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日本二季度GDP低于市场预期 增速放缓或促政策加码

2013年08月13日 09:35

 

日本内阁府8月12日上午发布了2013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1次速报值)。备受期待的“安倍经济学”未能实现经济加快复苏,第二季度日本经济环比增长0.6%的表现远不及市场预期。数据发布后日本股市和日元汇率均明显波动,随着日本政府在消费税等问题上面临的压力增加,下半年刺激政策或再加码。

数据低于市场预期

根据日本内阁府的数据,日本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6%,低于市场预期的0.9%,同比增长2.6%,低于市场预期的3.6%,增幅明显放缓。同时,日本政府还向下修正了第一季度GDP数值,将环比增幅从1.0%下修至0.9%,同比增幅从4.1%下修至3.8%。

多种迹象表明,当前日本市场情绪与经济实际状况相比显得过于乐观。在GDP数据发布之后,日经225种股票价格指数一度下落超过100点,时隔一个半月跌破13500点关口,日元对美元汇率则直线上涨至95附近。

此前,日本政府连续3个月上调经济评估,认为经济存在自我持续性复苏的迹象,日本央行上半年也不断上调经济景气判断,认为经济出现良性循环的迹象。在这种官方主导的乐观情绪之下,日本国内市场情绪也在不断扩张。市场调查公司尼尔森7月份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当月日本消费者信心指数上涨5点,达到了7年来的最高水平。另据SMBC日兴证券对截至8月2日业绩报告的统计,在东京证交所一部上市的公司在第二季度的净利润总额达到5.49万亿日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一倍,企业前景似乎一片大好。

不过随着第二季度经济增速的大幅回落,市场开始重新审视之前的狂热情绪,认为日元贬值的速度过快过急需要修正,企业利润增加也并不说明经营状况好转。特别引发市场担忧的是,第二季度日本设备投资不但低于预期,而且同比下降1%。无论是日元贬值、股市上涨还是利润增加,投资领域停滞不前说明经济并未出现实质性扩张,“安倍经济学”对于实体经济的提振作用再次面临质疑。

1

(图片为日本东京一所外汇交易所内工作人员正在监控交易情况。)

消费税难题困扰“安倍经济学”

对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及经济官员而言,当前最为棘手的问题是对于是否在明年4月按期增加消费税作出决定的时间临近。

 

在第二季度GDP数据公布后,日本经济财政政策担当大臣、经济再生担当大臣甘利明从积极的角度进行解读,认为当前经济连续三个季度增长有利于实现按期增税,不过他也表示,具体还要等月底进行集中讨论,再由安倍晋三根据各种材料作出判断。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安倍晋三已安排官员认真评估增税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报道称,官员对这一问题高度紧张,已经有些“神经质”。

是应该优先确保财政可持续性,还是优先摆脱通货紧缩?执政的自民党为这个长期困扰日本经济的两难问题给出了一个明确答案:将摆脱通缩作为最优先目标,并且制定了物价上涨2%的目标,希望能在2015年前达成。不过这一政策导向目前看来有很大问题。

6月份,日本除新鲜食品外的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0.4%,为2008年以来的最大升幅,也为一年多来首次上升。核心CPI是日本央行最青睐的通胀衡量指标,也是判断经济是否复苏的重要依据。然而,日本当前国内物价水平上涨主要是由于日元大幅贬值导致的进口成本上升,尤其是为替代核电而进口的能源价格增加,企业不得不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种物价上涨显然并不等同于经济活力增加。而在安倍政府努力用各种宽松手段对抗通缩的同时,日本债务问题已不可避免地加速恶化。

根据日本财务省的最新数据,截至6月底日本政府债务首次突破1000万亿日元,达到约1008.6万亿日元。2013财年日本政府年度预算约92.6万亿日元,其中42.8万亿来自新增国债。为改善财政状况,日本政府原定通过提高消费税来增加政府收入。

然而当前日本劳动者的薪资水平并未上涨,增税必将导致消费者的支出压力进一步增加,刚刚呈现良好势头的消费势头面临威胁。为防止经济因为征收消费税增税而大起大落,安倍内阁认为有必要研究财政补充预算,然而大型的补充预算又会令日本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在日本14家民间调查机构中,有7家机构认为如果因担心经济增速放缓而增加补充预算,那么日本的财政重建就很难实现。

2

(日本政府债务掉进“千兆陷阱”)

经济刺激政策或再加码

目前看来,去年底到今年初的这段时间,是“安倍经济学”最为辉煌的时期,第一季度GDP同比增幅接近4%,这是日本多年来都未曾有过的经济表现。然而,任何刺激政策都会面临效应递减的问题,“安倍经济学”也不例外,日本经济的复苏势头是否已经在第一季度“触顶”?今后是不是又要重回低迷状态?为防止这种消极的市场情绪蔓延,日本政府和央行的政策在下半年会继续加强。

 

首先,日本当前面临的外部环境十分不利。中国及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中日关系因领土争端恶化导致不少在华日企经营困难,欧盟市场情况依旧不明朗,美国市场虽然有所好转但依然不够强劲,这些因素都给日本出口蒙上了一层阴影,汽车等核心制造业的出口不能让人满意。

第二,国内市场活力的可持续性值得怀疑。目前日本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消费驱动,最为关键的投资数据一直没有好转,说明经济并未出现实质而可持续的扩张。目前看来,日本国内投资活动的增加主要集中在零售业,超市和便利连锁店都在积极开设新的门店;但电子产品、钢材和机械等重要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却没有起色。

第三,超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日本股市和日元汇率大起大落,有人认为这是“安倍泡沫”开始破灭的征兆。日本央行通过大量购入国债压低长期国债收益率的预期未能实现,日元汇率则明显受到美联储为主的海外央行政策和海外投资者心理的影响,日元贬值换来的经济增长并不可靠。

第四,“安倍经济学”未能惠及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大企业信心高涨中小企业信心却在徘徊,富裕阶层享受股票和地产带来的财富,中下层群众却连薪水提高的期望都没看到,并且进口商品物价上涨明显,更加大了中小企业和普通消费者的负担。

当前支持安倍晋三保持60%以上支持率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安倍经济学”及其成就。一旦政策光环退色,安倍晋三的地位也就会随之受到威胁。虽然当前经济状况表明宽松政策并不是解决日本深层次经济问题的有效手段,反而增加了经济风险,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的这段时间内,如果日本经济增幅继续放缓或者市场风险继续加大,日本政府和央行仍然很有可能扩大其创纪录的量化宽松规模。至于由此造成的债务压力及其他问题,恐怕只能暂时视而不见。(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13/7275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