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海南:善款善用才能使慈善良性循环

2013年08月16日 09:22

据南国都市报报道,万宁一企业家从2007年起每月给该市东澳镇龙山村的五保户、孤儿提供救助款,至今已陆续支出12.21万元。可这些善款只有少部分发放到了被救助人手中,大部分被村委会干部卓某截留。

在没有经过捐助人同意的情况下,任意截留挪用受助人的钱款,变更捐赠款的用途和去向,卓某的行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已涉嫌违法。笔者认为,对于卓某的处理,不能仅仅限于免职、追回善款,而是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截留、侵吞爱心捐款,卓某不是孤例。翻阅新闻,善款缩水、善款遭“打劫”的案件不在少数,有捐给贫困生的善款被学校截留,也有重病打工妹的善款被工厂缩水,还有农民工兄弟的爱心捐款遭企业克扣。我们不知道,通往慈善的路途上,还有多少“妖魔鬼怪”觊觎着爱心捐款这块“唐僧肉”?

截留善款,刺痛受助人的神经,增加了他们生活的压力。孤儿陈旭用“愤怒、可耻”来形容这一丑恶行径,“孤儿都长大了还未领过钱”,如果爱心捐款能及时送达他们手中,窘迫的境遇也许能得到缓解,老人们的生活也许会更安逸,孩子们的人生方向也许会改变。

截留善款,更灼伤公众的善心。捐助人付出的是满满的爱心,收获的却是深深的伤害,当丑恶一再发生,善心还能否长久持续?爱心捐款可在任一环节遭截留的事实,带给公众最直接的思考就是:我们该怎样行善?万宁这位企业家把爱心工作已经做得够细致了,仔细筛选、每月支付、具体到人,但他想不到善款仍不能抵达终点。

所有人都明白截留善款的行为是错误的,只是有人明知没有监督才钻了空子,而有人则缺乏监督的概念。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截留善款表面上是个案、是少数人的违法行为,但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慈善运作模式的落后以及慈善透明度偏低、慈善问责制度孱弱。近年来,某些慈善机构和基金会接连陷入慈善资金被滥用、盘剥的“质疑门”,这些都给公益慈善事业蒙上了一层阴影,而由此产生的种种不信赖,则加剧了道德贫血和诚信危机。

从东澳善款截留事件我们也可以看出,现代慈善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还关乎法律和专业性。这提醒我们献出爱心、呼吁善行很重要,反思和完善管理机制、畅通监督渠道,让善款在阳光下发挥效能也同样重要。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使善款得到善用,而只有每一笔善款都得到善用,才能汇集更多善心,才能使慈善事业得到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省慈善组织和基金会建设得到迅速发展,慈善宣传力度和筹款能力大大提高,特别是在扶贫助学、赈灾济困等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仅“十一五”期间就筹集善款超过20亿元。事业越大,责任越大,慈善从业者们该考虑的问题也越多,我们应该从东澳善款截留事件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增加“慈善口袋”的透明度,让每一笔善款都能得到善用。

让我们感到温暖的是,在东澳善款截留事件中,捐助人欧先生了解实情后仍然表示将继续资助龙山村的五保户和孤儿。欧先生的义举让人钦佩,但爱心可贵、爱心无价,需要每一个人真诚呵护。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16/728296.shtml