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陕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思考
2013年08月14日 08:40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化同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是对解决“三农”问题路径的顶层设计,也是我们党关于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科学思考。按照十八大报告对“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必须坚持四化同步,促进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使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更显著。科学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特别是结合陕西省实际,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体现了十八大精神。
(一)“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考量
1)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农村“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社区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首先出现于西方的一个概念,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是以共同居住的地域为基础,具有共同的社会联系和价值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一种地方性社会。相对于城市社区而言,农村社区是有广阔地域,居民聚集程度不高,以村或镇为活动中心,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传统农村社区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现代国家的建构,外部性因素日益向乡村社会渗透,农村社区不再是自然状态,更是一种国家规划性制度变迁的产物。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第一次在中央的决定和文件中使用“农村社区”概念,并且在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的同年提出农村社区建设目标,工作跟进比较快,显现了工作举措上的延续性,表明中央对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并且在2007年党在十七大上再次强调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详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说明中央已把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统一纳入城乡社区这一范畴,社区不仅仅是城市“专利”,农村同样是社区,有利于更新观念,表明农村与城市同样重要,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的“农村社区”的深化,再次表明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城乡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相互协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我国正处于“四化”深入发展中。“四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只有工业化和城镇化这两个“轮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相互协调。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都是农村、农业发展的路径和手段,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仅仅依靠城镇化,忽视农业现代化,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而且容易导致农业萎缩和引发“城市病”。因此,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积极稳妥地开展新农村社区建设
1)新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坚持县乡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各方努力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县、乡政府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主导者和责任人,只有通过政府整合涉农部门力量,筹措、整合各项涉农资金,整合相关政策,制订实施方案,新农村建设方案,编制项目规划、初审、申报、组织实施和验收等工作。农民是土地整治工作开展的主体,县(区)政府要建立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和群众意见征集制度,让群众充分参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新村选点布局、规划设计、拆迁奖补、新居分配等方面工作,要通过公告、听证、公示等方式,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每个项目必须90%以上的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方能实施,防止以行政命令方式搞违背农民意愿的大拆大建,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2)新农村社区建设一定要做到先期摸底调查,注重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
从农民群众角度出发:首先要解决好新建住房、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不能让经济负担阻碍了群众参与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热情。其次是要解决好新村社区土地如何使用问题。
从村干部角度出发:要调动他们以新农村社区建设为契机,树立自身在群众中的威信;带领全村群众改善生活环境、改变生产方式,干一番事业的决心;能够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从县、乡党委政府的角度出发:能够从新农村社区建设中体现出基层党委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利民、惠民政策、做成工作亮点、看点;能够调整产业结构、拉动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县、乡级财政税收收益;能够为城镇化、工业化“腾出”用地空间;能够稳定社会基础、提高党和政府执政基础。
3)强化新型农民素质教育。一是对广大农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尤其是重点宣传中央的惠民政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二是开展文明卫生户、遵纪守法户、科技致富户及好儿媳、好公婆等评比活动,弘扬正气,树立高尚的道德追求,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4)加强社区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帮助建立健全垃圾清扫、收集、运输的长效机制,要对垃圾进行收集和分类处理,并建一个能处理1000立方垃圾的垃圾填埋场,确保社区内外道路干净畅通,空气新鲜;二是要绿化社区主干道两旁及公共场所,沿主要街道安装路灯。把社区建成路平、灯亮、花香、草绿、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
5)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一是指导建设一个以社区为中心,集办公、文化宣传、党员学习、图书阅览、远程教育、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和人口学校于一体的综合性办公楼;二是帮助建设文化娱乐广场,规范其宣传版面(专栏)、宣传标语等,指导安装篮球、乒乓球器材,完善配套设施。
6)加强社区综合治安管理。按照平安社区建设要求,帮助成立社区治保会组织,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确保社区的治安稳定,健全社区调解组织的功能,对社区发生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调解。
(作者单位:陕西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14/7277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