,采用流动服务、上门服务、电子设备自助服务的方式服务农牧民。
坚持“小额、分散”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立足小微企业,坚持小额分散是内蒙古银行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的战略选择。内蒙古银行积极创新,不断丰富产品体系、改进金融服务,增强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截至2013年6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115.22亿元,较年初增长11.39亿元,同比增长28.71%。
(一)“量体裁衣”创新产品,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题。
面对一直困扰农牧区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内蒙古银行结合地区农牧业发展情况,推出农牧业“全程链”金融服务方案,找准目标客户,积极对接企业,运用“全程链”融资模式,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控制其产业链上下游的物流、现金流,在无需追加抵押担保的前提下,为其上游肉牛养殖小微企业、合作社以及养殖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融资服务。截至目前,通过该方案,已为客户及其上游养殖户提供授信共计1亿元,有效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快速发展,开创区域农牧业规模化发展新局面,促进了地区涉农小微企业和农牧民增收致富。
在小微企业金融创新方面,内蒙古银行广开思路,在“金伙伴”小企业标准化融资产品组合的基础上,在全行范围内推行“一行一品”的产品研发推广机制。为解决锡林郭勒盟肉食品加工企业季节性资金周转需求,内蒙古银行锡林郭勒分行深入企业调研,设计推出了“草原肉业通”融资方案,借款企业通过采用“抵押+联保+保证”、“抵押+专业担保公司保证”等多样化融资模式,及时获得资金支持。该方案一经推出,便为当地10家业内企业提供了5430万元的融资支持。内蒙古银行包头分行有针对性地设计推出了“医药贷”融资解决方案,通过采用“1+N”联保贷的模式由行业龙头企业提供担保,其上下游小微企业自愿组成联保体,无需其他抵押担保便可获得融资支持。目前内蒙古银行通过该方案,为客户的下游医药经销商提供授信金额1100万元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内蒙古银行还针对地区粮贸行业设计推出了“粮食贷”,针对百货商场等专业市场设计推出了“卖场联营模式下的商户贷款”,针对汽车销售行业设计推出了“汽车经销商融资贷”以及针对地区涉农行业设计推出的“富农贷”等多款融资方案,有效解决了行业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题,带动了地区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整合资源多方协作,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内蒙古银行针对中小企业分布行业分散、数量多、经营同质性强的特点,转变“一对一”的营销观念,把“零售业务”做成“批发业务”,全面启动“伙伴工程”,通过与社会各界搭建“伙伴平台”,利用“平台”优势,对小微企业“一对多”地开展批量营销,使服务半径获得有效延展,既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范围,又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
哈尔滨分行是内蒙古银行首家跨区域经营的机构,为打开市场局面,该分行针对地区贸易经济发达、综合市场模式成熟的特点,与朝阳综合市场搭建“银企”伙伴平台,与市场方携手,通过“市场方提供担保”的模式,累计为市场内的99家商户发放贷款金额5320万元。
实行绿色信贷,履行企业生态环境责任,助力自治区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内蒙古银行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有效支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及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利用信贷杠杆积极履行社会环境责任,对与绿化及生态保护相关的项目、企业予以密切关注,从中寻找机会,通过信贷投放等方式积极参与。
一是制定区别对待的绿色信贷政策。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内蒙古银行授信政策,按照“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逐步提高对“绿色贷款”的业务占比,强化对节能环保企业的信贷支持,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盲目扩张,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末,绿色信贷余额为21.9亿元,较年初增加76%。同时,专门制定《内蒙古银行绿色信贷管理规定》,并成立了以公司银行部为牵头部门的“绿色信贷”推动工作小组,建立了绿色信贷统一报表,组织全行的客户经理、合规人员、审批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对绿色信贷业务进行培训、讲解,为该行下一步更好、更细地开展绿色信贷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严格执行,把好信贷入口关。建立严格的绿色信贷“一票否决制”,从源头上防范环保风险。内蒙古银行在近几年业务开展过程中一直把环保达标作为对企业客户授信准入和审批的重要依据,在营销政策上,加大对我区环保绿色行业及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积极实施减排工程、治理环境取得良好效果、实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企业,高科技能源转化环保企业,边疆农牧区新型环保企业优先受理审批,优先信贷支持。对“两高一剩”行业及列入国家产业指导目录限制和淘汰类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对未经环评或环评未通过的企业一律不予新增贷款。在信贷审批环节,要求贷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审批贷款的必备条件之一,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对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企业和项目不给予授信支持。
积极开展国际业务,为向北开放提供金融支持。
内蒙古银行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发展对蒙古国、俄罗斯国际业务,把辐射蒙俄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8337”发展思路确立以来,内蒙古银行加快了国际业务拓展,加快向北开放。
2013年6月内蒙古银行赴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开展一系列活动。主办银企座谈会,邀请在蒙中资企业,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蒙古国工商会、内蒙古贸促会、蒙古国中华总商会、蒙古国内蒙古商会和当地金融界代表参加,正式进入蒙古国市场。
目前内蒙古银行已申请加入蒙古国内蒙古商会,并在蒙古国设立联络处,专门负责开拓蒙古国市场,营销在蒙古国中资企业。该行与蒙古国贸发银行、储蓄银行和资本银行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蒙古国资本银行已在内蒙古银行开立了人民币和美元账户。该行正在开通境外同业往来账户网上银行服务,完善跨境收付款的各项功能,完成主页及网上银行英文界面的上线工作。业务方面按照先易后难、严把风险、谨慎推进的原则,由点到面逐步开展账户行业务、进口信用证业务、同业授信业务,“内保外贷”授信业务。由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确定“内保外贷”业务及其他涉外业务相关流程制度,筛选优质客户进行试点,完善各项流程,稳步推广。通过逐步开展对蒙古国国际业务,为在蒙古国中资企业的发展及边境贸易的扩大进行金融支持,有效发挥自治区向北开放的桥头堡作用。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是经济转型时期承前启后的新谋略,对自治区经济发展起着引领作用。内蒙古银行抢抓经济转型机遇,及时下沉重心,紧跟小微企业,加快融入实体经济,努力拓展国际业务,在新的发展思路下抢占了先机,正在新一轮的转型发展中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09/7271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