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留学潮下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就业应注重三大问题
2013年08月12日 13:30
近年来,随着家庭财富不断积累,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努力创造各种条件将子女送出国门,完成学业。也有很多在国内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工作过几年后,感到还需不断提升,于是远赴海外求学。在美国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然后在一个专业对口的大公司工作几年,是许多中国留学生的梦想。然而,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文凭只有与相关专业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成为打开未来之门的敲门砖。对于许许多多中国留学生而言,找工作之路堪称“一把辛酸泪”。
选择专业需考虑就业前景
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数据,我国已成为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2012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9.96万人,其中自费留学37.45万人。留学生群体如此庞大,但能够真正实现“本地化”“国际化”的并不多,很多人成为“海归”甚至“海待”。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专业选择不科学,影响就业。
美国法律规定,美国公民在招聘中有优先权,留学生必须证明自己比美国人更优秀才有可能被聘用。美国就业市场持续多年不景气,使得中国留学生就业之路更为艰难。有些留学生发出了逾千份简历仍旧未获得面试机会,有些人硕士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只好回学校继续读博士,博士毕业后仍旧找不到工作,只好做博士后,有些人甚至长期做博士后。虽然最终多数人都能找到工作,但是相当一部分人学非所用,难以发挥专业特长。
选择专业时盲目跟风,缺乏对美国专业发展及就业市场的深入了解,是很多留学生遭遇挫折的主要原因。精算师在美国是需求量很少而且门槛特别高的工作,初级岗位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据美国劳工部统计,全美国有130多万个会计专业工作岗位,而精算工作岗位仅2.2万个。
美东某大学精算专业硕士班共14人,中国学生有8人。1名中国学生还未毕业就已经确定到一家美国保险公司工作,因为她有该公司中国分公司的实习经验。7名中国学生毕业后没找到工作,6人回国,1人回国后未找到满意的工作,回到美国继续读博士学位。刚刚在一家保险公司找到了精算工作的杨宇感叹精算专业找工作不易:“现在国内的人听说精算专业在美国很热门,到美国学精算的人突然增加了很多。每一次招聘会都能看到好多中国留学生,每个岗位至少有50人应聘。”
平时应注重积累当地实践经验
美国大学理事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2013学年,美国四年制私立非盈利大学学杂费平均为29056美元,公立大学平均为8655美元。美国最贵的10所私立大学2012-2013学年学杂费平均超过4.5万美元。在美留学需要承担如此巨大的经济压力,并不意味着留学生只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参加丰富对口的社会实践是留学生能够找到好工作的必要条件。
缺乏实习经验使得留美学生先天不足,而中美教育差异使留学生找工作难上加难。美国教育重视社会实践,从小学开始学生每年都要参加科学竞赛,鼓励孩子们动手动脑。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学府都有专门为小学生开办的实验室,孩子们在课余或假期在实验室老师指导下做一些初级的设计或者发明。美国金融业、高科技大公司都面向青少年或者高中生的各种人才培训计划,很多美国学生从初高中时代起就经常参加这些公司的各种专业培训项目。进入大学之后这些人自然很容易找到与专业有关的实习工作。
MITBBS网站金融专业版块版主田隆说,他曾经面试过一名中国留学生,简历看起来相当不错,名牌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已经通过了二级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考试,可是谈到具体工作,连最基本的数学统计都不会。
在美国从事计算机系统管理20年的美国华裔黎戴维说,美国一直缺少实用型高科技人才,很多工厂愿意付高工资聘请高技术工程师。“很多美国人认为中国留学生会考试,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差。中国的教育体系需要改变,学生的实践经验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应该像日本和德国那样重视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
融入当地社会建立人脉网络
中国留学生大多是初次走出家门,远离父母,突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而又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社交能力和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都遭遇了严峻挑战,有些人宁肯选择逃避。
特拉华大学英语语言学院主任斯科特·史蒂文自1982年起为中国留学生上英语课。他认为,中国留学生找工作的困难除签证问题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语言和文化差异。申请者需要证明自己有能力适应美国公司的工作环境,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那些喜欢与美国人交朋友,并且经常参加各种校园活动的中国留学生很容易找到工作。有些中国学生则不然。学校规定大学一年级学生要住在校内宿舍,一些中国留学生虽然按规定缴费,但是却跑到校外和其他中国同学住在一起。中国学生很少参加学校的志愿者活动,有些人还违反校方规定跑到其他班上课,只是为了跟其他中国同学在一起。“他们互相信任,而不相信我们。”
康奈尔大学外国学生办公室希望,留学生学会利用美国最大的专业交流网站LINKEDLN发展自己业务人脉。密歇根大学邹舒明说,在美国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自我封闭,要懂得如何利用各种社会服务机构。一般学校都有专人帮助学生做职业规划,帮助学生修改简历、进行面试培训等等。还有各种校园招聘、社会公开招聘、公司内部推荐等等。建立个人的专业联系网络非常重要,很多欧美公司设有内部推荐机制,鼓励内推。学会与业内人士交流,用英语清晰表达自己的见解,良好的沟通,使对方相信自己的业务能力,有时会成为是否被聘用的关键因素。“来美国就像是一次冒险。到这里两年多,我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学习独立面对孤独和寂寞,学习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陌生的土地上大胆追求自己的梦想。虽然走得跌跌撞撞,但是我愿意一路走来始终保持清晰的人生目标和开放的心态。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12/7271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