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情妇学反侦察:又一则讽刺的“官场现形记”

2013年08月09日 15:05

 

【反腐倡廉案例】

【事件介绍】

 

一贪官送情妇进京学法反侦察

湖南省衡阳市人民检察院反贪检察官潘杰走进办公室,打开嗡嗡作响的空调,屋外气温已达40摄氏度,热浪灼人。“那名被告人没有在法庭上翻供,法院认定他受贿47万元,庭审两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潘杰坐在记者对面,回想着不久前经他侦办的一起受贿案件……

成本骤降千万元创“奇迹”

在接到一条重要的举报线索后,潘杰受命立案侦查某央企部门负责人的涉罪行为。历经8个多月的辛劳奔波,这位反贪检察官走遍北京、上海、山西、江苏、浙江多地,查实该犯罪嫌疑人在3年期间接受过30余名行贿人的行贿,查实其接受除吃喝嫖赌以外多达70余笔贿金的涉罪行为。

这名犯罪嫌疑人在某央企任物资调配部门负责人已3年,每年签批过手金额高达四五亿元,每年都以赴外地市场考察为名,寻机接受百余家“关系户”的盛情邀请和接待。

这起案件办结后,潘杰又根据这一案件挖出同一单位的一批涉罪线索,继续查办了6个涉罪案件。一天,这家央企单位的一名主要负责人感慨万千地对潘杰说,每年都头疼原料成本价格提升,年年压价,年年不减反升,连5%都压不下来。这批案件办结后,仅半年时间,这家央企的成本价格直线下降,节省出1300多万元,简直是“奇迹”。

情妇银行保管箱的“秘密”

湖南省某市副市长贪污、受贿,其涉罪大量证据集中在这名副市长包养的情妇黄某手中。

该女子二十多岁,家境贫寒,却因这位副市长的格外宠爱,被送至北京一所大学的法律专业进行过两年学习培训,具备了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及反侦查能力。办案组决定抓捕黄某时,却发现其入住地点人去楼空,且该女子音信皆无。

潘杰细心走访相邻住户,追查出黄某雇人转移财产的藏匿地点,此时黄某已逃至衡阳。

此时,潘杰又利用手上的另一条线索——黄某用假名将一笔100余万元定期存款存在该市一家银行——在银行门口守株待兔,将其当场抓获。办案人员发现,在黄某随身携带的女式提包里,有她与副市长签订的两份协议,分别为800万元和700万元,均被指定为她与副市长私生子的生活基金,其中700万元已履行。包里还有一份黄某与某银行签订的保管箱租赁协议。

办案人员查找并打开那个保管箱时,从中查获奔驰、皇冠车车钥匙各1套,查获副市长送给黄某的别墅、住房、门面房产权证和购房协议,以及珠宝、劳力士手表等物,共计折合人民币价值近千万元。黄某归案为办案人员查办那名副市长挪用2650万元、贪污受贿900余万元的特大要案打开了突破口。

十几年里,湖南省检察院反贪局3次“点将”,将潘杰借调到大要案侦查指挥中心,40余名在逃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先后“栽”在潘杰手里。潘杰的“对手”显然是那些身居高位、高智商、拥有财力、人脉资源丰厚的职务犯罪嫌疑人。

“他们要接受的,不是我潘杰个人的调查和追捕,而是法律的追究。”潘杰很清楚自己工作的定位。

 

培养情妇反侦查,副市长“开宗立派”阻击反贪?

从近些年落马的官员来看,情妇似乎成为了一个高频词,会经常出现案件之中,更有许多官员直接被情妇拉下马。这位副市长的行径,恐怕多少也汲取了这些“教训”吧,大有企图通过培养情妇反侦查能力,来“扭转”情妇拉官员下马的局面。但从报道来看,恐怕这位副市长“白忙活”了,最终难逃法网。

俗话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恐怕贪官们少些侥幸的好。与其为贪腐担惊受怕,不如为民孑然一身,与其为贪腐掩盖罪证,不如为民殚精竭虑。官员只要走上腐败之路,纵使有再精密的安排、再详细的计划、再巧妙的掩饰,恐怕到头来都会成为贪官们为自己织下的“天罗地网”,难逃法律制裁,副市长的结局无疑就是最好的证明。

副市长的“奇思妙想”,培养情妇反侦查,恐怕也只是“用心良苦”的一种手段。要切实阻挡这些荒唐贪腐行径,恐怕除了在严惩贪污腐败上下功夫之外,更多得从源头上培养官员为公意识、为民意识,加强权力的监控,提升拒腐防变能力,发挥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杜绝类似的“奇思妙想”事件再次发生。

副市长与小情妇“大意失荆州”可怕在哪?

看到这则报道时,脑子里立马跳出的,是三国时“大意失荆州”之典故。懂得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三国时期,名将关羽之所以失去荆州三郡,是因犯了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大忌。而在这个副市长与小情妇的故事中,步的就是此后尘。只不过他们的步后尘,却是因副市长自认小情妇是自己的“双保险”,所以才粗心大意、“骄傲轻敌”起来,以致于最终落得个双双被擒的下场。这不正说明,自认“双保险”,最后不保险?

小情妇何以成了副市长的“双保险”?道理很简单,一是因为他的涉罪大量证据全集中在小情妇手中,以为这就是他的“保险箱”,以为这是他们之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事,应该无人可以知晓;二是他培养她经过了两年法律培训,自认她懂法律和具有反侦查能力,足以应付一切,所以将此看成了他的另一层“保险”。

只不过令副市长和小情妇没想到的是,就是因为二人的粗心大意和骄傲轻敌,所以才“大意失荆州”。这不,一个“螳螂在前,黄雀在后”,让转移罪证的小面包车牌照号被邻居记下;一个“守株待兔”,令“失踪”许久的小情人,在返回银行“持假身份证到窗口查询其存款是否被冻结”时,被逮个正着;一个“顺藤摸瓜”,让“副市长挪用2650万元、贪污受贿900余万元的特大要案打开了突破口”。

但这样的事可怕在哪?我以为起码有下列四点:

其一、为了拥有他与她的私生子,竟不怕留下“白纸黑字”,与她分别签下800万元和700万元的两份协议,不说明本来就是一场交易?不说明明知交易且胆大妄为到了极点?就这样,他还敢大胆挪用公款,大胆贪污受贿?这不说明,在这位副市长的眼中,党纪国法早已不在眼中,所以才明知这是犯罪而斗胆铤而走险?

其二、堂堂副市长,权色交易竟可以如此登峰造极?“办案人员查找并打开那个保管箱时,从中查获奔驰、皇冠车车钥匙各1套,查获副市长送给黄某的别墅、住房、门面房产权证和购房协议,以及珠宝、劳力士手表等物,共计折合人民币价值近千万元”这样的事实,不说明其疯狂捞钱的程度,已经令人不敢想象?在这里,国家的钱和纳税人的钱,不成了他们信手拈来、随意挥霍的“钱柜”?而如此登峰造极,那么大的响动,要那么久才被发现?

其三、报道说,“令(本案检察官)潘杰有些不解的是,他在接受检察官调查并确认接受行贿事实后,并不认为自己会有多大‘麻烦’,完全没有意识到法律追究其涉罪行为的严重后果”。这不说明,除了党纪国法早已不在这位副市长的眼中,此人竟如法盲一个?

其四、更为可怕的是,此人并非完全法盲,不然何以有“培养”小情人“至北京一所大学的法律专业进行过两年学习培训,具备了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及反侦查能力”这样的事发生?不说明此人就是准备与党纪国法对着干?贪官之作为竟如此“与时俱进”,不令人胆战心惊?

词典中有“贪得无厌”、“忘乎所以”、“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要使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生活中就有;历史上有“大意失荆州”,现实中也会有。但这样的事,竟发生在一个经过党和组织多年培养,且已官至副市长的人身上,而此人竟已经想到利用法律和反侦查手段来掩盖自己的罪行,并以之来与党纪国法抗衡,不正是一个可怕的信号?

副市长和小情人终于倒下了,但在这样的倒下中,不说明反腐败的形势更加严峻?不说明反腐败所打的,真的就是一场“持久战”?不说明我们真的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来应付层出不穷的贪腐新招?可怕!!!

 

让治腐新手段跑赢贪官情妇反侦查

相较于某些问题官员迷信风水大师消灾避祸,一些官员的反侦查手段则更显老练。据一位反贪检察官透露,湖南省某市副市长将情妇黄某送至北京一所大学学习法律知识,培训反侦查能力,并与其签订1500万元的包养协议。如此处心积虑地反侦查,深深击中了社会的腐败痛点。

有人说,情妇在中国是致腐又反腐的主力军。刘铁男、王素毅,情妇举报一查一个准,网友们也调侃,“情妇有风险,包养需谨慎”。然而遭情妇反戈的贪官毕竟只是少数,更多情形是,贪官与情妇订立攻守同盟,结成利益共同体同流合污。把反腐败的希望寄托在情妇身上,无异于向腐败缴械投降。

反腐败是一场反腐者与腐败者斗智斗勇的暗战,贪官的反侦查手段,又岂独是培训情妇。有的是披上清廉外衣,如雷政富,在人前反复强调道德修养和廉洁自律,摆出一副清廉模样,背后却色胆包天,沉迷声色犬马;有的是打造利益链,如刘志军,从1986年下水直到2011年才被抓出水面,潜伏长达25年之久,靠的就是打通上下级,结成铁板一块互保。还有一些耍小聪明的贪官,被调查时装疯,被抓之后称病,为了逃脱处罚极尽能事。近年来,贪官们越来越会装清廉,腐败行为越来越隐蔽,与此同时,检察机关收集腐败证据越来越困难。

面对日益增长的高智能性、高秘密性腐败行为,运用常规侦查手段反腐败已难获成效,这直接导致反腐败的震慑力式微。上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发起反贪风暴,首月就有3485人自首,到深夜12点钟都还有人排队等候投案自首。如今,贪官们怀揣侥幸,连情妇都已被“武装到牙齿”,反腐败犹如拳打棉花,震慑效果可想而知。如何让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和惩处力度,转化为干部不敢腐败的心理效应,是当前面临的一大考验。毕竟,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上策。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首当其中,是让侦查从技术含量上压倒反侦查。多年前,检察机关和学术界就已纷纷呼吁放开技术侦查限制。去年全国人大通过《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明确将技术侦查写入新《刑事诉讼法》,其中规定,对重大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将监听、窃听等技术运用在侦查手段中,做好技术反腐败,势必可以提振疲软的反腐震慑力,为遏制腐败注入一剂强心针。

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却只是腐败的治标之举。明朝时朱元璋曾提出“奈何朝杀而暮犯”的历史性课题,从严治吏、重典治吏,一时效果显著,长期却会激起猫捉耗子的拉锯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吏治腐败问题。治本之举,是建立起公众监督和制度制约相得益彰的现代廉政体系,用制度管权、管事、管钱,让干部不能腐败、无处腐败。如此,再多的反侦查,也只是枉然。

【启示与思考】

从近些年落马的官员来看,情妇似乎成为了一个高频词,会经常出现案件之中,更有许多官员直接被情妇拉下马。这位副市长的行径,恐怕多少也汲取了这些“教训”吧,大有企图通过培养情妇反侦查能力,来“扭转”情妇拉官员下马的局面。但从报道来看,恐怕这位副市长“白忙活”了,最终难逃法网。一位副市长何以会产生如此滑稽的“奇思妙想”,说到底还是贪欲心在作怪,让权钱美色蒙蔽了自我。

身为领导干部,本该以身作则,带头保持党的纯洁性,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榜样模范。而这位副市长不但生活作风不检点包养情妇,更是利欲熏心,天真妄想,企图让情妇学习法律知识来为自己掩盖贪腐罪证,广大党员干部对此当引以为戒。为官者若是自身清正廉洁,一心为公,又何须培养情妇的反侦察能力?如此“用心良苦”岂不正说明了其自身必然含有贪污腐败的的行为,经不得纪检部门的检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位副市长的结局也给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只要走上腐败之路,任你再狡猾,终究难逃法律制裁。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执政观,自重、自律、自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才能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而要提升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还是得从源头抓起,从权力制约抓起。只有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控,充分发挥群众舆论监督力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真正保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09/7271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