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典型案例

孙波:有情有义有担当

2013年08月13日 08:29

 

这是来自卡拉高莱斯油田的鹅卵石,这是来自委内瑞拉的硅化木化石……孙波去世后,同事把一块块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石头,源源不断地从中亚、北美、中东各地送到北京,这些石头,烙上了孙波海外跋涉的不懈足迹,饱含着孙波海外创业的情感温度,陪伴他长眠。

孙波在重症监护室昏迷十几天后,一句话未曾留下,就这样永远地告别了人世。然而,中亚管道知道,孙波壮志未酬,中亚还有他未竞的事业;卡拉高莱斯油田的鹅卵石知道,孙波还有一腔热血,继续倾注他挚爱的油田井台。

和孙波一起在海外拓荒的石油人知道,孙波有情有义有担当,他放不下这些视若手足的兄弟战友;孙波的父母、妻女知道,他们拥有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他还有未尽的孝道爱心、未了的亲情承诺。

孙波,太多的人,舍不得你;太多的情,浓得化不开。

头上顶着枪,也要闯出海外石油一片天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石油人在铁人王进喜带领下,面对艰难困苦,发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呐喊,为中国石油奠定基业。

20世纪90年代,以孙波为先锋队的新一代石油人毅然走出国门,开始海外创业,他们面临着诸多更为严峻的挑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环境下,连人身安全都成为无时不在的严酷考验。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孙波和海外石油人铿锵誓言:就是头上顶着枪,也要闯出海外石油一片天。

不久前从伊拉克调研回来的中国石油政治工作部主任关晓红感慨说:“每一滴从海外拿回来的油中,都有以孙波为代表的海外员工的鲜血。”

委内瑞拉“石油如海、风景如画”,然而“强盗如林”,治安环境恶劣,海外石油人的生命甚至受到威胁。1998年,中国石油初次涉足委内瑞拉东部石油城市TIGRE。一天夜里,一伙歹徒突然闯入驻地,9个人8条枪,逐门逐户搜查,让大家把手举过头顶。待保安过来增援时,冲在前面的保安队长,被歹徒一枪毙命。经过激战,才解了围。

此后,孙波把驻地及员工安全视为头等大事。他四处奔波,不遗余力挑选安全驻地,一再叮嘱要“场地开阔、附近有避难所”。后来,驻地养起狼狗,孙波更是亲自当起“守夜人”。他特意住在驻地的第一个房间,这样每个员工出入他都看得见。每天晚上,员工一个不落地回来,他才安心睡觉,夜里还经常起来巡视。

一天晚上,孙波起来查房,受了风寒,导致他右边脸偏瘫。“因为没及时治疗,他右边脸看起来有些僵硬。”高工王晓岩心痛地说。

在苏丹,最大的威胁来自疾病、交通事故等。在苏丹,马来热就像感冒一样平常,许多人不当回事,结果染上了。还有的人,把马来热病当感冒治,结果不到3天就死了。据统计,初到委内瑞拉3年来,中国石油在当地发生20起43人次被绑架、抢劫案件。在苏丹,因马来热等疾病死亡的有42人。有时,甚至要雇佣当地大兵守卫中国石油人员作业。

但石油人记得孙波说过一句话:海外油气合作是国家需要,这件事值得干,没有理由退缩。凭着一腔赤诚和激情,无怨无悔的海外石油人创建了中国石油在委内瑞拉的第一块根据地。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一批又一批石油人开拓前行。早期的中委公司、今天的拉美公司逐渐壮大,已成为中国石油在海外的一张名片。

 

对海外员工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孙波对海外员工的关心,细得像针;对海外员工的情感,浓得似酒。每一个员工,从设计人员到高层指挥,从一线劳动者到后勤人员,都是他的“心头肉”。

孙波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我们要带着感情为员工服务,对待海外员工,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哈萨克斯坦公司的员工对严寒中的那份温暖刻骨铭心。

2002年冬天,为了保证扎纳诺尔油田原油能顺利通过哈萨克西北管道外输,必须投用原油脱硫装置,合格后才能外输。隆冬时分,狂风呼啸,气温降到零下40摄氏度左右,不少一线管工、焊工的手、脸被冻伤。

后来,孙波到扎纳诺尔检查工作时听说此事,心痛不已,当即提出慰问被冻伤的工人。回到公司后,孙波仍久久不能平静,经研究决定,拿出5万美元作为对工人的奖励。

孙波要求,所有海外员工出国、回国,公司都必须接送。“让大家一踏上祖国的土地,就能看到自己人的笑脸,体会到总部领导对海外员工的感情。”

孙波对事业的执着、对普通建设者的尊重,令阿姆河公司副总经理邓民敏深受震撼。他清楚记得,2004年9月27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访问之后,孙波本可以搭乘包机回国,但他执意要“再飞一趟”。

这一飞不要紧,乘坐哈航旧的“雅克42” 苏式班机,历经7个半小时、途经“四个阿”(阿斯塔纳、阿克纠宾、阿特劳、阿克套),相当于在哈萨克斯坦绕了半圈,最终在当地时间20点前赶到目的地阿克套。

看着大家跟着辛苦,孙波道出实情:“跑这么远,目的只有一个,想看看工地上的兄弟们,吃个饭、说说话。”邓民敏这才反应过来,孙波长途奔波,因为这一天正好是中国的传统佳节 ——中秋节。

孙波常说,大家在现场工作不容易,有问题能解决就尽量解决。到了工地,他第一个去食堂转,如果看到伙食不好,立即拉下脸来训负责人,毫不留情。孙波对外籍员工一视同仁,有外籍员工诚恳地说:“他是最善良的总裁。”

孙波去世后,员工给他写下这样的挽联:“好领导,好战友,好兄长,你的情谊我们知道,孙波总,我们爱你!”

 

对海外员工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孙波对海外员工的关心,细得像针;对海外员工的情感,浓得似酒。每一个员工,从设计人员到高层指挥,从一线劳动者到后勤人员,都是他的“心头肉”。

孙波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我们要带着感情为员工服务,对待海外员工,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哈萨克斯坦公司的员工对严寒中的那份温暖刻骨铭心。

2002年冬天,为了保证扎纳诺尔油田原油能顺利通过哈萨克西北管道外输,必须投用原油脱硫装置,合格后才能外输。隆冬时分,狂风呼啸,气温降到零下40摄氏度左右,不少一线管工、焊工的手、脸被冻伤。

后来,孙波到扎纳诺尔检查工作时听说此事,心痛不已,当即提出慰问被冻伤的工人。回到公司后,孙波仍久久不能平静,经研究决定,拿出5万美元作为对工人的奖励。

孙波要求,所有海外员工出国、回国,公司都必须接送。“让大家一踏上祖国的土地,就能看到自己人的笑脸,体会到总部领导对海外员工的感情。”

孙波对事业的执着、对普通建设者的尊重,令阿姆河公司副总经理邓民敏深受震撼。他清楚记得,2004年9月27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访问之后,孙波本可以搭乘包机回国,但他执意要“再飞一趟”。

这一飞不要紧,乘坐哈航旧的“雅克42” 苏式班机,历经7个半小时、途经“四个阿”(阿斯塔纳、阿克纠宾、阿特劳、阿克套),相当于在哈萨克斯坦绕了半圈,最终在当地时间20点前赶到目的地阿克套。

看着大家跟着辛苦,孙波道出实情:“跑这么远,目的只有一个,想看看工地上的兄弟们,吃个饭、说说话。”邓民敏这才反应过来,孙波长途奔波,因为这一天正好是中国的传统佳节 ——中秋节。

孙波常说,大家在现场工作不容易,有问题能解决就尽量解决。到了工地,他第一个去食堂转,如果看到伙食不好,立即拉下脸来训负责人,毫不留情。孙波对外籍员工一视同仁,有外籍员工诚恳地说:“他是最善良的总裁。”

孙波去世后,员工给他写下这样的挽联:“好领导,好战友,好兄长,你的情谊我们知道,孙波总,我们爱你!”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13/7275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